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元宵節的回憶

按照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過年的風俗習慣,那大年一直要到正月十五過完之後才算結束,如果尚未到正月十五,說明我們仍在大年之中,雖然從正月初七起我們已經開始上班工作了,但這與我們繼續享受大年給我們帶來的實惠並不矛盾。

但對於那正月十五來說,大概在農村對這個節(小時候我們常稱它為元宵節)還保持著相當的熱情,每到這個時候,一些鄉村舉辦的社火表演,什麼舞獅子,跑旱船什麼的應有盡有,街里街坊的相互之間互相拜訪,熱鬧一番,十分的隆重,熱鬧非凡。這是因為正月十五已過,鄉親們就要下地幹活了,那個相對漫長的冬閑季節基本也就結束了,所以,正月十五正好是那個結束的標誌。而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城裡人來說,對這個節日好像沒有多少熱情,我對它的態度是:這個節小時候可過可不過,那元宵(湯圓)可吃可不吃;現在依然是可過可不過,可吃可不吃。

小時候我對過正月十五的印象原本就很淺,只記得每到過正月十五時,街上除了元宵之外,還沒有湯圓銷售,那時的湯圓基本上只停留在母親的回憶中。而且,當年能夠買到的元宵基本上是副食店(79副食店)請人自製的,不像現在還有「稻香村」、「桂香村」什麼的名優產品可買。

當年在副食店裡能夠買到的元宵的品種好像也不是很多,記得只有紅果、豆沙、黑芝麻等少數幾種餡料,在正月十五之前數日,店家就請上一、兩位做元宵的師傅在商店的外面開始自製元宵,所以,雖然我對吃元宵不怎麼喜歡,但對於那純手工製作元宵的過程卻看了個正著,至今的印象都很深刻。

記得,那「元宵」製作的工具十分的簡單,只有一隻竹制的大笸籮和兩根作為導軌使用的木棒,製作元宵用電場地就選在79副食店外那個夏季在室外賣菜時才使用的鐵制櫃檯上面。只見那師傅先將一個大竹笸籮放在那在櫃檯上平行擺放著的木棒之上,然後將江米粉均勻的撒在那笸籮之中,再將自製元宵用的各種餡料沾上水,放在那竹笸籮中的江米粉中,然後不斷的在那兩根木棒上來來回回的拉動那笸籮,直至那元宵成型,撿拾出來,再製作下一籮。那做法竟然與搖煤球異曲同工,但這種做元宵的景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估計那搖元宵的工序也早已經被機械所代替了。

湯圓出現在北京的市面上應該是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那年,作為集體福利,單位居然給每一位職工發了一盒「大三元」的湯圓粉及餡料,那也是我第一次吃上媽媽口中的湯圓,後來,有那麼幾年,一到過正月十五,單位都會發一盒製作湯圓的原材料,讓你自己回家去製作,有時是「大三元」的,有時是「峨眉酒家」的,那可都是北京的老字號,一直到單位被撤銷為止。

(轉自老北京網:老劉001)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