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大運河歷時8年申遺成功:這條河對中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文| 紀彭

觀世界歷史,不乏偉大君主修建的宏偉工程。但沒有哪項工程像的大運河這樣,在時間上橫跨十多個世紀,在空間上跨越十多個緯度,至今仍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超過十億人口。

這條縱貫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改變了的歷史。

這條運河對人意味著什麼?在今天還有什麼價值?帶著對歷史與現實的雙重疑問,《國家人文歷史》記者採訪了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研究者葛劍雄。

人文歷史(以下簡稱國曆:煬帝開鑿大運河,到唐宋時期疏浚大運河,南北水運從無到有。整個中古時期,大運河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大運河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工程之一,能否把它視為隋煬帝主持的國家公共工程

葛劍雄:首先,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確是最大的運河工程,並且這條運河維持時間很長,成為了左右歷史的一個大型工程項目。但是,開鑿運河的歷史是很古老的,並且在很早之前我們就掌握了開鑿運河的各種方法。

第二,把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說成是「公共工程」,並不准確。我們不能完全以現代眼光看待隋煬帝和他的大運河。比如,隋唐大運河必然是優先保證朝廷,也就是政府的需要,在此前提下,民間才能有限使用運河資源。所以,大運河絕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公共工程。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工程,而是幾個工程的總和。比如,開鑿通往涿州的永濟渠。這條運河的主要目的很明確,就是解決遠征高句麗(朝鮮)軍隊的糧草運輸問題,為北方的戰爭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通往揚州的通濟渠就與戰爭無關,其目的主要是方便把江淮一帶的糧食運往洛陽,進一步運往長安。同時,也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巡遊江都的需要。在隋煬帝的意識里,這肯定是兩個事情。

國曆:的首都從長安、洛陽,變為北京,大運河的終點也從偏西北變為偏東北。您怎樣評價這重要的變化?

葛劍雄:從唐朝開始,的經濟重心向東南移動。到唐朝後期,關中幾乎完全依靠江淮地區的糧食和物資供應。實際上,隋朝已經出現了關中資源不足的情況。每當關中發生災荒時,皇帝就帶領文武百官和關中百姓,從長安到洛陽就食,也就是跑到洛陽吃飯。此時的關中已經養不起一個龐大的朝廷,這就必須從東南尤其是江淮地區調集糧食,供應中央。在主要依靠水運的古代,開鑿一條通往首都的大運河就勢在必行。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使得繼續把長安定為首都成為可能,但是,如果運輸被切斷,就會引起巨大恐慌。唐朝末年,朱溫迫使唐朝遷都洛陽,到宋朝,為了進一步縮短運輸線,直接定都開封。

在古代,除非你直接偏安江左。不然朝廷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怎麼從富庶的東南地區把糧食、物資運輸到首都。

元朝把首都建在今天北京這個地方,從戰略上講是一種必然。元朝的大後方在蒙古高原,元朝的武力不能離這個大後方太遠。因此,元朝統治者就必須解決南糧北運的問題。於是就有了今天的京杭大運河。

國曆:京杭大運河開通,經濟中心整體東移,一些城市隨之消亡,另一些城市因此興起。對於大運河兩岸的老百姓來說,大運河是否給他們帶來了經濟繁榮?

葛劍雄:城市的興衰當然與大運河息息相關。但是,大運河的主要功能還是保證京城以及邊疆的糧食運輸問題。因此,我們不要把大運河的其他功能誇大。很多人認為,有了運河,南北的人員、物資交流變得多麼自由,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城市繁榮。這是一種想象實際上並非如此。有的學者盲目地認為,大運河給南北的百姓帶來多大方便,如何偉大。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兒。

首先,大運河的運力必須優先保證漕運,漕運不結束,其他物資就不能運。只有等漕船走完,大運河才向老百姓開放。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由使用大運河,除非你私底下偷偷走。從現在留下的漕運記錄分析,所有來往船隻都需要過一道道關口,經過一道道檢查。如果私帶貨物或私藏人員,就是犯罪。

