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通姜超:年內豬價大漲概率低 通脹無憂

失靈的存欄,難飛的豬價!——對豬價和通脹的分析展望(海通宏觀姜超、梁中華)

失靈的存欄,難飛的豬價!——對豬價和通脹的分析展望

摘要:

近期豬價回升,引發市場對通脹的擔憂。豬價上漲能否持續?對通脹究竟會有多大影響?去年8月我們也發布過一篇專題報告研究豬價,時隔一年,研究邏輯並沒有太大變化,本報告重點更新一下我們對最新市場變化的理解。

傳統的豬周期是什麼樣的?豬周期一般包含跨年度的大周期和季節性的小周期。在大周期下,養殖戶根據豬價信號和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決定存欄,但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從決策到產出存在時滯,豬價和存欄量會出現周期性波動。小周期主要受居民消費習慣影響,在一年之內呈季節性波動。例如春節期間由於需求旺盛,價格相對較高,節后需求降低,價格大幅回落;夏秋季節由於供給減少,豬肉價格環比會有回升。

本輪豬周期:存欄量失靈了!在本輪豬周期中,存欄量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失靈了。從15年3月至今,豬價先大漲后大跌,而存欄量一直在下降。存欄量持續下降的一個原因是:在前一波豬周期中,養殖戶虧得太慘,部分永久性地退出了市場。豬價在2011年開啟大跌,豬糧比價從8.5滑落至14年4月的4.7的最低點,養殖戶僅虧損狀態就超過2年,生產積極性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因為負債纍纍,永久退出市場。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環保門檻提高,養殖戶被動去產能。15年起,新環保法、「水十條」等政策相繼開始嚴格執行,各省陸續設定禁養區,且不斷關停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環保政策的限制導致即使在豬價上漲、利潤提升的情況下,生豬的供給也提高不上來。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存欄下降、看似供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豬價為何從去年又開始大跌了?我們需要介紹下養豬行業內部的結構變化。

存欄下降,供給未必減少!實際上從其它指標來看,豬肉的供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是在改善的:第一,豬肉產量增速從去年下半年就在不斷回升,截至今年6月份累計同比達到0.8%,重回正增長;第二,生豬出欄量和屠宰量增速也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回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均實現了正增長,分別為0.7%和4.2%。所以豬肉供給增加是這一年來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母豬、生豬存欄量均下降,供給為何還能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養豬的效率提高了!由於規模化養殖的改革力度加大、環保政策的收緊,近兩年養豬模式從散養向規模化的轉變速度在加快。而規模化養豬場的養殖技術和效率都要遠高於散養戶,導致規模化程度提高后,生產同樣多的生豬需要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減少了,生豬均重提高速度也在加快。所以就表現出母豬、生豬存欄量下降,而豬肉的供給卻在增加。

豬價難飛,通脹無憂!關於未來豬價走勢,我們認為短期主要是季節性主導的小反彈,年內豬價大漲的概率非常低。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近期豬肉雖有漲價,但漲幅要弱於季節性規律的水平;第二,規模化養殖佔比、整體養殖效率仍在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母豬存欄下降帶來的產出缺口是可以被規模化養豬企業補上的;第三,環保政策仍會有一定衝擊,但幅度將小於去年;第四,豬肉消費需求平穩,對價格影響相對有限。為了測算豬價對CPI的潛在影響,我們假設了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情景。結果發現,即使是在樂觀情景假設下,CPI同比也僅是在春節前後會達到2.2%左右的最高點,絕大部分時間仍低於2%。如果沒有其它極端天氣等突發因素影響,單純的豬價難以推動CPI大幅走高。此外,儘管近期商品漲價導致PPI環比可能會有所回升,但去年基數較高,所以年內通脹並不會成為太大的憂慮。

正文:

最近兩年豬價走勢與以往的豬周期完全不同,令人捉摸不透,因此也備受關注。在持續下跌長達一年之久后,近期豬價開始回升,考慮到生豬、母豬存欄量都處於歷史低位,市場對通脹風險的擔憂迅速升溫。豬價的上漲能否持續、幅度會有多大?對通脹究竟會有多大影響?

