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數據算出的社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25本書,第一名是……

♪點擊題目下方社會學,關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科學領域非官方垂直媒體平台。

社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25本書

本文原載「中外學術情報」

前不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國際發展系副教授Elliott D. Green對從Google Scholar中收集的引用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了社會科學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25本書籍。其中,排名前六的書籍分別來自於社會科學的不同學科。這些書中,有的為學界所熟知,但也有一部分書的價值被學界嚴重低估。我們應該充分了解這些書在世界學術潮流中的地位,對其價值不能忽視。究竟是哪25本書受到社會科學家的如此青睞呢?

1. 《科學革命的結構》托馬斯·庫恩著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by Thomas S. Kuhn

該書是現代思想文庫中的經典名著,作者從科學史的視角探討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的本質,第一次提出了範式理論以及不可通約性、學術共同體、常態、危機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等觀點,深刻揭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開創了科學哲學的新時期。

2.《創新的擴散》埃弗雷特·羅傑斯著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by Everett s

《創新的擴散》一書奠定了羅傑斯作為創新擴散開創者的地位。在書中,羅傑斯用細膩的文筆闡述創新如何在人群中得以擴散,並梳理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如S曲線、臨界大多數、擴散曲線,以及商界耳熟能詳的「跨越鴻溝」等,不僅改變了許多知名企業的新產品營銷策略,而且重新定義了擴散的實務。該書不僅是國內外新聞傳播學領域繞不開的歷史豐碑,而且是政策(國家、企業)在人群中滲透等領域研究的標杆之作,還是在新產品的市場營銷運營中指導我們如何快速引爆社群的方法源泉。

3.《被壓迫者教育學》保羅·弗萊雷著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by Paulo Freire

本書介紹發展家的著名教育家弗萊雷的解放教育理論與實踐。該理論以培養批判意識為目的,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闡明了教育與覺悟的關係,指導了發展家的成人掃盲教育,提出了情景對話式的教學方法,注重教育與現實的結合。弗萊雷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對發展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影響更大。

4.《競爭戰略》邁克爾·波特著

Competitive Strategy, by Michael E. Porter

《競爭戰略》由「競爭戰略之父」、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所著。《競爭戰略》、《競爭論》、《國家競爭優勢》等作品被公認為管理學界的「聖經」。競爭戰略是指企業在同一使用價值的競爭上採取進攻或防守的長期行為。波特在本書中提出了三種卓有成效的競爭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並對這三種通用戰略實施的要求進行了詳細闡述與分析。他認為,所有企業都應該了解並制定相關戰略,否則企業將在市場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並導致市場佔有率低下、缺乏資本投資,從而削弱自己的競爭優勢。沒有形成競爭戰略的企業註定是低利潤的,它必須做出根本性的戰略決策,向三種通用競爭戰略靠攏。波特對競爭戰略的研究開創了企業經營戰略的新領域,對全球企業發展、管理學研究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競爭戰略》已成為企業管理者、創業者、管理學家及各大管理院校師生的必讀書。

5.《想象的共同體》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

Imagined Communities, by Benedict Anderson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著的《想象的共同體》是一部在20世紀末探討「民族主義」的經典著作。作者以「哥白尼精神」獨闢蹊徑,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來探討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體」,認為這些「想象的共同體」的崛起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領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國家方言的發展等。《想象的共同體》影響所及幾乎橫貫所有人文與社會學科,是在理解人類社會諸多現象時不可或缺的指引。自本書1983年在英語世界問世,到2007年年底為止,已經在33個國家和地區中,以29種語言出版。

6.《社會中的心理》維果茨基著

Mind in Society, by L.S.Vygotsky

維果茨基是蘇俄著名心理學派——文化歷史學派的奠基人,該學派不僅對蘇俄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也受到西方學者的推崇。《社會中的心理》於1978年問世后,維果茨基思想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了極大影響。本書收錄了維果茨基許多未曾被翻譯成英語的著名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他概述了認知發展的辯證唯物理論。維果茨基認為,不能脫離周圍的社會而進行孤立的理解。人是使用工具來改變自己內心世界以及周圍世界的唯一動物。從手帕打結作為簡單的助記符裝置到符號語言的複雜性,社會提供了可用於塑造頭腦的技術介質。知覺、注意力、記憶、語言和遊戲在這一理論框架內發展。

