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竺可楨與胡適

竺可楨生於1890年3月7日,那一年可是大清帝國光緒皇帝親政第二年,青年皇帝主政,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晚清名臣等的齊心協力之下,帝國呈現出中興之像,幾十年保持安定和發展。

1905年,15歲的竺可楨就讀於上海澄衷學堂,同班同學14歲的胡適看著清瘦虛弱的竺可楨,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判斷:這貨肯定活不過20歲。在那個人均壽命30多,新生兒死亡率大於15%的時代,活不過20歲應該是個正常現象。

聽聞此言,竺可楨估計是驚出一身汗,開始鍛煉身體,游泳、打太極拳、遠足,參加體育活動,並終生保持,生活規律,標準謙謙君子,不吸煙、不喝酒,早起早睡。也許覺得每一天都是賺來的,形成了溫和、靜默、執著、剛毅和自省的性格,人的人生狀態也許是身心兩個方面共同調試的結果,從此他的身體竟然慢慢好了起來。

到了1910年,竺可楨終於活過了20歲,那一年8月,他奔赴北京參加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選拔考試。結果出來,在當時應考的400多人中,他排名28,胡適同學排名55,當期錄取70人。

1910年第二批」庚款生「於北京合影,立者第一排左5為竺可楨,第三排左1為胡適

1910年,赴美的美國郵輪「皇后」號從上海吳淞港鳴笛起航,竺可楨和胡適又坐到了一起,胡適看著說,藕舫君你竟然熬過了20歲,不簡單啊,兩人哈哈大笑。

胡適同學可不是那麼容易認輸的,又發起了挑戰:你雖然活過20歲,不過看你面相,終究不是長壽的命,尤其是長得還是so瘦弱,無論如何活不過花甲,更不可能比我長壽……

「我要是活過60歲呢?」

胡適同學一時興起:「你要是活到60歲,我在你60歲壽筵上當著所有人給你磕三個響頭。要是比我活得長,你可以在我的屍體屁股上踢上一腳」

胡適始終沒說自己贏了會怎麼樣,看來對自己贏十拿八穩。

1913年夏,與宋子文前往威斯利安學院看望宋氏姐妹時的合影,從左向右依次為宋子文、宋慶齡、宋靄齡、竺可楨、宋美齡,23歲的竺可楨翹著二郎腿坐在宋氏姐妹之間,宋氏姐妹們還青澀的很(宋子文19歲,宋靄齡24歲,宋慶齡20歲,宋美齡16歲)

竺可楨和胡適可以說是同行,他們在美國學的都是農學,竺可楨先就讀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1913年畢業後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地理系專攻氣象,並於1918年獲得博士學位。而胡適就讀於康奈爾大學選讀農科,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到了1927年,才正式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18年6月於波士頓,竺可楨於哈佛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

年輕時期的胡適,才華橫溢,風流倜儻

此後二人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徑,一位成為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是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兩大專業的奠基者,另外一位成為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成為自由主義在的旗幟。

69歲胡適,目光透著堅毅與執著

1962年2月24日, 胡適在台灣去世,當時竺可楨在廣州參加制定十年(1963-1972)科技發展規劃會議,2月21日出發,科學院北京62人蔘會,車行兩天2月23日下午才到了廣州。廣州的會議確實是個重要會議,周總理出席並做報告,在會議期間2月28日,竺可楨在《參考消息》上看到了胡適去世的消息,在日記中記載:

今日在《參考消息》上載廿四日胡適在台灣中央研究院以心臟病去世。胡與我是五十年前「澄衷」同班同學,他曾告人說我活不過二十歲,因我的體質極為孱弱雲

看不出半點心裡的波瀾,建國后的那個全國批判胡適的年代,哪怕有什麼想法,估計竺可楨也會藏在心中最深處吧。

竺可楨先生應該是感情深沉而充沛的人,這一點可參照當年涂長望(首任氣象局局長,著名氣象學家,科協和九三學社的創始人之一)去世,6月9日涂長望去世,竺可楨在當天日記里寫道:

8點半至院知涂長望於今晨五點病故在協和醫院。我於兩星期前仿夢中見長望好像病已痊癒,因此想去看他一次,昨日由允敏告其愛人王慧珠,於今天下午看長望」

夢中盼著大病痊癒,可惜,還沒有去醫院看望,涂長望已然長逝。

竺可楨繼續寫道:

我識長望30年前,時他方從利物浦回國不久,即至南京北極閣氣象台任事直到抗戰,我至浙大,他也隨來浙大......「

第二天下午2點半,他親自去醫院,問候涂長望的家屬和哥哥,哥哥告訴他,涂長望逝世后即進行了解剖,檢查病灶,發現全身無病,只有小腦上有大如拇指的腫瘤,並非惡性腫瘤,但是位置特殊,最終還是致命。

竺可楨日記記載「病起於1957年,我和長望、九章均在青島,8月間開氣象會議,其時即發現走路時手眼不能合作,可見那時腦下病已在長矣,此外解剖時未發現任何病,唯有肺氣腫

由此觀之,竺可楨感情細膩,為人重情重義,如果並非海峽相隔,面對50年老友胡適趨勢,他的日記必然不會僅僅寥寥幾句吧。

本文作者為我所季風中心 副研究員 魏科,轉自個人公共號【冷暖兩心知】,已獲授權轉載。如另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

災害鑄就民族性格

人文延續民族精髓

歷史啟迪民族智慧

科技開啟民族未來

探討、思考、閱讀

感慨、繼承、創新

是冷是暖

兩心各不同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分享有意思的氣象科普知識

提供大氣科學最新科研成果

歡迎投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