其實比較巧的是,去年同樣是在8月份,大家對豬價爭議也很激烈,我們當時也發布了一篇專題報告,後來豬價的走勢和我們的預測也基本一致。時隔一年,我們對豬價走勢的研究邏輯並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本報告重點更新一下我們對最新市場變化的理解。在介紹觀點之前,還是先科普一下「豬周期」的概念、以及本輪豬周期的「詭異」之處。

1、傳統的豬周期是什麼樣的?

豬周期一般包含跨年度的大周期和季節性的小周期。在大周期下,養殖戶根據豬價信號和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決定存欄,但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從決策到產出存在時滯,豬價和存欄量會出現周期性波動。首先,養殖戶從觀察豬價上行到進行補欄,往往需要1-2個月時間,而且通常養殖戶會優先補欄仔豬,待價格上行趨勢確認后才會補欄母豬、擴大產能;其次,從補欄育肥到生豬出欄,需要短則約半年(直接補欄仔豬)、長則12-14個月(補欄能繁母豬),因此供給到位會有時滯;隨後,生豬出欄量越來越高,豬價漲幅越來越小,當供給增加到一定程度,豬價逐漸回落,價格信號再傳導回供給端;最後,養殖戶調整產能和消化存欄,供給收縮推升價格,再次進入新一輪周期。

小周期主要受居民消費習慣影響,在一年之內呈季節性波動。首先,春節期間由於需求旺盛,價格相對較高。春節過後需求降低,價格開始大幅回落。進入夏秋季節,居民對豬肉消費需求較低,但生豬出欄量也相對較少(主因是冬季仔豬存活率降低,6個月後的出欄量下降),再加上養殖戶會補欄備戰冬季行情,豬肉價格環比反而回升。進入冬季以後,由於生豬出欄供給增加,價格會小幅回落,但春節期間價格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生豬存欄量在一年之內也呈現季節性波動,春節前後由於出欄量增加,存欄大幅下降,之後開始回升。

我們以10-14年這一波豬價和存欄量的變化為例,來說明傳統豬周期的特點。08年之後,豬價經歷了兩年左右的大幅下跌,養殖戶去產能導致生豬和母豬存欄量均處於歷史低位,再加上貨幣高增推升需求,豬價在2010年7月開始企穩回升。價格上行趨勢得到確認后,養殖戶開始擴大產能,9月份生豬和母豬存欄量均開始回升。但由於供給增加存在時滯,這一波豬價的大「牛」市一直持續到11年底。

利潤增加、政策扶持導致產能和供給大量增加。豬價的過快上漲推升了總體通脹水平,2011年CPI中豬價同比增速最高飆升至57%。為了遏制豬價對通脹的推動作用,國務院在11年7月發布《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將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恢復至25億元,對養殖戶給予每頭能繁母豬100元補貼。再加上養豬利潤高企,養殖戶擴產積極性大幅提高,能繁母豬存欄量從不足4600萬頭的低點一路飆升至13年初的接近5100萬頭。

供給激增又導致豬價回落。政策補貼和高利潤導致生豬供給激增,豬價從11年下半年開始見頂回落,從32元/千克下滑至12年8月的不足25元/千克,之後的兩年多時間基本都在低位震蕩。豬價的大幅回落也降低了養殖戶的利潤,豬糧比價從8.5的高點降至14年初的6以下,養殖仔豬毛利率從12%降至虧損狀態。這種虧損狀態基本上持續了近三年之久,養殖戶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生豬和母豬存欄均大幅下滑。

事實上,我們這裡介紹的是一波大的豬周期,如果細分的話,還可以將大周期分成若干個小周期,但其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因素基本都是類似的,屬於傳統的豬周期波動。

2、本輪豬周期:存欄量失靈了!

在本輪豬周期中,以往的規律不再成立,最明顯的一點是存欄量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失靈了!從15年3月起,豬肉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從23.5元/千克的低點大幅上行至高點時的32.5元/千克,養豬利潤率也飆升至歷年最高點。但是高企的利潤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帶來存欄量的上升,母豬存欄罕見地從5000多萬頭的高點一路下行至當前的3600萬頭,減少了近30%;生豬存欄量也從4.7億頭的高點大幅下降至當前的3.5億頭,即在利潤攀升的情況下養殖戶卻在長時間、大規模地去「庫存」、去產能!更令人費解的是,在母豬、生豬存欄都大降的情況下,16年下半年以來,豬價竟然連續下跌了長達一年之久。也就是說無論豬價是漲還是跌,存欄量都在下降,以往的豬周期規律徹底失靈了!