7.《規訓與懲罰》米歇爾·福柯著

Discipline and Punish, by Michel Foucault

《規訓與懲罰》是法國著名思想家、結構主義大師米歇爾·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於1975年問世。福柯視其為「我的第一部著作」,包括他自己對此都重視有加。本書論述關於現代靈魂與一種新的審判權力之間相互關係的歷史,論述現行的「科學—法律」綜合體的系譜。在這種綜合體中,懲罰權力獲得了自身的基礎、證明和規則,擴大了自己的效應,並且用這種綜合體掩飾自己超常的獨特性。在對時代進行診斷的哲學家圈子裡,福柯對時代精神的影響是最持久的。本書的名字由起先的法文書名「Surveiller et punir」,(直譯為監視與懲罰),在福柯本人建議下改為了「Discipline and Punish」。這裡的「discipline」既可做名詞亦可做動詞,具有紀律、教育、訓練、校正、訓誡等多種譯法。其實,這是他在書中詮釋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其所創之新術語。同時,福柯利用它的多詞性和多義性,賦予它新的含義,用以指近代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權力技術,既是權力干預、訓練和監視肉體的技術,同時又是製造知識的手段。福柯認為,規範化是這種技術的核心特徵。他對書名的改動顯然也是為了突出這一術語。本書所考察的「懲罰權力」的歷史包括三個階段:中世紀末和「舊制度」時期作為王權武器的酷刑;18世紀末,包括法國大革命時期人道主義的「再現」式懲罰;19世紀開始的、使用現代規訓技術的監獄和普遍化的監視。書中提到的「古典時期」(法文:l'age classique;英文:classical period),不是指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古代,而是指近代絕對君主制和法國大革命時期,大體上與西方文學史上所說的古典主義文學時期一致。本書中這一術語的用法與福柯其他著作中的用法也是一致的。

8.《正義論》約翰·羅爾斯著

A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is

《正義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與倫理著作,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政治哲學、法學和道德哲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該書試圖用經過改良的社會契約論來處理分配公正的問題,並將由此產生的理論稱為「作為公平的正義」。書中的正義原則源於兩點:一是所謂平等的自由原則,二是差別原則與機會平等原則。該書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學萬馬齊喑的冷清局面,以其獨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

9.《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阿爾伯特·班杜拉著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by Albert Bandura

本書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堪稱是「學習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標誌著學習理論的參照點由行為、認知、情感或環境等單一方面向三者綜合的轉變,改變了傳統學習理論重個體輕社會、重直接經驗輕間接經驗、強調單向決定作用而忽視人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傾向。在該書的序言中,班杜拉開宗明義地指出,他的理論「冠以『社會』一詞,意指人類的思想和行為的諸多社會根源;冠以『認知』一詞,是認識到思維對人的動機、情感和行為的因果歸因影響」。 本書對於今日的心理學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體現在其理論觀點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體現在班杜拉所採用的方法論值得我們學習和參照。班杜拉指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學理論必須採用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微觀分析用於澄清影響個體機能發揮的基本心理機制,宏觀分析用於揭示社會情境因素對人類發展、適應和變革的影響機制。一個好的心理學理論必須具備廣泛的解釋力和預測力,適用於多個領域。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涵蓋到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理學、體育運動、商業、國際事件等諸多領域,引證的文獻達3000多項。這樣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在心理學研究中是不多見的,值得引起那些僅僅滿足於脆弱的理論分析或實證研究的心理學者的反思和借鑒。

10.《文化的解釋》克利福德·格爾茨著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by Clifford Geertz

20世紀後期是一個「文化泛濫」的時代,也是一個探索的時代,其間充滿了衝突,但也不乏有益的試驗和真知灼見。《文化的解釋》便是其中極富洞見的一本。它是克利福德·格爾茨關於象徵人類學的重要著作,直接影響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新歷史主義」思潮的出現。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側重修辭,常以比喻例證闡釋其說,很少平鋪直敘,既有理論的深度,又能融氣勢、激情、學識和智性於一體。克利福德·格爾茨,1926年出生,美國文化人類學家、修辭家、符號人類學和釋義人類學倡導者,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格爾茨以其《文化的闡釋》、《爪哇的宗教》、《地方性知識》等著述影響了人類學界內外的眾多學者,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具原創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類學家,也是致力於復興文化象徵體系研究『知識運動』的前沿人物」。

11.《性史》米歇爾·福柯著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3 Volumes), by Michel Foucault

《性史》一共分三卷(本計劃六卷),第一卷《認知的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題是最近兩個世紀性在權力統治中所起的作用。對於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性壓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紀並沒有壓抑,相反得到了激勵和支持。社會構建了各種機制去強調和引誘人們談論性。性與權力和話語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關注自我》(Le Souci de soi)是在福柯死前不久於1984年出版的。其主要內容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對性的觀念,關注一種「倫理哲學」。此外福柯還基本上寫好了一部第四卷,其內容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對肉體與性的觀念和對基督教的影響,但因為福柯拒絕死後出版任何書籍, 家人根據他的遺願至今未出版完整版本。

12.《情景學習: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珍妮·拉弗、埃蒂納·溫格著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by Jean Lave and Etienne Wenger

