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驚呆了!傳統「非遺」竟然還這麼時尚

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兩年,迅猛發展的文創產業發展為傳統「非遺」融入現代設計、現代市場和現代生活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傳統「非遺」通過文化創意進行全新詮釋,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擴大了社會認知度,有力地促進了「非遺」實現全民共享。

創意為「非遺」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傳統技藝與服飾、郵品、裝飾品、傢具用品等相結合,轉化為新型工藝品,逐漸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

紙雕

用一張薄薄的紙,造就出變化萬千、立體感十足的作品,這種被稱作紙雕的手工藝品一直在網路上十分火爆,在百度紙雕貼吧里,有幾萬網友關注,十幾萬的發帖量。很多人以為這些頗具時尚造型感的藝術品和「秘密花園」一樣是個舶來品,但其實,它起源於漢代,是民間的非遺技藝之一。

舊時在鄉村,女兒出嫁時母親要親手為女兒折雕一件外觀非常漂亮的、上下五層共31個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紙雕藝術品嫁妝---"樣本子",放在箱底層,裡面除母親給的壓箱錢外,還分門別類地存放有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鞋樣、襪樣、一年四季的帽樣、繡花樣、窗花樣以及針頭線腦等女紅所需之物。這個立體的、多功能的特殊嫁妝品要陪伴女人的一生,是她一生做針線活的"資料庫"。它不僅美觀實用,而且是紙雕藝術的傳承樣品,僅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紙雕藝術的魅力。

蘇綉

蘇綉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綉。清代確立了"蘇綉、湘繡、粵綉、蜀綉"為四大名綉。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綉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綉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錦鯉魚尾是用 1/48 的絲線綉制而成,整幅作品耗時 8000 小時。(作品名《錦鯉》)

傳統文化的復興事業從來都不是被賜予的,在這個不斷傳承的進程中,每一寸微小的進步,背後都是跋山涉水。作為當代蘇綉推動者,凌琳(蘇州蘭莉園刺繡藝術館執行館長)正在試圖將掛在牆上的蘇綉藝術品取下來,回歸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這幅作品一面是獅子、一面是老虎,由兩位綉娘同時在正反面刺繡而成。(作品名《獸首》)

你沒有看錯,這些全部都是綉娘手工一針一線創作的蘇綉作品。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鄒英姿作品

以前蘇綉是融入生活中的美的表達,可現在卻變成了掛在牆上的藝術,新一代手藝人敢於打破傳統不拘一格的創新,通過素材、秀法等的研究探索,把蘇綉藝術演繹的更加出神入化。

風箏

風箏起源於,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風箏問世后,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

然而下面的這個創意風箏,不僅逆天,關鍵還要逆風

麵塑:

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糯米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數都已經被橡皮泥所取代。據了解,雖然麵塑的製作方式比較簡單,但卻是一種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成於瞬間,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麵塑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隨著時代審美的變遷,麵塑在原料配方的調配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都在不斷創新,與時尚接軌,製作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需要的作品。讓「非遺」結合新形象,使傳統麵塑變身「萌萌噠」。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華縣皮影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驢皮影。它的表演者在幕後操縱剪影、演唱,或配以音樂。在過去電影、電視等等媒體尚未發達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而現在,許多藝術家們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豐富皮影戲表現元素,讓皮影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適應當代文化娛樂快速發展特點,使得皮影不再是存活於小檯子上的「非遺」。

圖為融入了現代舞蹈表演元素的創新「皮影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