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內地首條公益性婦女兒童心理熱線運行25年

原標題:內地首條公益性婦女兒童心理熱線運行25年

圖片說明:2010年左右,50多歲的周美珍在接聽熱線電話。(資料照片)

從1992年開始,周美珍像是坐在一個埋藏了很多人心事和秘密的樹洞前。

童話故事裡,人們把不能說的秘密告訴了樹洞;現實生活中,這座城市也有「樹洞」,那是一條熱線電話。1992年,內地第一條公益性婦女兒童心理諮詢熱線——唯爾福婦女兒童心理諮詢熱線成立,這條熱線由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和相關企業聯合創辦。作為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教女性學的老師,周美珍被安排為熱線負責人,當時她對心理諮詢幾乎一無所知。

25年過去了,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急劇變化,這條小小的熱線也不例外。電話號碼變了又變,原來的冠名企業已經重組,但熱線依然奇迹般地運行著。如今,周美珍仍是負責人,只是,再過2年她就要退休了。

時間在這裡彷彿凝固,一切看起來沒有變,但其實一切都在變化中。

保密原則是第一原則

3月24日下午16時20分,距離這條熱線電話當天開始接聽的時間還有10分鐘,周美珍已端坐在電話機前,翻開記錄本。每周一、三、五下午16時30分到晚上21時,熱線準時開通,20多位心理諮詢師輪流坐班。

周美珍面前這台黑色電話機如此普通,沒有分線、沒有錄音裝置。唯一能讓人多看兩眼的是桌上一張粉色A4紙,寫著熱線諮詢師守則——保密原則,價值中立原則,不代替選擇原則,平等原則。

「我們這裡不允許錄音,趕緊收起來。」看見記者掏出錄音筆,周美珍這樣提醒。

今年58歲的她披著捲髮,戴著圓框眼鏡,看起來知性溫婉,但和她接觸過的人知道,她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好說話」。

接電話前,周美珍跟記者「約法三章」:嚴守保密原則,記者可以旁聽電話但不能錄音,更不能在稿件中透露來電者的詳細信息。

「保密原則是第一原則。」周美珍認為,為了遵守這條原則,有些東西是可以被放棄的,比如錄音電話。「我們最開始有錄音電話,後來取消了,因為一旦遺失,就是泄露隱私,索性就靠筆記錄。而且對方一旦知道我們用錄音電話,就會戒備。」

有的熱線會詢問來電者的年齡、職業等信息,以供學術研究之用。但周美珍從一開始就沒想讓諮詢師主動詢問來電者信息。她的這一堅持使得來電者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可以隨時掛斷電話中止聯繫,保證了來電者處於隱匿的安全狀態。但這也造成局限:由於數據不完善,熱線所反映的信息沒法系統研究,只能用於個案分析。

下午16時40分,電話響起,來電者是個10歲孩子的母親。「我的孩子有多動症。」女人語速很快,聽起來頗為焦慮。來電者說她的孩子沒法好好上課,有時還有暴力傾向,心理諮詢過20次,但沒有明顯好轉。

「多動症是因為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經過訓練是可以好轉的。」周美珍在聽完對方20多分鐘描述后,很快在電話中給出3條建議,一是可以給孩子坐3隻腳的凳子,鍛煉注意力;二是學習溜冰,鍛煉平衡能力;三是玩一個名為「幸運13」的遊戲,家長可以報一組沒有意義的數字,讓孩子回憶,直到他能回憶的數字達到13個。「先訓練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好轉,你就要考慮,孩子是否真的是多動症。」周美珍補充說。

「單從電話來看,孩子是否是多動症還存疑。」掛了電話,周美珍解釋,一般多動症的孩子沒有暴力傾向。

那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判斷為多動症?「因為心理諮詢市場確實很亂。」周美珍長嘆一口氣,由於心理諮詢從業規範沒有統一標準,市面上心理諮詢師良莠不齊的情況長期存在。