本書作者拉弗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育學教授,溫格則是一位從事學習研究的科學研究者。在此書中,他們從根本上對有關「學習」的概念進行了極其深刻的反思。他們站在人類學立場,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完整的人身上,將知識視為個人和社會或物理情境之間聯繫的屬性以及互動產物,並將研究學習的焦點移至實踐共同體中學習者社會參與的特徵,從而將參與視作學習的關鍵步驟。由此,該理論認為意義和身份是同時在互動中建構的,這一建構受到情境脈絡的極大影響。本書共包括四個部分:1、合法的邊緣參與;2、實踐、人、社會世界;3、助產士、裁縫、軍需官、屠夫、戒酒的酗酒者;4、實踐共同體中的合法的邊緣參與。總之,本書是一本極其短小精悍的專著,但其研究學習的新穎視角、腳踏實地的研究風格、字裡行間躍動著的原創性思維,卻讓人嘆為觀止並深受其益。

13.《第五項修鍊》彼得·聖吉著

The Fifth Discipline , by Peter M. Senge

《第五項修鍊》描述公司如何通過採用「學習型組織」的戰略和行動對策,來排除威脅組織效率和事業成功的「學習障礙」。在「學習型組織」中,新型的、擴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體的熱望得到釋放,大家不斷學習如何開創真心嚮往的成就。《第五項修鍊》是經典商業教材,譽為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世界企業學會(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哈佛商業評論》評為近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 。

1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道格拉斯·G.諾思著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by Douglass North

當全世界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正處於改革和轉型之時,所有的社會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應該細讀諾恩的這本《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道格拉斯·G.諾思在本書中基於經濟制度形成的相關文獻,提出了有關不同時空的經濟體存在差異的重大問題。這部激動人心、富有啟發的著作在經濟史學家的研究中佔有重要位置,對於政治學家和其他社會學家了解非主流經濟學的主要思想也相當重要。道格拉斯·G.諾思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分析制度及制度變遷的理論框架,《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揭示了制度在經濟績效中的作用,指出制度是一個社會的博弈規則,由正式的規則、非正式的約束以及它們的實施特徵三個基本部分構成。制度是理解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相互關係對經濟增長(或停滯、衰退)影響的關鍵,制度變遷決定了人類歷史中的社會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歷史變遷的關鍵。

15.《文化的重要地位》吉爾特·霍夫斯塔德著

Culture』s Consequences, by Geert Hofstede

霍夫斯特德在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了一次迄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文化價值調查研究,調查了66個國家117000位IBM員工的工作價值,形成了1980年出版的《文化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能夠對企業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化差異的四個指標,即權力差距可接受程度的高與低、防止不確定性的迫切程度、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及男性化與女性化。他認為,這四種文化指標或因素對於管理中的領導方式、組織結構和激勵內容,將產生巨大影響。後來,霍夫斯泰德又結合文化特點,加入了「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這一指標。這本學術專著使他成為跨文化比較研究領域的創始人。

16.《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歐文·戈夫曼著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elf in Everyday Life, by Erving Goffman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國社會學家,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擬劇論的倡導人。1945—1951年間曾在設得蘭群島從事實地研究。他以個人經驗觀察的結果為主要資料來源,對社會互動、邂逅、聚集、小群體和異常行為進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創了「擬劇論」,認為人賦予社會秩序或特定行為以意義。社會行為就是社會表演,社會成員在社會舞台上扮演多種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務於欲達目的。他還提出「污記說」,認為先賦的或自致的污記貶低了個人或群體的價值,限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人們一旦給異常行為者標上污記,他們就走入了「越軌生涯」,結果是異常行為被強化。「我想把這個研究報告當作一種手冊,詳盡敘述一種社會學觀點。社會生活,特別是在建築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內有組織的社會生活,可以根據這種社會學觀點來研究。我將描述一組特徵,它們共同構成一種框架,這一框架能運用於任何具體的社會設施,無論是家庭設施、工業設施還是商業設施。本報告所使用的觀點是戲劇表演的觀點,其原理從舞台演出藝術原理引申而來。我將討論個體在普通工作情境中通過向他人呈現自己和自身活動的方式,引導和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印象,以及自己在他人面前維持表演時可能會做或不會做的各種事情。」

17.《資本論》卡爾·馬克思著

Das Kapital, by Karl Marx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百科全書,同時也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峰之作。馬克思在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

18.《區隔:趣味判斷的社會批判》皮埃爾·布迪厄著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by Pierre Bourdieu

皮埃爾·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當代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論批評家,法蘭西學院唯一的社會學教授。他與英國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德國的哈貝馬斯(Jurgen Harbermas)被認為是「當代歐洲社會學界的三傑」。布迪厄橫跨眾多領域,打破了學科界限,從跨學科的角度入手,對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哲學、政治學、史學、美學、文學等都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思想範疇,建構了相當新穎的學術框架。

