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小鮮肉們到底該不該拿高片酬?

小鮮肉,高片酬,老戲骨,低片酬。似乎被劃上了等號,然而事實絕非如此。「老戲骨」也會栽跟頭,不是年紀越大就一定有好演技。

究竟什麼是小鮮肉和老戲骨?

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國人對韓國男性偶像明星的愛稱,特指年輕(一般為18-25歲之間),帥氣(顏值高,俊俏且美麗),身形健碩(健康有活力),花邊新聞少(品行端正,情感經歷少)的男星。

公認的小鮮肉有:張藝興、鹿晗、李易峰、楊洋、TFboys、馬可、吳亦凡、吳磊等。近年來因不少演藝圈前輩,如吳彥祖、陳道明、成龍、陳寶國等,發文批部分小鮮肉演戲不敬業,用替身、不背台詞、摳圖、對口型等。「小鮮肉」成了負面辭彙。

與之相對,老戲骨即演藝精湛的影視戲劇老演員,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在娛樂圈耕耘多年,德高望重並且演技深,演什麼像什麼,憑藉好口碑獲得圈裡圈外的一致好評。代表人物有張國立、李雪健、吳剛、潘迎紫、斯琴高娃等。

雖然老演員們有好口碑好演技,但因接的劇本不對年輕人胃口,為人低調不善宣傳,有的演員獲獎無數,被尊為老藝術家,有的平平,不拿獎,也沒高片酬,兢兢業業為演戲。

片酬究竟愁了誰?

圍繞在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的矛盾焦點,就是演技與片酬回報是否成正比。演技差,片酬高;演技好,片酬低,是最易激起大眾情緒的兩種狀態。就好比上街買東西,你聽賣水果的說,買了20塊一斤的蘋果,結果在回家路上遇到自己開車出來賣蘋果的流動商販。一樣的蘋果,在這裡一斤卻只要10塊錢。

期望與付出存在巨大反差,是個人都會抱怨。當名為「驚人內幕」、「疑似演員片酬表流露」、「某小鮮肉分走2億製作費的一半」的消息刷屏,在央視怒批個別年輕演員獲取天價片酬后,老演員也順著這個風向標往下走。

隨即,知名製片人暗訪橫店,揭露某大製作電影,一場戲中竟然用30個替身。大混戰場面一個正主都沒。某正主到片場時,累了困了,硬是讓其他演員等了他一下午。圈內當之無愧的一線男星成龍,也曾多次在採訪中,不指名道姓地批評某演員。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奉勸之:好自為之。

其實,不光是所謂的小鮮肉,在其他演員身上一樣存在類似問題。《孤芳不自賞》變《摳圖不自賞》。女主Angelababy演出期間照樣接綜藝通告,帶孕進組;鍾漢良「晚節不保」,角色尷尬被網友感慨「你也曾是一個有演技的人」。而在反面,老演員為演好角色勞心勞力,在劇組樸實、服從安排,和耍大牌的某些演員比,實在難得。

陳安國為了演好《老農民》,因面部表情過度導致臉腫進醫院;白志迪在《人民的名義》片場,一個人喝著熱水,在簡陋的木桌前,蓋著大衣,用著小暖爐,年近70還陪著拍到半夜;何賽飛指責年輕演員專註搶漂亮衣服穿,自曝自己年輕時親自上場,還積了不少舊傷。

演技是演員的看家本事。如果連這也丟了,頂多算明星,離演員,所差甚遠。不是每個演員都有資格成為藝術家。演技不如意又如何,不是每個明星都想當藝術家,都對表演永懷敬畏。有的人,賺錢就夠了,不限於鮮肉。指責小鮮肉的這群人里,誰又不是多年熬出來的娛樂圈老人。

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何曾沒有憧憬過高片酬。與其糾結片酬亂象,更該反思的是一味求流量,為收視率而生的娛樂市場。片酬是由市場決定的。即便是演技到家的演員,他們的收入依然超出普通人千萬倍。

最常被拿來作對比的科研人員獎勵待遇不及戲子一天的收益,根本講,並不具有可比性。不同工,不同酬。若真要限制演員收入,按行業調整納稅比率,只怕亂子更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