電話再次響起。「我有恐懼症。」這次的來電者也是女性,聲音很輕。她自述身在國外,自從動了一次手術后,就恐懼一切放射性物質。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恐懼症案例,但周美珍卻開始關注她的婚姻生活。詢問情況后,周美珍認為來電者得的是廣泛性焦慮症,屬於焦慮症中的一種,和恐懼症不沾邊。「你焦慮的是婚姻,而非放射性物質。」周美珍的這一判斷讓對方陷入長時間沉默,最終對方答應會尋求家庭婚姻諮詢服務。

「我就是要用犀利的話語讓對方感覺到震撼,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周美珍承認她並不是言語溫柔的人本主義流派諮詢師,電話諮詢時間有限,要求「短平快」,必須在短時間內直指人內心最根本的東西。

熱線猶如一面社會的鏡子

「每次他打我時,我總是很害怕,不敢反抗。開始我還求饒,後來發現求饒沒有用,越打越厲害,我除了忍受沒有其他方法。」幾年前,一名30多歲婦女給熱線打電話求助,哽咽聲讓周美珍記憶猶新。

來電者講述的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她的丈夫把所有錢投入股市,一次股票狂跌,揮手給了妻子一巴掌。打完后丈夫立刻道歉,但之後,暴力頻率和程度不斷上升,妻子的傷痕從青紫塊發展到頭破血流、軟組織挫傷、骨折。當妻子下定決心離婚時,丈夫「拿起皮鞋底抽自己的臉,嘴裡不停地狂叫著:我不是人!我不是人!鼻血口血搞得滿臉都是,後來他又扔下鞋子,把頭往牆上撞」。每天生活在恐懼中的妻子幾乎要發瘋,只能求助熱線。

婚姻家庭問題始終是來電者集中詢問的難題。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諮詢婚姻家庭問題的電話量佔到熱線總量的36.8%,排第一位。

然而,熱線剛開通時,婚姻問題還被認為是非常隱秘的問題,很少有人願意主動談起。直到2000年以後,諮詢婚姻問題的電話才開始逐漸增多。

25年來,這條熱線每年諮詢量最大的問題一直在變化,據周美珍總結,大致可以分為4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有關子女教育問題的家教潮。

「25年前,人們來諮詢80%的問題都是家庭教育。」周美珍說,她第一次接到的電話就是詢問孩子教育問題。那時這條熱線更像是一條教育諮詢熱線,令家長最為頭疼的是孩子考試緊張、學習成績上不去、厭學、性情孤僻、行為習慣不良等問題。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家長依然習慣居高臨下,引起孩子強烈反抗,代際溝通十分困難。

這些年的趨勢是,孩子的心理越來越複雜——考試緊張、說謊玩電腦、責怪父母代為選擇自己不愛的專業、8歲孩子電視機關上就哭……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讓家長倍感焦慮。

緊跟著第二波是下崗潮。1992年熱線開通之時,正是上海最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期。當時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都不健全,被推上社會的下崗女工找不到歸屬感,生活艱辛。那時打心理熱線的婦女大部分不是由於心理問題,而是由於具體的生活困難,如果不解決這些困難,心理壓力就無法排除。為此,1994年熱線設立了幫困基金,專門幫助特困婦女。

下崗潮后湧來的是外遇潮,這一浪潮勢頭強勁持久,據統計,每年關於外遇的諮詢都在15%左右。「從這條熱線看外遇現象,先是企業老闆,然後是知識分子,再後來是公務員。」周美珍說,最初來諮詢外遇的是鄉鎮企業老闆的妻子們,她們開始還用傳統方法找鄉鎮領導,結果很失望。有的女性甚至做好準備,打算與丈夫同歸於盡,通過熱線的心理諮詢才放棄了報復念頭。

外遇潮持續著,抑鬱潮又湧來了。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諮詢比例上升得最快:2000年佔6.3%;2011年上升為21.3%;2016年,這一比例仍高達25.8%。周美珍說,求助最多的是抑鬱症患者和懷疑自己得抑鬱症者。有些求助者感到工作壓力太大,想逃避上班;有些婦女在懷孕生子過程中遭遇丈夫外遇,或婆媳矛盾衝突,出現嚴重的產後抑鬱症,有些婦女甚至產前就抑鬱了;有些更年期女性患抑鬱症,更年期丈夫來求助的也不少。

