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血糖高了,就需要終身服藥嗎?

「我只是血糖高了一點點,就必須吃藥嗎?我少吃一點血糖就不高了吧?不用吃藥吧?」這些疑問,很多初診糖尿病或體檢發現血糖高的患者及家屬,都會在心裡琢磨「如果能有個醫生朋友細細解答就好了」。不過在「排隊兩小時,就診三分鐘」的醫院,醫生面對長長的隊伍,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田醫生用詳細的案例和圖解原理來幫大家自己回答這些看起來簡單,卻並沒有那麼簡單的問題。門診每天都會有不少初次診斷糖尿病的朋友,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糖尿病什麼不能吃?糖尿病要怎麼吃?」,這說明「病從口入」這個理念的確是深入人心,認識到這一點很好,為糖尿病的治療打好了基礎。但是殊不知,「請神容易送神難」,病已經讓您老人家「吃」出來,你現在說不「吃」了,就想把它送走,世上有這麼好說話的「惡人」嗎?

案例1:隔壁張哥來醫院

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患者,就叫他張哥吧!身材魁梧是個「大塊頭」,單位里的小領導,家庭中的頂樑柱,事業正處於上升期,前途一片光明。他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在單位體檢中發現血糖高6.9mmol/L自己覺得沒事,還是被老婆督促去醫院檢查看看。張哥心裡是有抵觸的,認為我只是血糖高,還不是糖尿病,不用去醫院治療。但最終沒能拗得過老婆的堅持,來我這掛了號。

醫生如何做診斷?帶著體檢報告來到醫院的張哥,醫生要怎麼幫他判斷是否得了糖尿病呢?醫生會讓張哥第二天一早先去抽靜脈血,做空腹血糖檢查,和餐后2小時血糖檢查,還會要求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情況」,並根據下面的圖表來判斷他處於哪個階段。

這麼多數字的圖表,有些人可能要表示跟不上了,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田醫生把它繪製成一個更容易理解的圖: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數值只達到一個,就是介於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情況,稱之為糖耐量異常,又稱為糖尿病前期,這部分人有點像「牆頭草」,可以兩邊倒,往哪邊倒就看你怎麼做。對於糖尿病來說如果沒有不舒服、發熱癥狀,單次血糖增高的確需要再複查一次,如果兩次都達到糖尿病標準,那就肯定能貼上糖尿病這個標籤了。

張哥到底有沒有得糖尿病呢?

第二天,張哥的檢驗報告出來了,關鍵的指標如下:

這麼看來張哥糖尿病是肯定的,糖化血紅蛋白反映近2~3個月的血糖情況,張哥的血糖高可不是一天兩天了,2型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7.0%以下。接下來就該對症下藥了,可是張哥覺得自己沒癥狀,感覺不用堅持服藥。只是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偶爾吃吃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把醫生叮囑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減輕體重的囑託,一點沒當回事,依然是我行我素、生活沒規律。

張哥的胰島發生了什麼?張哥還在觥籌交錯,身體也沒有什麼不舒服,只是血糖比醫生給的控制範圍略微高了一點,似乎歲月靜好。.這時候我打算帶領大家進入張哥的「內在」,讓大家了解一下在診斷前後張哥的胰島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讓大家自己分析分析繼續「放飛自我」的張哥,後面會遇到什麼情況?

