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這是去年父親節寫的文章。還記得,去年寫這篇東西的緣起,是因為看到一個聯考生在QQ空間留下的「但願從沒來過這個世界」的長文遺書。

又是一年父親節,我又看到一則聯考生自殺的新聞,他在QQ空間留言「吾去也勿尋骸」……

故此,再發一遍吧。

考個父母從業資格證——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舒聖祥

今天是父親節,祝老少爺們父親節快樂。

前面是母親節,然後是兒童節,接著才是父親節——冥冥之中,似乎已經安排了一個家庭的「尊卑之序」:老婆最大,孩子次之,老公殿後。

不是說一個家裡活該誰怕誰,更不是提倡「耙耳朵」怕老婆,而是這樣的家庭,似乎的確比較和諧。如果從小讓孩子當老大,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自我,長大了很可能就是李天一,或者是李剛的兒子,動不動「我爸是李剛」。

如果是大老爺們當老大呢,這個家庭的婦女同胞往往不會太開心,別看很多美女說「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不願坐在腳踏車后笑」,真過起日子來,哪怕是坐在私人飛機里哭,那也不是什麼幸福生活。甭管外人看起來有多甜蜜,那都是假的。

投胎做人如果也讓自由選擇的話,那麼,成長在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里,無疑是最成功也最重要的選擇。可惜,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幸運。投胎「失誤」,拼爹拼媽失敗的比例很高。

現在「拼爹」好像成了一個貶義詞,但是,無論是動物的世界,還是古代的人類,拼爹拼媽從來就是一種常態。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命運真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最近有一條新聞,讓我深深地觸動了。四川渠縣有一個叫小斯的孩子,是今年的聯考生,聯考後第三天,他跳河自殺了。一般出這種新聞,我們首先肯定要想,這孩子大概是沒考好,一時想不開做了傻事。但小斯真不是這樣。

他從小就是學霸,讀的也是當地的名校,他選擇自殺前,在QQ空間里寫了幾千字的「說說」。說的全是跟他爸爸不愉快的一些事。他爸爸自己小時候過的肯定不太好,所以對兒子有很高的期待,要求也很嚴格,同時呢,大概也是受「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統思想的影響,動不動搞點家暴。吃飯打嗝甩過來一耳光,夾菜姿勢不對又是一耳光。答應給孩子買的電腦和一些東西,也常常耍賴不兌現。

小斯在他的網路空間里寫,「我但願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讀來真是令人心碎。多麼好的一個孩子,用網友的話說,考上大學馬上就可以離開家庭,幾乎就要柳暗花明了,他卻選擇了這樣一條路。

這個父親節,我不知道那位父親該要怎麼過。我不忍心批評他,但事實就是,他親手把孩子逼上了絕路,我絲毫不懷疑他對孩子的愛,但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不僅孩子不認同,我們所有人也都難以認同。

這是孩子的悲劇,也是父親的悲劇,是這個家庭的悲劇。

怪這位父親嗎?他也許自己就是這麼長大的,他得到的有限的教子經驗,全部的內容,就是要把孩子管嚴一點,他肯定覺得,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現在嚴一點狠一點,孩子將來長大了,也會理解會明白的。

事實上像這樣的教子方式,在今天並不稀奇,所謂「虎爸虎媽」,前兩年不還是很流行嗎?問題是,各個孩子是不一樣的,父母「虎」的方式也不一樣,像新聞中的這位父親,顯然不明白孩子也有自尊,不明白什麼叫做鼓勵,不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明白孩子也應該被尊重。

網上有人說,像這樣的父親就不應該有資格生孩子。這樣的說法當然是不對的,人家有人家的權利。但說來也奇怪,開車都需要考證才能上路,做父母卻可以什麼都不知道就生孩子,並不存在任何教育技能方面的行政許可,生育證,管的只是你生孩子的數量。

我們是一個習慣於用辦證,來解決問題或者說製造問題的國度,不僅要證明「我媽是我媽」,有時候還得證明「自己是自己」,無論是想要從事什麼工作,還是想要獲得某種資格,那都得有證,這個證那個證,多如牛毛。

去年,媒體報道有個大學生,四年考了65個證,人稱「證霸」,但還是找不到工作。「證霸」找不到工作,並不稀奇;稀奇的是,一個大學生,怎麼會有這麼多雜七雜八的證書,可以考。

有一樣證,你是肯定考不到的,也不需要考,那就是用來當父母的資格證。或許可以叫做,父母從業資格證。

要當父母並不難,除了少數不育不孕者以外,那不過就是一次歡愉的副產品;但是,要當好父母,太難了。那絕對是一門大學問。

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嬰兒到兒童,從少年到成年,當父母的,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是,從來沒有學校教這個,很少有父母真正懂得兒童的成長發育規律,更不知道兒童的心理特點,不知道哪裡該約束哪裡該放手,碰到什麼樣的情況又該什麼樣對待。

很多人只知道一點:我是你老子,老子給了你一切,你就得聽老子的。不聽老子的,就是欠揍。

也有很多人走向另一個極端,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把孩子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要什麼給什麼,要求什麼答應什麼,根本不是什麼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簡直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菲佣」。

有時候,哪怕是同一位父親,在兒子和女兒之間,都能神奇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就像變色龍一樣。

說起教育話題,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但是,有一個最重要的教育領域,卻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那就是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會更加重要。

