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那麼簡單 5G商用要跨過哪些坎

導讀: 5G面臨的將不僅是空中介面的問題,從終端到網路到雲產業界都需要去考慮。換言之,5G提供的既是新的無線功能也是新的網路功能。

OFweek光通訊網訊:儘管離5G正式商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但5G商用面臨的挑戰是產業界當下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英特爾日前舉辦的5G行業沙龍上,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指出,5G面臨的將不僅是空中介面的問題,從終端到網路到雲產業界都需要去考慮。換言之,5G提供的既是新的無線功能也是新的網路功能。

眾所周知,5G擁有高帶寬、低延時、低功耗等2G到4G所不具備的優勢,所以5G也被認為是虛擬現實、無人駕駛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基礎。但要實現5G的應用並非一蹴而就,吳耕用物聯網領域舉了個例子。他認為,實現物聯網要經過三個階段:

  • 首先是把物連接起來;

  • 第二個階段是智能化;

  • 最後是讓設備變得自主。

連接是每一代移動通信的根本,但智能化到自主又意味著什麼呢?

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

吳耕告訴筆者,「這一過程對計算的要求、對運算的要求是在不斷的、逐漸的升級,需要通信和計算的融合,特別是人工智慧的加入。」

顯然當設備都擁有自主性后,系統也會更加複雜。吳耕指出,在未來幾年內,系統軟體、硬體的複雜度至少是當前的20倍,與此同時帶來的出錯風險也會更高。因此,自主系統必須足夠智能才能發現和控制錯誤。

對機器來說,如果它只是停留在一個非常低級的連接的形式,它沒有智慧,沒有智能的話,當我們大規模,信息社會整個產業完全智能化之後,實際上是需要人工智慧、更多的智能、通信和運算一體化的設計,來創造可以值得信賴的自主系統。

所以,如果和過去幾代移動通信以設計通信網路作為出發點相比,從5G時代開始,整個產業的重心在向通信與計算的融合演進,實際上也是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從去年開始,產業鏈上下游紛紛提出了邊緣計算的概念。其目的就是把原先只在數據中心存在的大規模計算、高性能計算遷移到網路的邊緣側,以此釋放網路的價值。而這個時候網路顯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管道。

所以說,5G不只是一個在空中介面上的升級(5G≠4G+1G),它影響的是從網路到終端的整個產業鏈。

以下是本次活動提到的幾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做了不改變願意的刪減:

關於標準

5G標準制定的進展怎麼樣了?

工信部IMT-2020推進組專家羅振東:5G有兩個標準化組織來定義,一個是ITU(國際電信聯盟),但ITU並不是具體做技術標準,它把各方提交的5G標準的提案來討論評估,最後確定哪個是5G;真正具體討論細節是在另外一個組織叫3GPP,在這兩個標準組織中有一些不同,因為3GPP是根據ITU的需求定標準計劃。

ITU今年下半年就要啟動關於5G標準的評估工作,也就是說各方都可以提交5G標準的提案,他們會經過一系列的評估討論,最終在2020年確定。而產業界更關注的是3GPP,3GPP討論具體技術細節,明年年中會完成5G的第一版標準,會針對5G的部分場景。到2019年下半年會完成5G的第二版標準,這一版包含5G全部場景的需求,未來也會以此為基礎形成ITU的5G標準。

無論是國內國外,主流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希望在5G階段做一個全球統一的5G標準。這在以往都是沒有實現的,針對這個目標,國內無論是政府還是IMT-2020 5G推進組,對5G的工作都非常開放。我們非常積極地合作,包括國外很多企業都參與到我們5G的研發活動,英特爾也是實際參與了我們國內的一些5G的技術試驗,也參與申報了很多國家項目。在這塊我主要想強調統一標準的問題。

國內組織在3GPP裡面的發言權究竟在哪兒?

羅振東:剛才提到統一標準,雖然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夠提升自己的實力和話語前,可以更多的納入到國際標準裡面,但還是需要有一個國際合作的大環境,當然也需要達成一個共識,在共識前提基礎之上,各方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把新技術放到5G標準裡面。

到目前為止的產業界已經做得非常好,包括也跟國外企業也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比如我們以產業組織作為平台,跟歐美日韓都已經簽訂了一些戰略合作的協議,在這裡我不想強調誰更強,而是希望我們共同去定義這個標準,因為這個技術無論是誰的,最重要的是要服務於整個產業,服務於每一個用戶,需要各方都要形成共識。強調是在這個基礎之上考慮創新。

運營商在標準制定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所總共劉光毅:從標準來看,移動真正全面參與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從TD-LTE開始,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專業團隊,參與標準化制定工作。那個時候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最終實現了TDD、FDD的同步發展的目標,幫助整個TD-LTE產業有全球的發展,得到了全球很多運營商的支持,實現了目前為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移動從五六年前就開始布局5G的研究和標準化,在5G時代我們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信任,讓移動來做未來5G發展的需求和願景的負責人,來組織大家在3GPP制定未來5G發展的願景和標準。同時,也認可我們牽頭整個5G未來網路架構,因為運營商對未來業務的發展有更大的發言權。

5G標準是否會統一?

