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羅斯T-50戰鬥機第9架原型機開始試飛。據現有消息,該機於今年4月24日在阿穆爾共青城飛機製造廠首飛。5月10日,該機的照片開始在網上出現。
稍後,網上出現了該機攜帶8000升副油箱空中飛行的宣傳照。編號509的T-50-9原型機與之前的幾架原型機相比,採用了新的數字迷彩,但從外形看,似乎並沒有出現新的可識別特徵。
攜帶副油箱的T-50-9
今年2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T-50-9已經改變了進氣道設計,可能將安裝代號「30工程」的新型發動機。但俄方公開消息已經指出,這種說法「為時過早」,該機目前仍使用AL-41F,也就是117A型發動機。
從公開消息來看,「30工程」發動機2016年底剛剛開始進行整機台架試車——從2014年開始俄羅斯就宣稱已經開始台架試車,這應該並非全部吹牛,當時進行的可能是核心機試車。按照現代發動機設計研製的一般規律,2017年要開始進行試飛顯然是為時尚早,俄羅斯媒體對本國新型發動機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顯然這並不能促進新發動機的研製。
T-50-KNS靜力試驗機正在進行地面試車
T-50作為俄羅斯目前僅有的進入原型機階段的第五代戰鬥機研製項目(之前的米格1.42和蘇霍伊S-47隻能算是技術驗證機),其具體性能至今仍是各方討論的焦點。但從目前來看,T-50實際技術水平和研製進度都很難讓人樂觀。
從進度上來看,雖然已經有了9架原型機,但T-50至今仍未公開展示過該機在空中打開彈艙和發射導彈的畫面。即使是保密制度較嚴格的,殲-20戰鬥機也有不少打開彈艙飛行,或者將機內格鬥導彈發射架伸出到發射狀態的照片出現。如果說T-50已經進行過從彈艙內發射導彈的成功試驗,卻因為保密而不公開,這恐怕不太合理,因為俄羅斯急於推銷T-50,甚至送該機去參加航展都不止一次,但在外界輿論壓力下,俄方至今沒有公開相關照片,就有些可疑了。
2007~2009年,S-37承擔了T-50的彈艙實驗任務,這也是唯一了解T-50彈艙設計的機會
之前有消息指出,T-50的彈艙開口設計在腹部低壓區,導致了一些額外的設計困難。T-50和殲-20、F-22一樣,機腹彈艙內的空空導彈要使用帶有拋射裝置的掛架將導彈「拋」到機外,再由導彈自行點火。但由於腹部低壓區的存在,T-50的拋射裝置必須賦予導彈更大的加速度才能讓它順利脫離這個區域,而不會受到氣流影響被「推」回來砸到自己,但問題是,導彈是一種精密裝置,如果賦予導彈更大的橫向加速度,可能導致導彈的電子元件承受不了,在拋射出去以後無法正常工作。這個難題在2016年俄羅斯媒體曾聲稱已經解決,但至今仍沒有出現畫面證據,難以讓人信服。
如果說彈艙還只是個技術難題,應該說,俄羅斯早晚能通過各種辦法加以解決,那麼該機在隱身方面的問題恐怕更加嚴重,因為這涉及到T-50設計方案上存在的缺陷。
據悉,俄方近年通過某些渠道,獲得了殲-20隱身性能的部分數據。而在此之前,他們根據某研究所曾通過某些渠道獲得俄方1.42原型機的部分方案數據的事情,認為殲-20可能接近「強化版1.42」。通過數據對比,他們發現之前的認識完全錯誤,而在根據新的數據開展的計算機模擬試驗中,無論是面對F-22還是殲-20,T-50都沒有表現出五代機應有的特性,這讓俄軍對T-50的評價大為降低。
某種程度上來說,T-50並不能代表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
與之相對應的,方面也對T-50進行了相應評估。據國內長期跟蹤俄羅斯航空技術發展的某研究所相關人員的說法,T-50「令人驚異」,因為俄方的技術儲備很顯然並沒有全部體現在這架飛機上。
筆者認為,與殲-20最早的「718工程」原型機,到今天的前期量產型,幾乎每一批次原型機,都會出現一些細節調整和變化。再看美國的YF-22到F-22A,原型機到量產型乾脆幾乎就是兩種飛機了。而T-50的1到9號原型機之間幾乎沒有從外觀上能明顯看出的變化。
這說明T-50從設計之初就比較保守,在新技術、新設計的使用方面,都取了最保守的值。這一方面是為了確保飛機研製進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蘇霍伊設計局從研製T-50之初就已經很清楚,自己沒有當年從T-10原型機到蘇-27戰鬥機之間的變化那樣,對原始設計方案進行近乎於「推倒重來」的大幅度變更的財力基礎。
T-50身上,「湊合」的味道相當濃厚
所以,在T-50設計方案本身就存在問題的時候,情況就尷尬了。
本來,俄方可能還指望由印度出資來填補部分T-50研製的空缺,但印度提出的FGFA戰鬥機的要求和T-50並不完全相符。事實上他們希望的是類似蘇-30MKI那樣的發展路線,即俄羅斯T-50發展順利成功后,再根據印度的要求,設計一款印度專用的新戰機。但顯然,這是一個迴避風險的措施,在T-50研製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印度是不會「逆勢而上」,來拯救T-50的。
而最近印度方面也表示FGFA項目「再啟動」要推後幾年再考慮,失望之情和繼續觀望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