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男子漢教育」其實不利孩子成長 壓抑男孩天性

圖片來源CFP

2006年10月16日,成都十七中600餘名男生髮誓要做陽剛男孩,並在條幅上鄭重簽名。

向中學的同學們灌輸「男性就應該如此」的思想真的是好事嗎?比如男性就應該陽剛,男性就應該獨立自主,男性就應該沉默寡言等。

諸如「陽剛」這些品質中的大部分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當這些被當作男性身份的典型特點傳承時,我們限制了孩子對於」作為一個男人和一個男孩意味著什麼「的理解。對於男性的這些刻板印象,相信也是當代教育不願意看到的。對於同齡女生來說,同齡男孩或成熟較晚。老師也會相對那些調皮搗蛋的男孩子管教較為嚴厲。再加以這些約束,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女性的研究課題長期關注這種有性別區分的語言對女孩的不利影響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以下這些老套的言論對男孩同樣有害:出現在兒童畫冊里的父親不是在逗笑,就是在帶著兒子冒險,或是展示體力或堅韌的獨立。

《兒科學》(Pediatrics)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和女嬰的語言互動頻率高於和男嬰的互動。在另一項研究中,英國研究人員發現,西班牙的母親在與4歲大的女兒說話時使用帶情緒的辭彙和話題的可能性比她們和4歲大的兒子說話時高。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表明,說到過去的經歷,女兒和父親談論自己情感的可能性比兒子高。

去過意外傷害急診室多次后,另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對兒子和對女兒的說話方式不同。他們讓女兒在下次做同一件事情時要「更加小心」的可能性,是對兒子這麼說的4倍。這項研究還提到了早前的一項研究。那項研究發現,父母在教兩到4歲的兒子怎麼從遊樂場的杆子上爬下來時會使用「命令」,對女兒則會給出大量「解釋」。

男孩的讀寫能力,似乎也受我們希望他們具備的沉默寡言的說話方式的影響。在《美國的男子氣概》一書中,研究人員兼作家邁克爾·基梅爾堅稱,「男孩認為傳統的人文科學課程女性化」。這點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得最為真實。正如我在執教20多年間親眼看到的那樣,當其他人對文學或創造性寫作任務表現出公開的興趣時,男孩和年輕男性會相互監督。通常,非虛構閱讀和寫作還過得去,因為它幾乎不會對男孩構成威脅。但文學虛構,尤其是詩歌令人害怕。為什麼?因為它們是表露情感,暴露所謂女性的「軟弱」的語言。正是我們的腳本教育他們最好避免,最不濟也要剋制此類語言。

女人們經常說,她們希望男人能更加坦誠透明地對她們表達感情。但是,研究人類脆弱與恥辱感的專家布萊內·布朗在著作《勇敢挑戰》中指出,如果男人接受她們的意見,許多女人反而會感到不安,甚至退縮。

事實上,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年齡的女性受訪者認為,沉默寡言、使用較短的單詞和句子的男性更有吸引力。這一發現似乎和布朗博士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表明男人越是不願冒險用語言表達感情,他們的魅力越大。

這種帶壓抑色彩的信息是違背男人天性的,事實證明:在感情方面,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敏感。

愛德華·特朗尼克30年來一直在研究母嬰之間的互動。他和他在哈佛醫學院新生兒部門的同事們發現,母親與男嬰之間下意識的互動要比和女嬰之間的下意識互動更為專註和警覺,因為男嬰需要更多的幫助才能控制情緒。他們的一些研究發現,男孩的情緒反應最終「受到限制,同女孩相比,他們的反應被認為更應當改變」,特朗尼克博士在電子郵件中指出。母親撤回身體接觸,從而開始了這種限制或改變。

「所以,早在典型的母嬰互動之時,早在語言發揮作用之前,『拿出男人樣』的教育就已經開始了,」特朗尼克博士說。

人類生物學家朱迪·朱對4歲和5歲的男孩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發現他們在理解他人情感,以及培育親密、有意義的友誼時,是和女孩一樣敏銳的。她在《當男孩成為男孩》一書中指出,男孩們到了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有時更早),就會把天生的同理心換成後天習得的沉默堅忍,並與朋友之間保持更大的情感距離。有趣的是,他們只會在公共場合採取這種新的行為模式,但在家裡、在父母身邊時不會這樣。

為什麼我們限制男孩的情感表達辭彙?

我們告訴自己,我們是在幫兒子們備戰(從字面的意義上和比喻的意義上來說都是如此),在野蠻無情的世界與經濟之中競爭。我們越早幫他們為這個反烏托邦式的未來做好準備,他們將來就會過得越好。但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蘇珊·戴維堅持相反的觀點:「研究表明,抑制情緒的人適應能力和情緒健康都比較差。」

我們該怎麼改正?戴維博士說,我們可以從讓男孩體驗自己的情緒開始。讓他們體驗自己的所有情緒,父母不要從旁做出評價,或是提供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幫他們學到重要的一課:「情緒是不分好壞的」,以及「情緒就是情緒而已。不要對這些情緒感到害怕。」

不論是對男孩女孩我們都該認真傾聽,對他們的情緒不加以評論和干涉。對男孩說:「我看出你很不高興」,或問他們,「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或「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戴維博士說,這樣就夠了,用不著制定什麼大計劃。「你只需出現在他們身邊。讓他們說話。表示你想聽他們所說的東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