劉光毅:從5G標準角度來說,我們和全球主流的企業倡導全球統一的5G標準。我們相信只有全球統一的標準才能最大化全球發展的規模,也才能使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受益於這種規模,降低研發的成本,最終降低設備的成本,讓老百姓可以用得起網路,這應該也是全球移動通信產業共同追求的目標。

今年的MWC上我們主動和其他運營商以及企業聯合舉辦了一場峰會,包括AT&T、沃達豐等運營商,還有英特爾、愛立信、諾基亞、中興、華為等通信產業鏈企業。我們倡導全球統一的標準,我們希望將來是一個和諧的生態,統一的生態,只有這樣才能為未來5G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剛才羅博士也提到,5G的標準在今年12月份會有一個早期的版本發布,到明年6月份第一個版本會正式發布,包括兩種部署的方案。到2019年年底左右會有第二個版本真正出來,這兩個可能是大家拭目以待的。

關於頻段

如何看待5G頻段的統一?

羅振東:頻譜是無線通信的基礎資源,有點像房地產的地皮的概念。現在從2G到4G,一部手機上需要支持多少頻段呢?

像移動可能深有體會,幾十個頻道都集中在一個手機裡面,手機裡面大部分空間都被這些東西佔了,天線、射頻。5G如果不能形成一個統一頻段,未來在一個手機平台裡面既要支持4G,還要支持5G,到各國還要不斷切換,這是非常大的工程,即便英特爾這樣的晶元企業,也未必能夠完全很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統一的頻率不僅對通信企業、晶元企業有非常大的研發成本的降低,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使用手機、購買手機,包括你出國旅行的時候,這都是極大的方便。這是一個多贏的過程。

統一頻段,其實在ITU 2015年召開無線電頻譜分配的大會,當時在ITU下不是很成功,產業界一直在努力想達到那個目標。比如說,在全世界最早宣布3.4-3.6,我們常說3.5G頻段用於5G試驗,我們很早就推進了5G低頻段部分統一的頻率。後續關於高頻段這塊,美國政府,包括歐盟都有一些規劃。現在大概的頻率範圍也在收斂,大概在20幾個GHz到40GHz之間,可能會形成若干的統一頻段。

主要是歐洲、和美國一旦能形成統一,我相信整體來講其它國家會跟隨這些主流。雖然從官方協調不是很成功,但是從產業界來看,反而比4G、比3G要好,好像頻段沒有那麼多了。這對於我們產業的發展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如何協同不同的頻段,來滿足不同的5G應用的需求?

劉光毅: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講我們希望全球的頻段都是統一的,但這是一個很好的理想。由於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頻段的分配,比如衛星、軍事,都有自己發展的訴求,所以在各個國家頻段的劃分是有差異的。比如現在美國,5G發展關注的重點是28G毫米波的頻段;而目前的考慮是3.4-3.6,3.3-3.4,或者4.4-4.5等等頻率,當然我們也在考慮高頻段。

從目前狀況來看,面向未來,不同運營商可能有不同的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會有限制,或者由此會導致不同的考慮。從技術上來講,我們希望充分利用好這些頻譜,通過它們之間的協作來解決剛才所提到的不同場景應用的需求。

舉個例子,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考慮用更低的頻率:越低的頻段能夠越好地滿足物聯網應用的需求,因為它的覆蓋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目前我們在布局低頻段;對於人的通信,在4G發展之後我們需要更大的帶寬、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時延。我們需要連續的帶寬,首先做技術的部署,比如3.4-3.6,將來需要有100兆的帶寬作為業務支撐的能力。

如果要滿足未來AR、VR的需求,那麼速度要達到1Gbps,這樣就必須要更高的帶寬才能滿足。如面向未來毫米波的頻段,可以提供幾百兆甚至幾個Gbps的速率。

從這方面來講,不論是哪個運營商,未來的發展都會採用高、中、低頻段搭配的部署方式,只是說大家時間上有前有后,或者頻譜的時間點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最終的狀態都應該是這樣的狀態,通過不同的頻段滿足不同的部署場景的需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