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快樂的家庭,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快樂總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幸福也是一件聽起來很美好卻又很縹緲的事情。

但有了孩子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上天給了你一個小天使,你做夢都沒想到你會擁有一個這麼棒的孩子,於是快樂有了量化的標準——每天看他一點點長大;幸福開始有跡可循——他第一微笑、第一次咿呀學語、第一次叫媽媽......

嬰兒快滿一歲時,就開始用眼神交流積極的情緒了。例如,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在房間里探索的時候,會用目光尋找爸爸媽媽,看到爸爸媽媽就會笑。這時候父母會本能地向孩子報以微笑。心理學家將這種行為稱為「積極情緒分享」。

為什麼要分享積極的情緒?

積極情緒分享對於孩子和父母都十分有益,但並非簡單辭彙意義上的「益處」。當我們對孩子的第一次微笑報以回應,在他邁出第一步時伸手抱住他,我們並未打算嘗試去塑造孩子的行為或強化孩子的能力,但我們卻鞏固了更加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孩子心中對快樂的渴望,以鼓勵他本能地表達快樂和自豪。同樣,回憶與父母間快樂愉悅的時刻可以直接促進嬰兒大腦發育。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需要分享快樂。如果不能分享快樂,我們或許也能過下去,但是卻很難過得好,在面對一些悲觀、憤怒、嫉妒等情緒時,也會比其他人更加痛苦。

如何為親子關係注入積極能量?

我的臨床經驗反覆證實了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興趣充滿熱情,他們會明顯地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孩子喜歡這樣的互動,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一般而言,在我給孩子做治療時,簡短而生動的玩耍之後,孩子就可能會說:「媽媽,這裡很好玩兒,你能給我報名參加這裡的活動嗎?」或者「我可以每天都來玩嗎?」無論是兒童還是青少年都願意甚至渴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兒童表現得更為明顯。看到有人真心希望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做出積極回應,除非他們當時處於極度鬱悶狀態或非常不合群。

在三十年與孩子打交道的經歷中,我總共只碰到過幾例不願意與父母分享興趣愛好的孩子,也只有極少數幾個孩子,對父母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沒有積極回應而並不感到特別失望。來治療的孩子經常告訴我,「我不斷想表現給媽媽看,可是她根本不感興趣。」剛開始,媽媽的反應會讓孩子傷心失落,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變得憤怒和孤僻。

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興趣表現出積極的關注和熱情,大多數孩子會立即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和主動性,他們從挫折和挫敗中恢復得也更快。這種積極的互動是孩子情感生活的保護因素,讓他們對情緒困擾具備一定的免疫力。父母應該每天都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興趣活動中,而不僅僅是出現在他們參加表演或體育比賽時。因此,在父母們初次找我諮詢時,我會問他們,「你的孩子喜歡幹什麼?」以及「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中嗎?」

欣賞

既為心理學家又是哲學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給學生寫道,「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質就是渴望被欣賞。」當然,人性中還有其他的本質或渴望。但是,毋庸置疑,表達欣賞在一切關係中都無比重要,包括親子關係。欣賞就好比氧氣。在氧氣稀薄時,我們可以活下來,但是會不舒服。我們會出現一些病症—一些看得見,一些看不見。欣賞同樣如此。他人的賞識不夠時,我們就會出現不明的癥狀,比如熱情減退,儘管我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缺少這種心靈的氧氣,我們的意識會開始轉移資源和能量,原本應用來追求興趣愛好和快樂的資源被用來構建自我保護態度—充滿戒心而且對人苛刻,我們也會因此變得容易動怒而且不願敞開心扉。

欣賞是撫平憤怒的良藥。當孩子完成一些小事,與別人合作,幫助他人,或表達對他人(尤其是兄弟姐妹)的關心時,我們應當向孩子表達自己的讚賞。如果我們對他們說「謝謝」,他們自然也會跟我們說「謝謝」。

父母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

孩子對於父母的人生充滿好奇心。許多年來,我都建議父母與孩子聊聊自己人生中的經歷,尤其是悲傷、焦慮、遭遇挫折的經歷。個人分享十分有益,比如,當孩子第一天上學或參加夏令營,或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表現得很焦慮時,或因為被朋友拒絕而感覺很苦悶時,又或者在學校碰到困難,再或者家庭中遭遇親人離世時。給孩子講自己的經歷在很多文化中都被看作是重要的育兒方法。通常父母給孩子講的是一些警示性故事,比如教孩子避免危險,當然也有引導孩子尊崇一些美德的故事。個人分享也能夠向遭遇挫折的孩子傳達一種希望。就我的經驗而言,作為家長或治療專家,沒有什麼方法比這類人性化的個人分享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提供情感支持了。

我初為人父時就了解到分享個人經歷的價值。

兒子丹出生時,我們的女兒瑞秋還不滿三歲。小寶寶在我們卧室的搖籃里睡了幾個月後就要跟姐姐共用一個房間了。在那之前,瑞秋一直看起來很開心,似乎很喜歡當姐姐的感覺,從來沒有表達過嫉妒自己的弟弟。但是這天晚上,她上床睡覺時告訴我,「我不想讓小弟弟睡在我的房間了」。我本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對我來說應該是小事一樁。畢竟,我是兒童心理學家,這可是「兒童心理101」。我告訴瑞秋我能理解她的感受,相比於弟弟出生以前,我們給予瑞秋的關注有所減少。這個房間過去曾是她的房間,而現在卻是兒童房。瑞秋安靜地聽著我的解釋,我說完之後,她回答說:「好吧,沒事了,可是我還是不想讓弟弟睡在我的房間里。」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做,只好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告訴你吧,爸爸小的時候,也跟鮑勃叔叔和史蒂夫叔叔住在一個房間里。」瑞秋瞪大了眼睛。之前她只是出於禮貌地聽我說,而現在她是聚精會神地聽我說。我告訴她我與兄弟分享卧室的(真實)故事,她很快就睡著了。第二天晚上以及接下來的幾個月,每當我安頓她上床睡覺時,她都會說:「給我講個你小時候的故事吧。」

我們可以採用很多方法積極正面地對待孩子。但是,只有積極態度還不夠。我曾見過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興趣很有熱情、很積極的家庭,但是孩子還是很憤怒、很叛逆。這些父母當然無法理解孩子的倔強和不禮貌。我將繼續解決這類問題—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怎麼做。

以上內容節選自《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

《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

美國國家親子出版獎大獎作品

讓我們重新審視為人父母的本性!

用傾聽、理解和支持

構建孩子內心積極樂觀的正向能量

培養情緒健康的孩子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