關於本輪豬周期為何失靈、存欄量為何一直下降,我們去年的報告里已經有過詳細介紹,這裡再簡單解釋下。一個原因是:在前一波豬周期中,養殖戶虧得太慘,部分永久性地退出了市場。豬價在2011年見頂后開啟大跌,養豬利潤率不斷降低,全國豬糧比價從8.5滑落至14年4月的4.7的最低點,每頭自繁自養生豬的利潤從接近700元下降至每頭虧損超過300元,且僅虧損狀態就超過了2年時間。連年的虧損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有的養殖戶甚至因為負債纍纍,永久性地退出市場,造成存欄量下降。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環保門檻提高,養殖戶被動去產能。15年起,新環保法、「水十條」等政策相繼開始執行,「水十條」中明確提出「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各省陸續設定禁養區,且不斷關停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環保政策的限制導致即使在豬價上漲、利潤提升的情況下,生豬的供給也提高不上來,而且環保的影響在今年年底前仍會持續。

但問題是,這兩個理由只能解釋生豬和母豬存欄量為何一直下降,卻不能解釋為何存欄量一直下降、看似供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豬價為何從去年起又開始大跌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介紹下養豬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3、存欄下降,供給未必減少!

生豬和母豬存欄量是衡量養豬行業供給端庫存和產能的重要指標,在以往的豬周期中,存欄量的上升代表供給的增加,存欄量下降代表供給的減少。但最近兩年行業內部結構的變化,使得存欄量指標衡量供給的效率大打折扣。

我們不妨先來看兩組數據,第一,生豬存欄、出欄其實都是中間環節,最終對消費者供給的是豬肉。所以從歷史情況來看,豬肉產量增速和豬價走勢有著更為密切的負相關關係。而豬肉產量增速從去年下半年就在不斷回升,截至今年6月份累計同比達到0.8%,重回正增長。第二,生豬出欄量和屠宰量增速也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回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均實現了正增長,分別為0.7%和4.2%。這兩組數據均表明,豬肉的供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是在改善的,且今年上半年重回增長區間,是這一年來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母豬、生豬存欄量均下降,供給為何還能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養豬的效率提高了!由於規模化養殖的改革力度加大、環保政策的收緊,近兩年養豬模式從散養向規模化的轉變速度在加快。最近幾年,受農民工收入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年出欄數低於50頭的散戶一直在減少。國家推進規模化養殖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快,根據農業部的數據,規模化養豬場(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生豬出欄數佔比在2015年達到了44%,《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52%。《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建議》也明確提出,南方水網地區2020 年前500 頭以上出欄規模的養豬場要達到70%。而最近兩年環保政策的收緊,進一步加速了生豬規模化養殖的進度,因為環保條件不達標的主要是中小型養豬場、散養戶,受到環保政策衝擊而退出市場的更多。

與此同時,仔細看看上市公司的數據就會發現,養豬上市公司、大型養豬場從去年起就在迅速擴大產能,例如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生產性生物資產同比增加129%,正邦科技增加122%,溫氏股份增加24%,雛鷹農牧增加23%,市場集中度在明顯提高。

而規模化養豬場的養殖技術和效率都要遠高於散養戶,所以整個養豬業的效率在迅速提高。例如先進的大型養豬場的PSY指標(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可以高達24頭,而行業平均的PSY指標也就只有16-17頭,所以規模化程度提高后,生產同樣多的生豬需要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減少了。再比如規模化養豬場的生豬均重普遍高於散養戶,而且近兩年生豬均重提高速度加快,例如2012-2014年時溫氏股份生豬均重是110公斤左右,但到2016年上升到了115公斤。均重的提高可以緩衝生豬存欄和出欄數量的減少,增加豬肉的供給。

正是因為養豬行業內部的這種結構性變化,才導致生豬、母豬存欄量都難以全面的反映供給的變化。不過存欄量的失效也是暫時的,待養豬行業內部結構調整結束后(預計在2018年),存欄量可以再度反映豬周期的供給情況。

4、豬價難飛,通脹無憂!