在周美珍看來,這根熱線猶如一面鏡子。代際關係問題、婚姻家庭問題……這些一一出現在熱線中的問題背後,是女人們在焦慮著、苦悶著、憂傷著,無人可訴時,她們的煩惱只能尋找這樣一個「樹洞」傾訴。

記錄本顯示,那位自認為患恐懼症的女性最近每隔幾天就會撥打熱線。而反覆諮詢的案例不僅僅是這一個:有位女性,自稱28歲,公司文員,每次撥打熱線都會編不同的故事,有時說自己子宮肌瘤,有時說自己腳踩兩隻船;有位自稱在日本養老院工作的女性也經常撥打熱線,她認為自己有抑鬱症,覺得生活沒意思。

「樹洞」對她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一靠個人覺悟,二靠精神鼓勵」

18時30分,周美珍下班,另一位心理諮詢師劉愛君接力上班。

接過記錄本后,劉愛君收到了60元交通補貼;他還可以給樓下快餐店打電話,叫個十幾元的盒飯,這筆支出由熱線運行費用報銷。60元加一個盒飯,是這條熱線能給心理諮詢師的所有福利。

沒有收入,還要倒貼時間,是什麼讓心理諮詢師們堅持?

周美珍坦言,她是「真心喜歡」。在接手心理諮詢熱線后,她還考取研究所,系統學習了西方女權主義理論,並成為業界有名的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校長卞文也是熱線的心理諮詢師之一,她認為在接聽熱線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身能得到提升和成長。

「我們這裡一靠個人覺悟,二靠精神鼓勵。」卞文開玩笑地總結熱線運行就靠這兩點。

「要找一家靠譜的企業太不容易。」周美珍回憶,類似與企業合辦的熱線,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曾經還辦過3條,但這3條都只有一年壽命。有條熱線做了一年後,贊助企業覺得熱線並沒有起到提高銷售量的作用,不再投錢。還有一家企業贊助了條婦女再就業的熱線,但熱線運行一年,企業沒給過一分錢,導致那條熱線不得不草草收場。

相比之下,周美珍負責的這條由企業贊助的心理熱線能避免關停命運,一大關鍵因素在於贊助企業熱心公益,一開始就提出不用熱線宣傳產品。不過,企業經營困難時也有過想法——企業老總說,他們都贊助了十幾年了,養個孩子都成年了,熱線應該能自負盈虧……在不斷磨合和長期堅持下,贊助企業和熱線運行方都對熱線產生深厚情感,非常珍惜這條熱線,即使之後贊助企業在重組過程中,這條熱線依然被保留。

如今的熱線運行由於經費有限,無法擴大規模。周美珍說:「商業宣傳我們肯定用不起,做一次廣告就把我們一年費用用光了。」現在,她只能靠最傳統的人際傳播來宣傳,「我們出去上課時,在PPT 上寫上熱線電話號碼021-54892515」。

很難有人能統計清楚,上海的心理諮詢熱線究竟有多少條。目前,心理諮詢熱線的運行主要分成兩種方式,一是由政府機關撥款,數量少但正規;二是一些心理諮詢工作室自行開通熱線,數量多,但有的甚至連一位有資質的心理諮詢師都沒有,只需要在網上設立微信公眾號就能吸引消費者,忽悠老百姓掏錢面詢。

而在由企業贊助、專業機構運行的第三條道路上,成功案例鳳毛麟角。究其原因,周美珍認為是國內缺乏相關制度,歐美很多大企業的基金會願意贊助公益熱線,正是因為有完善的免稅政策。

「在我心目中,一條好的心理諮詢熱線應該設有面詢室。」劉愛君說,電話里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最好能面對面諮詢;此外,為了擴大影響力,熱線也應該邀請一些「大咖」來坐堂。

但是,改變需要投入,在目前情況下,投入似乎是天方夜譚。

談到熱線未來命運時,劉愛君認為只要企業繼續贊助,這條熱線就能維持下去。但當記者問:「等周美珍退休后,你還會來做嗎?」劉愛君猶豫了兩秒鐘,輕聲吐出一句:「那還真難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