人體由於衰老,各個臟器的功能都在逐漸減退,血糖調節能力也是如此,β(讀音為貝塔)細胞,這是咱們身體自己產生胰島素的「工廠」,那裡是胰島素的「發源地」,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任性的生活方式,加速了功能的衰退,「工廠生產」的胰島素越來越少。不誇張地說如果每個人能夠活得足夠長時間,都要面臨糖尿病的問題。由於糖尿病「潛伏」本領高超,往往讓人毫無察覺,因此在診斷糖尿病之前血糖其實早就出問題很長時間了。由於最先升高的是餐后血糖(圖中的深藍色線條)而我們對餐后血糖又很少關注,因此常常就這樣被高血糖矇騙我們多年,於是到診斷出糖尿病的時候,高血糖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已經不小了,這時體內的β細胞(圖中的橙色線條)其實已經損失過半了,關鍵還有那些「生產」出來的胰島素,幹活的效率越來越低(也就是圖中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的隊伍可謂是「人數和力量」越來越弱,形象點說真有點老弱病殘的味道。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診斷糖尿病後,各項有利於降血糖的指標,如β細胞功能、胰島素分泌數量、腸促胰素等都開始迅速下滑;而不利於降血糖的指標,如胰島素抵抗開始迅速攀升,導致了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的節節升高。這種情況,不動點真格的往往還真的靠不住,通過飲食運動在沒診斷糖尿病的時候還有用,到這時顯然就是「螳臂當車」。動真格的就是需要藥物、甚至胰島素來控制局面。

張哥後來怎樣了?大約兩個月張哥又來了醫院,這回沒什麼精神,血糖又升高了不少,最近兩天吃不下飯,感覺還想吐。這看來有點像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節奏,之後的檢查驗證猜測,趕緊住院吧。本來吃個葯很簡單的事,變得有點複雜了。

很多糖友可能會覺得張哥的情況是個案,覺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不會落在我頭上;很多糖友說我沒吃藥,不也好好的嗎?還有些糖友見好就收,吃兩天葯血糖「好了」,就停葯,血糖不好了,再吃藥;總之就擺出了要和「終身吃藥」鬥爭到底的決心。

但如果把糖尿病放在漫長的時間跨度里,從宏觀、大處著眼,它一定是呈現從無到有、由輕到重的趨勢。我們要做的,是順應當下的狀態,依勢而為,從早期的飲食運動來預防疾病,到藥物的使用來治療疾病,而不是干螳臂擋車的傻事。糖尿病患者已經診斷科學地說必須終生用藥,這決定於疾病本身,而不是藥物。反而是在很多時候,由於「早用藥」改善了病情,最終能實現「少用藥」、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不用藥」。

張哥需要終身服藥嗎於是張哥住進了醫院,弄懂了糖尿病的道理,遵照醫生的短期使用了胰島素治療,很快急性併發症緩解了,酮體消了、血糖降了、胰島素停了,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單使用一個二甲雙胍,血糖穩定達標。通過這次的經歷,張哥有了科學防治糖尿病的知識,今後的降糖路就不會再有太多曲與折了。

糖尿病是一個進展性的疾病,進展性的意思就是這個病是逐漸加重的,疾病進展到中期、後期,即便是頂級牛叉的醫生和醫院,治癒也都是騙人的。只有疾病在早期(第一次診斷糖尿病的時候)或是前期(血糖已經出現異常,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的標準),是尋求可能治癒糖尿病的最佳時期。所以把握治癒糖尿病的時機十分關鍵。如何把握?簡單地說,就是要儘早發現糖尿病的「成長軌跡」。

治癒糖尿病的最佳時機 之一對於成年糖尿病高度危險人群,應儘早進行糖尿病的篩查,所有≥40歲的成年人都應該進行糖尿病的篩查。首次篩查結果正常,應該每3年重複篩查一次。如發現血糖異常就要立即行動起來,採取合適的方法。

治癒糖尿病的最佳時機 之二當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癥狀,體檢發現血糖升高(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血糖,切不要忽略餐后血糖);或是有「三多一少」口渴喝水多、小便多、體重減輕等癥狀,需要及時就診,如血糖結果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醫生告訴您患了糖尿病,不要懷疑和抵觸,這時也是治癒糖尿病的最佳時機,切不可錯失良機。有約1億的潛在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約400萬新發現的糖尿病人群,如果你的朋友中,也有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好,或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轉發給他們,了解如何識別和抓住黃金治癒期,避免終身服藥的痛苦。田醫生苦口婆心講了這麼多,希望大家能科學的認知血糖高和糖尿病,不要被「終身服藥」嚇倒了。

更多糖尿病健康知識,加微信 hxh64909736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