19.《現實的社會構建》彼得·伯格、托馬斯·盧克曼著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by Peter Berger and Thomas Luckmann

本書出版於1967年,是社會學領域的一本經典,是一本與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塗爾乾的《自殺論》齊名的社會學經典。本書的問世,開啟了社會科學領域一個跨學科的學派——社會建構主義。書中考察了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擁護它的人的維持和修正;現實是怎樣通過社會互動形成的,人與其共同體之間的符號/象徵關係。

20.《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著

Metaphors We Live By, by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作為當代語言學經典著作,是公認的認知語言學隱喻系統研究的開始,在國外隱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響。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在書中指出隱喻不僅是語言中辭彙的問題,還是人類思維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參与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還從認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完全顛覆了幾千年來人們對於隱喻的狹隘看法,國內外但凡論及隱喻、認知的論文和專著,無不以此為經典。

21.《壓力、評價與應對》理查德·拉扎勒斯、蘇珊·福克曼著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by Richard Lazarus and Susan Folkman

拉扎勒斯帶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團隊進行了壓力、應對研究,從而成為了整個壓力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這本書,既對壓力的整個研究背景進行了總結,又歸納了他們團隊的所有研究,並提出了壓力評價理論,並認為應對是過程的,而非特質的。 同時,書中還對研究方法等進行了描述和反思,對於壓力研究的設計非常有價值。拉扎勒斯是美國應激理論的現代代表人物之一,對情緒和適應作了大量的研究。關於應激反應的對付過程,他提出了認知評價的重要性,認為生活過程中的其它因素都是以認知評價為轉移的。198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22.《實踐社團》埃蒂納·溫格著

知識是當今市場的重要資源,但是系統地組織和利用知識仍然是一個挑戰。許多領先的公司已經發現,只有技術是不夠的,培養實踐社團才是有效實施知識戰略的重點。 在《實踐社團: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指南》一書中,作者在對戴姆勒-克萊斯勒、麥肯錫、殼牌石油和世界銀行等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管理知識、驅動公司戰略的實際模型和方法。作者勾畫了實踐社團的基本元素,指出了培養實踐社團的七大原則和主要建議,討論了實踐社團的潛在缺陷以及分散式社團面臨的主要挑戰,最後還說明了認識實踐社團創造的價值及圍繞社團制定知識戰略的方法。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本書是一本組織領導者的必讀之書,是一本為了組織和在組織中工作的人的利益和長期成功,發展「實踐社團」的權威指南。

23.《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奧利弗·E.威廉姆森著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by Oliver Williamson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闡述的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觀點,是西方極端右傾的與政治密切有關的經濟思想流派。他們頌揚自由放任下的資本主義的市場和價格制度,認為它幾乎是解決任何經濟問題的極好機制;主張國家應該創造條件使市場和價格制度發揮極大的功能。儘管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觀點具有很大的錯誤,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也具有某些值得參考的論點和資料。這些資料有助於暴露自私自利的動機對社會可能造成的有害後果。《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論點為:競爭的資本主義,即通過在自由市場上發生的私有企業來執行我們的部分經濟活動,是一個經濟自由的制度,並且是政治自由的一個必要條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次要論點是:政府在致力於自由和主要依賴市場組織經濟活動的社會中所起的作用。

24.《動機與人格》亞伯拉罕·馬斯洛著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by Abraham Maslow

《動機與人格》是「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馬斯洛的學術地位。本書中,馬斯洛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其中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高峰體驗理論最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本書自1954年初版后,對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和實際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是一部經典的、解讀「人性」的著作。閱讀本書,就如同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它並不晦澀難懂,適合每一位想了解自己、了解人性的讀者閱讀。

25.《依戀理論》約翰·鮑比著

Attachment, by John Bowlby

「依戀理論」首先由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比提出,1944年他進行了一項關於 44名少年小偷的研究,首次激發了他研究母子關係的興趣。隨後,他開展了一系列「母親剝奪」的研究並指出:在個人生活的最初幾年裡,延長在公共機構內照料的時間或經常變換主要養育者,對人格發展有不良影響。1969年,Bowlby的關於依戀的三部重要著作的第一部問世,它闡述了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聯繫,該觀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依戀並非來自母親的餵食行為及人性的驅力,它是生命系統的一部分,雖然它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都存在,但在兒童早期最明顯,兒童只有把父母作為安全基地才能有效地探索其周圍環境。假如嬰兒不尋求並維持與照顧者的親近,無助的嬰兒就會死亡。

【本文經社會學編輯節選】

讀社會,關注社會學

文章不代表社會學立場

版權問題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和我們一起讀社會

新浪微博主頁:@社會學博覽

EshineMediaGroup

社會科學媒體聯盟成員同步入駐

騰訊微信 | 新浪微博 | 網易新聞

搜狐新聞 | 百度TA說 |

600000+人已加入並每天免費讀社會科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