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重新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見微知著:《瘟疫與人》| 白紙黑字

一直以來,承認自然環境、自然規律和某些具體的偶發的「自然」事件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很容易的。但把類似傳染病這樣的偶發的「小事」擺在歷史敘述的核心,仍然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做法。

傳統的歷史觀傾向於將這些因素都置換為背景或者偶然性因素,希望用那些更明確、更穩定也易於獲得文化解釋的東西,如政治制度、經濟因素、宗教思想等,揭示歷史發展的動力。但隨著研究者們視線的轉變,我們發現或許我們的眼中的微觀世界或許比我們以為的要重要的多。

在都承認自然因素對於解釋歷史現象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的同時,因為每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髮展都有極其複雜的因素在綜合著起作用,這些自然因素是否就是歷史的決定因素,則還需要更詳細的證據和更精緻的說明。我不喜歡《人類簡史》而要推薦《瘟疫與人》給大家的最重要原因正是由此引發。

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首版於1976年,在當時是一部極具開創性的著作,在全世界範圍內和專業學術界都具有巨大的影響。他把歷史學和醫學集合起來,用以解釋人類的行為和重大歷史事件的走向,書中的很多結論對於今天的大眾來說仍然是很新鮮東西,雖然這本書的中文版在10年就已經出版了。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並不是揭示了瘟疫是如何影響著人類歷史的走向,這樣的故事已經被講過很多次了,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歷史故事: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阿茲特克人的過程中,從歐洲帶過去天花病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花不僅大量殺死了印第安戰士(據估計殺死了美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還因為這種疾病只感染印第安人而造成的土著居民信心的崩潰。其他歷史學家在解釋諸如雅典敗亡與斯巴達、東羅馬帝國隕落、中世紀宗教神權的衰落等重大歷史事件時,也都多少承認瘟疫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它的優點在於,第一,它給出了一個由人類與傳染病的關係的影響下形成的整個人類文明與歷史發展的大的時空框架;第二,他用很多詳實的材料說明了瘟疫在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關口是如何影響了歷史進程。換言之,他並沒有企圖用一個模式或者一個核心概念來解釋複雜的歷史進程,而是提醒人們注意到在在歷史故事背後和角落中存在的也具有決定性的那些力量。

麥克尼爾把人與傳染病的關係稱之為微寄生(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無法看到的致病原),把城市、社會組織、軍隊、文化等稱之為巨寄生。這兩種寄生物的存活都需要消耗人群所生產出來的能量和人口,任何一種文明的產生和持存都是生產能力和寄生消耗,以及兩種寄生之間獲得平衡的後果。

書中提出一種「微寄生關係」,即感染的多樣性和頻率有一個由熱帶向寒帶地區複雜程度逐漸遞減的梯度。所以,考古研究已經證明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非洲,但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古代文明聚落都是位於溫帶,這恰恰是因為溫帶地區微寄生的強度降低,對能量和人口的消耗減少,使得巨寄生有可能生長起來。相反,在已有文明的擴張步伐中,從溫帶向熱帶的進發的步伐總是十分緩慢和艱難。例如,古代南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令人畏懼的布滿瘟疫的蠻荒之地,波斯帝國未能入侵和佔領印度肥沃的恆河流域,都是受到這種疾病梯度的影響。

在微寄生環境中達到平衡,和巨寄生系統——城市、政府、軍隊等——形成之後,特定區域的人群與自然環境就會形成一個相對平衡和穩定的環境,人類和傳染病之間會相互協調適應,疾病會慢慢轉化為地方性的兒童病,這樣在成年人中就會有足夠多的具有免疫力的個體把群落規模維持下去(所以歷史上那些過於猛烈,老少通殺的傳染病都不是成功的疾病,往往會在幾次劇烈流行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作者把我們熟悉四大文明區稱之為「四大疾病圈」,這意味著每一個重要的文明聚居地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微寄生平衡模式,後來歷史中的每一次大疾病的流行都與不同疾病圈之間的交流相關,反過來,每一次大型文明圈之間的交通也會導致新的大型瘟疫的發生。

由於巨寄生機構往往需要建立在強度和複雜性都比較低的生態環境中,所以在熱帶雨林地區很難生長出規模較大的人類社會結構,但是這種小型聚落和周圍複雜的生態環境也導致任何一種傳染病都無法對該地區零散分佈的人類群體造成巨大打擊。成功的巨寄生系統的傳染病結構相對單一,一旦有外來疾病入侵,則缺乏足夠豐富和多樣生態結構來應對和消化這一入侵,往往對大區域內所有人都造成無差別地大規模殺傷。這就是為什麼在今天非洲熱帶地區仍然是人類傳染病最多發的地區,但是我們卻很難看到類似於中世紀歐洲黑死病那種類型的人口損失的原因。

無論如何,新的生態平衡最終還是會建立起來。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摻雜了人類主動行為的因素,自然生態平衡重建所需要的時間有可能不夠,從而導致一個巨寄生系統(歐洲人)完全替代另一個巨寄生系統(古代印加和瑪雅帝國)。但今天的南美洲熱帶雨林地區因為其高階的瘟疫階梯,即使是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條件下還保持著足夠原始的風貌。

這本書當然也提供了不少的奇崛的概念和結論,但仔細閱讀就會發現,作者並不是在簡單創造概念或者給出結論,而是像一個偵探那樣,在歷史細節中不斷地梳理和發現線索,最後推導出最有可能的結論和假設,然後再加以驗證或者坦承目前還只是一種假設。

只要仔細看看書中是如何解釋歐洲人藉助天花征服美洲,以及黑死病如何改變但卻沒有摧毀中世紀歐洲的人口、信仰與社會結構,你就會知道,我們在這本書里所獲得的,是真正的知識而不僅僅是一些新奇的概念,以及學會如何在紮實的證據基礎上進行理性推論的美德。

不同於《人類簡史》太輕易的將某個單一因素確認為核心的甚至唯一的影響因素,以及只做極其宏觀的描述而甚少對具體機制進行論證。《瘟疫與人》這本書緊緊抓住了一個核心的線索——人類的傳染病,然後藉助一個個具體案例對傳染病如何成為「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進行了描述和論證,更好的一點是,它沒有吧瘟疫樹立為唯一的決定性因素,為其他歷史條件——如文化和經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這顯然是一種更加嚴謹和謙虛的態度。

最後,再小小的補充一下,即使你對嚴肅的學術思考沒有興趣,這本書對於滿足一個人的趣味追求,和填補用來裝X的技能包,也是一個絕好的選擇。

還愣著幹嘛,看書去!

作者介紹: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當世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闢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他筆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 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裡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年98歲。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蛐蛐,

微信號:ipcmququ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