但是,學校里的老師,都是考過證的,而家庭里的「老師」,都是無證從業;學校里老師教的不好,還有各種考核,還有家長和社會的監督,但是家庭里父母教的不好,既沒有考核也沒有監督。

國外時常有不稱職的父母被法院剝奪監護權,但在國內,一個吸毒的母親,都活活把兩個孩子給餓死了,之前也沒有鄰居會去管人家的「閑事」。

說的好心酸,不稱職的父母,真的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那麼多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案例,那麼多從小走上歪路的孩子,還有那些大冬天在垃圾桶里烤火取暖,結果中毒死亡的流浪兒童。

都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沒有高素質的父母,也難有健康活潑的孩子。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沒有準備好,真的不要急著,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讀那本著名的《魔鬼經濟學》,美國上世紀九十年代,超高犯罪率的急劇下降,竟然是因為墮胎的合法化。

換句話說,那些長大后可能淪為罪犯的孩子,在娘胎里就被扼殺了。因為有研究表明,那些教育程度比較低的母親,是導致孩子日後成為罪犯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怎樣做父母,不僅關係到每一個家庭,也關係到整個社會。靠職業資格證來提高父母素質,當然很扯淡;但是,如果真有這樣的父母從業資格考試,你有幾分把握能夠考過?

雖然國家沒有也不該有這樣的考試,但是我們每個準備做父母的人,如果自己給自己考一下,未嘗不是對孩子的負責。

我們今天讀歷史,有兩種人的歷史一般是不大讀得到的,一種是女人,一種是兒童。

女人被隱藏在歷史裡面,兒童則被排除在歷史之外。直到20世紀50年代,兒童史領域還被描述成「完全的處女地」,兒童權利之類的概念自然更是沒有。

現代文學有所謂三大發現,分別是:人的發現、婦女的發現、兒童的發現。我們的五四先賢,雖然當時大多還沒有孩子,但是新文化運動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積極主張「兒童的發現」,提倡以兒童為本位,愛護兒童、尊重兒童,保護他們不受自然與社會的傷害。

像我們的魯迅先生,寫下那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時,其實就還沒有做父親。周海嬰要到整整10年以後才出生,周先生後來寫文章回憶父親,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特別深刻,說是魯迅先生,為了打破孩子對身體、性別的禁忌觀念,特意與許廣平在家裡不穿衣服,裸體走動。

老來得子的魯迅先生,也真是拼了。魯迅去世的時候,周海嬰才七歲,他這個父親做的,顯然很不完整。有沒有踐行他自己寫的「怎樣做父親」,因此也無從評判。

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是說起來簡單,道理可以一大堆,但是做起來太難了。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我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我那種興奮與激動,手足無措的樣子,就像是個傻子。我為此瀏覽過不少的育兒書籍,孩子小的時候,有些也照著做過,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所有的育兒書籍都成了廢紙。

有些道理其實你完全懂,但你就是做不到。你知道你是為了孩子好,你知道你可以做個更好的父親,但是你最終表現給孩子的,往往還是那個鳥樣。你終於還是成了自己小時候討厭的人。

尤其是孩子上了國小以後,你不得不從理想回到現實,你的孩子仍然在做著,你小時候所痛恨和反感的那些事情,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外加學不完的特長。

孩子被裹挾了,父母也被裹挾了,終於漸漸麻木,完全忘了當初孩子出生時,自己許諾過,要給到孩子的美好童年生活。

有時候想想,我們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說實話,恐怕都是一些很世俗的答案。可能是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掙多一點錢;也可能是得個什麼榮譽什麼獎,即便將來根本用不上,至少也可以在朋友圈裡炫耀一下;再比如,讓孩子學點跆拳道,可能只是為了不讓人欺負孩子,讓孩子學點樂器玩玩吉他,可能只是為了讓他長大以後好泡妞。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請老實承認,你是不是這樣想的?

其實我們又能給孩子什麼呢?報各種各樣的特長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找各種各樣的關係,給孩子找個好學校。我們一邊吐槽這是個拼爹的社會,一邊又身體力行地幫孩子拼爹,或者因為幫孩子拼不了爹,而深感無能甚為自責。

周國平先生說,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很同意這樣的說法,學會如何與孩子做朋友,是父母最缺的一課。

我們都學過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二十歲的朱自清,看著四十八歲的胖子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為了給自己買橘子,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去」。那背影,雖然讓兒子多年後不能忘記,但當時還是會被兒子「暗笑他的迂」。

如果是父母看孩子的背影,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像龍應台在《目送》里寫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今天說的話題是如何做父母。但是很抱歉,直到最後,也沒能給你一個答案。事實上這個問題恐怕根本沒有答案,凡是煞有介事告訴你答案的,很可能是個騙子。

事事包辦與放任不管,壓抑天性與溺愛放縱,要釐清其中的界限分野,要掌握好其中的尺度,不讓自己從一個極端滑入另一個極端,實在是不容易。那些聽上去很牛叉的教育理念,往往中聽不中用。所有的育兒書籍都靠不住,你必須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試錯,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長。

所謂做父母,其實就是從《背影》到《目送》之間,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

父子一場,是一段奇妙的緣分,你給了他生命,但他不屬於你,他屬於他自己。

所以,小時候多多陪伴,長大了懂得放手,多一點平等與尊重,少一點訓斥與嘮叨,多給孩子一些建議,少給孩子一些命令,讓自己在孩子眼裡,沒那麼迂腐,更沒那麼可怕。這大概就算是一個基本達標的父親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