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空心病」七個特徵,你符合幾條?

文:大將軍郭 |
責任編輯:Spencer 蘩題圖來源:視覺

第一次聽到「空心病」這個詞是徐凱文老師在一場心理學的公益論壇上講到的。

這讓我想到了詩人艾略特的詩作《空心人》,「生命如此漫長,在渴望和痙攣之間,在潛能和存在之間…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並非轟然落幕,而是鬱鬱而終。」

這首詩描繪的就是現代人無聊、空虛與焦慮並存的生活狀態,只不過它寫於1925年。在時隔近一個世紀后的現在,無意義與焦慮的狀態依然沒有解決,「空心人」患「空心病」,沒有心的人失去了靈魂。

心裡空蕩蕩的人,不但感受不到旁人,也感知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我的理解中,這跟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和困惑並不一樣,前者是彌散性的、形而上的、更接近於對生命意義的感知,而後者往往是聚焦的、指向具體事件的、階段性的情緒狀態。

說起空心病的具體判斷方法徐凱文老師列出了七點

1. 從癥狀上來講它可能是符合抑鬱症診斷的。它會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鬱症不同的是,所有這些癥狀表現並不非常嚴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來可能跟其他大多數人並沒有差別。

2. 他們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這種孤獨感來自於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所有的聯繫都變得非常虛幻;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即便他們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內心還是空蕩蕩,就有了強烈的無意義感。

3. 通常人際關係是良好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需要維繫在他人眼裡良好的自我形象。但似乎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憊不堪。

4. 對生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

5. 有強烈的自殺意念。這種自殺意念並不是因為現實中的困難、痛苦和挫折,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我不是那麼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還要活著。」

6. 通常這些來訪者出現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兩天。可能從國中、高中,甚至更早就開始有這樣的迷茫,可能他之前已經有過嘗試自殺的行為。

7. 最後,傳統心理治療療效不佳。他們的問題大概不是通過改變負性認知就可以解決的,甚至不是去研究他們原生家庭的問題,不是早期創傷可以解決的。

你會發現,空心病跟以往常見的心理問題最大的不同是,它並不由挫折、創傷等負性問題引發,出現空心狀態的人在別人眼裡也活的不錯,他們甚至是取得了好成績的學生、工作表現良好的同事、有錢有閑的成功人士。

引發空心病的外在原因是一個人對自我的焦慮,對生活意義的迷茫,他們能夠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就,但是這並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覺得自己擁有的一切不過爾爾,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

他們究竟想要什麼呢?他們或許會說是有意義的人生。那什麼又是有意義的人生呢?如果能說的清楚,怕是也不會陷入到內心的空虛。

你是否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在我知道空心病這個概念后,我跟椒叔交流過為什麼而活。當時我回答的挺膚淺,我說想到還有很多地方沒去看過,很多好酒沒喝過,還要很多人沒看過我的文章,那麼活著就是為了去做這些事情吧。

椒叔的答案是,他還沒找到為什麼而活,但是就想活著,覺得活著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

嚴格意義來講,我想做的那三件事加起來都無法上升到「人生意義」的高度,我也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圍繞著這三件事而生活;而椒叔也暫時沒有提供一個關於人生意義的答案。但我們都還自我感覺良好,至少並沒有到空心的程度。

我想,跟我們一樣說不清道不明自己為什麼活著的人有很多,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得空心病。

真正殺死一個人的不是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而是要麼放棄尋找有意義的生活,要麼將自己囚禁於「意義」這件事里,卻忘了切身感受生活當中、「意義」之外的一點一滴。

我們這一代人,的確容易變得空心。

正如徐凱文老師所說,空心病的罪魁禍首是教育,從小到大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一串數字的魔咒,這串數字就是分數,我們被強加了這種衡量自我的標準,便漸漸寫慣了把追求分數高低、工作業績好壞、別人的要求當做人生意義,生活目標單純而直接,就是為了這些,其他的一切都是無謂的消遣,很難在其中找到快樂的體驗。

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分數、業績、別人的要求並不是自己想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浪費了真正去發現生活滋味的機會,於是整個人變得迷茫,整顆心變得空洞。

這是教育的失敗,但並未體現在每個人身上,是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會盲從。

分數重要、工作表現也重要,但重要程度因人而異。如果你沒有把追求它們內化成生活意義,那麼如此去做可能僅僅是因為盲目和懦弱。

你害怕在世俗標準的衡量下顯得失敗,或者你還沒用心體會自己需要什麼就無腦的跟從,才會只為別人的要求和期待而活。

當你不再奮力去追求人生意義,反而更容易找到真正的人生意義。

畢竟,人生意義這件事落實在每個人身上的時候,它便不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更具體而微的話題。

它或許很難用幾句話概括,或許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但它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不必用語言描述,而是用心去感受,它可以不必總結成綱領,它可以就是散亂的碎片。

如果不是整日把眼光放在爭取高分、高薪這些數字上,你能看得到城市美麗的風景,你能留心到身邊有趣親切的同事,你會發現平凡的小餐館里也有美味,你會真心實意在受到幫助的時候說上一句感謝。

這些不是人生意義,但它們是快樂,是衝動,是激情,是你熱愛生活的多姿多彩的原因。

如果你願意去用心發掘,天上的星辰可以是人生意義,書中美妙的故事可以是人生意義,家中的飯菜香可以是人生意義,你心愛的姑娘拂動的發梢也可以是人生意義。

就算它們無法聚沙成塔,不能構建出你的人生意義,但至少它們給了你動力,讓你心甘情願繼續去尋找活著的理由。

內心是否充盈,取決於你把多少人多少事放在心頭,如果只是看重那些世俗的要求和標準,而別無其他,那麼無論滿足它還是失去它,都只會落得內心的空洞。

所以,你定要在別人的要求之外,找到些真正屬於自己的熱愛,你定要在在僵化的數字目標之外,搭配一點別樣的追求和嚮往,這才是預防「空心病」的最佳方法。

作者介紹: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ID:staynormal),圖書作品《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正在熱賣。

今日討論

你覺得自己有「空心病」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