關於未來的豬價走勢,我們認為短期主要是季節性主導的小反彈,年內豬價大漲的概率非常低,要突破去年的高點難度非常大。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近期豬肉雖然有漲價,但漲價幅度要弱於季節性規律的水平。7月下旬以來,豬價開始回升,農業部統計的豬肉批發價從19.7元/公斤上升至20元/公斤以上。但從豬價變化的小周期來看,歷年的三季度豬價通常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所以這種因素是季節性的。再加上今年年初是暖冬天氣,仔豬存活率預計要高於往年,所以預計三季度豬價上行幅度可能會弱於往年。從高頻數據來看,即使豬價按照8月以來的速度直線回升,環比漲幅也僅3%,低於往年的平均水平。

第二,規模化養殖佔比、整體養殖效率仍在提升,豬肉供給依然有保證。當前豬糧比價仍在7.7左右,高於6.0的利潤平衡點,養豬利潤還處於中等水平。從每頭養殖利潤來看,每頭自繁自養生豬的利潤仍有190元,僅僅是外購仔豬養殖出現了小幅虧損。但需要注意的是,規模化養殖企業對市場波動的承受能力要更強,而且在這兩年行業內部巨變的背景下,布局未來、搶佔市場份額成為大型養殖企業的首要目標,這也是今年以來儘管豬價持續下跌、但上市養殖企業仍在大幅擴產能的主要原因。儘管利潤下降會降低小型養殖戶的積極性,但規模化養殖擴張的產能會逐步釋放,而且養殖效率也更有優勢,豬肉供給依然會有保證。

關於規模化養殖能否彌補中小養殖戶退出造成的供給缺口,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測算(數據有限,僅供參考),超大型養豬場的生豬出欄量大概佔全國的10%左右,而它們的PSY指數大概比中小型養殖場高30%,今年上半年平均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4%,假如這4%的下降全部來自中小型養豬場,據此我們可以計算得到,超大型養豬場需要增加35%的產能才能彌補產出缺口。而如果考慮到大型養豬場出欄均重高、出肉率高等特點,需要的產能增加量要小得多。而根據海通農業組的測算,主要上市養豬企業2017年的產能或增加36%,2018年增速甚至接近50%。所以母豬存欄下降帶來的產出缺口是可以被規模化養豬企業補上的。

第三,環保政策仍然會有一定衝擊,但幅度將小於去年。2016年環保政策執行力度比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根據規劃,2017年底前全國範圍內將完成「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工作,而今年衝擊比較大的地區集中在山東、河南等省份。根據農業部的測算,2016年環保政策減少生豬供應約3600萬頭,預計今年減少約2000萬頭,幅度小於去年。且上半年豬價連續下跌,也從側面證明了,規模化養殖企業供給增加可以彌補環保壓力帶來的缺口,所以今年環保政策對豬價的影響或小於去年。

第四,豬肉消費需求平穩,對價格影響相對有限。豬肉消費在肉類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2016年豬肉消費量是雞肉消費量的4.3倍,是牛肉消費量的7倍。再加上人們飲食偏好短期不會出現太大變化,牛肉和雞肉對豬肉的替代效應並不明顯。由於居民對豬肉的消費彈性較低,豬價走勢主要受到供給端因素的影響。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豬肉產量與價格之間高度負相關,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最後,為了測算豬價走勢對CPI的潛在影響,我們假設三種情景:在樂觀情景下,我們假設受產能去化影響,豬價在下半年內達到去年的最高點,18年按照季節性規律波動;在中性情景下,假設豬價走勢正常化,接下來按照季節性規律波動,也就是三季度會有小幅反彈,但四季度回落;在悲觀情景下,假設隨著去年以來規模化養殖場投資產能的不斷釋放,豬價延續下行趨勢,直到明年年中跌至14年的最低點見底。

測算結果發現,即使是在樂觀情景假設下,CPI同比也僅是在春節前後會達到2.2%左右的最高點,絕大部分時間仍低於2%,中性情景、悲觀情景假設下的CPI同比均難以逾越2%這條線。相比較而言,我們認為中性情景是更可能發生的情況。總結來看,如果沒有其它極端天氣等突發因素影響,單純的豬價難以推動CPI大幅走高。此外,儘管近期商品漲價導致PPI環比可能會有所回升,但去年基數較高,所以年內通脹並不會成為太大的憂慮。

【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