第二,大運河並不是一馬平川。為什麼山東運河在停止漕運后很快廢弛了?原因就是山東比河北、江蘇地勢高,大運河行至山東境內必須經過一道道船閘,多次爬行。在沒有馬達、沒有抽水機的古代,只能依靠人工。運輸船進了船閘之後,要用人力拉縴把船硬拉上去,經過一道道船閘。這個過程不僅耗費大量人力,還非常耗水。山東偏偏又是個缺水的地方,為此朝廷規定,只要漕船還沒過,附近農民一滴水都不許用,偷用就是犯罪。

這造成了運河周邊地區農業荒廢、老百姓生計困難,特別是碰到旱災時,運河與民爭水,激起民變的事情屢屢發生。

第三,大運河兩岸的繁榮是畸形的。在大運河上的幾個主要基點,就有大批運河管理人員、維護運河的技術人員、民工,還有往來的船工,為了漕運配套的修船的、拉縴的、管船閘的,管水閘的,這些人當然要消費,特別是中上層人員,帶動消費。同時,大運河上有來往的官員,進京趕考的舉子,他們會帶來很多公務消費。這就使得大運河兩岸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繁榮,靠餐飲、住宿、妓院等奢侈消費帶動。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大運河南段的城市,往往本來就比較繁榮,像揚州、鎮江、常州,不是完全靠漕運發展起來。再往北山東濟寧本來就是一個繁榮的碼頭。通州是北京的門戶,也不依靠大運河,只有山東的臨清是靠運河經濟發展起來的。正因為這些城市不是靠自己的產業,一旦運河廢掉就全面衰落了。

國曆:除了與兩岸的老百姓爭水,大運河還有什麼問題?

葛劍雄:大運河穿過黃河就造成了很多問題。由於技術進步,現在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有渡槽、打隧道,使運河與黃河並不真正交匯。當初的大運河水與黃河之水便不可避免交匯到一起。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黃河下游水多時,運河水也多,交通方便;如果黃河水少,運河北段的水就不夠用。

為了保證漕運就要犧牲黃河。比如,黃河泛濫時,漕運尚未結束,就不堵口。同時,大運河還加劇了黃河下游的泥沙淤積。黃河每次改道都會影響到運河,在保證運河跟治理黃河之間,統治者往往為了保證運河就容許黃河改道。這對兩岸百姓就是極大的災難。

國曆:隋煬帝修建運河時,耗費巨大國力,拖垮帝國。明清運河的修建似乎比較順利。這裡邊是否有技術進步的因素?

葛劍雄:隋唐大運河與京杭運河在技術上並沒有區別。之所以前者激起民變,拖垮了國家,主要原因是人口問題。隋朝人口不過五六千萬,明朝是兩億,清朝是四億。人口總數增加,可動員的民力也就增加,這是很好理解的。

另一個原因是明清運河是長期的、日常的工程,而隋煬帝非要「大幹快上」,而且隋煬帝除了運河還要打仗、巡遊、修宮殿,在洛陽免費招待外國客人,吃飯不要錢。我認為,開鑿大運河並不是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不加節制濫用民力才是隋煬帝亡國的原因。

國曆:元明清三朝均有海運、漕運之爭,您對此如何評價?

葛劍雄:漕運與海運之爭,元朝就有。本來元朝時候就有過一半漕運、一半海運的嘗試,但是很快就失敗了。為什麼不走海上呢?首先是缺乏有效的通訊手段。糧船到了海上就沒了音訊,這就很麻煩。比如,從江南出發的一批糧船,最後下落不明。到底是被海盜搶了?還是自己翻掉了?還是押運糧船的人把船偷偷運到自己家去了?這都無從追查。第二是運輸的實際難度很大。當時的船只能依靠風向和洋流。就算經驗豐富的水手也難以保障運輸的順利。那首都的安全怎麼保障呢?

元明清三代都嘗試了海運,但在蒸汽動力的輪船和電報出現前,漕運一直不能被海運取代。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