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支塔影認通州,敢情它自古就是副中心~~

不久,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就將整體或部分遷入通州了。通州這個京東衛星城一下子升級成了北京的行政副中心。不少土生土長的通州市民樂開了花。其實,早在明清時期,通州就是京都東大門,拱衛京畿,興盛一時。

通州燃燈佛舍利塔。此片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時,隨軍記者費利斯·比托拍攝的,也是北京最早的照片之一。比托站在今天通州西海子公園西門外、通惠河北岸拍攝了這張照片。燃燈佛舍利塔位於通州舊城北門內,乃鎮河之塔。此塔當時是通州的地標建築,清詩「一支塔影認通州」流傳至今。

大成門。拍攝者站在今天通州大成街文廟欞星門前拍攝。大成門是文廟大門,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燒毀,后重建成四柱三樓式的牌樓門,今已不存。

上世紀20年代,通州小紅牌樓。拍攝者在大紅牌樓衚衕(今北苑街道轄區內新倉路)中間部位面南拍攝。明代,在大運西倉與負責漕運倉儲的衙門忠瑞館之間形成了一條大街,街的南北口建有大小兩座牌樓。該牌樓於新成立初期拆除。

民國時期的通州鼓樓。鼓樓元代稱為齊政樓,歷代幾經毀壞和復建。清末,鼓樓的暮鼓晨鐘指揮著全城的作息。1934年改為通縣縣立民眾教育館,今鼓樓遺址尚存。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曾在這裡拍攝。

通州這個名字,取自「漕運通濟」之意。在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上,通州因其地理位置獨特,自明清以降,一直擔任著「皇家碼頭」的角色。每年都有大批船隻在運河上頻繁往來,由各地向京城運送物資漕糧。漕船到達通州后,一部分船隻載著糧食經元代郭守敬開鑿的通惠河繼續向西,進入北京護城河后在朝陽門碼頭靠岸,將糧食送至東城一帶的十三倉。由於北京城內儲藏能力有限,更多的漕糧貨物都被暫存在通州。今天在通州仍有許多以倉命名的地方,它們多是當年規模巨大的糧倉。

通州漕運東倉遺址。

清末苦力卸糧

漕糧擺滿碼頭

在大運河邊靠岸的船隻

部分大運河水位嚴重下降。

通州運河盛景。拍攝者站在今潞河鎮楊坨村附近河邊面西拍攝。圖中一艘擺渡船正行駛近岸,船上乘客擁擠。另一艘貨船蒲帆張起,船夫正在努力搖槳。

本片攝於20世紀30年代,通州附近的大運河河面寬闊,河水漫散很淺,一艘貨船滿載貨物正從天津方向駛往通州。因迎風行駛,故落下高帆,由數名船夫用篙撐進。

通州因漕運而興盛,通州百姓因漕運而富裕,各業也依漕運而興旺。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物資都彙集到此處,形成了貨品豐富、琳琅滿目的繁華市集。清乾隆年間,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一路沿著運河北上,在通州上岸進京。在這裡,他們親眼目睹了「天下第一通漕之處」的繁盛景象。運河上往來的船隻運送著「各類供應首都的棉花、銅幣、大米、絲綢、鹽、茶以及其他商貨」,碼頭上一片繁忙,搬運工們「從船上把東西搬上岸,表現得敏捷、有力量和靈活……絕非其他國家的人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到。」城內集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許多家庭的房子前面開設店鋪或作坊,後面住家。工商業顯得非常興旺,的確表現出這是一個為首都服務的城市。通州許多商家鋪面都上著五顏六色的漆,有的甚至塗金,懸挂著很長的招牌來吸引顧客。貨品中有的是來自南方各省的茶葉、絲織品和瓷器,有的是來自韃靼區的皮貨」。馬戛爾尼等人甚至還在售賣的貨品中發現了少量的英國布匹。此時的通州,不愧是「水陸之要會,畿輔之襟喉」。

1860年英法聯軍隨軍記者比托拍攝的通州八里橋。八里橋,即永通橋,因其坐落於通州舊城西門外八里,故稱八里橋。1860年,清軍在這裡與英法聯軍展開激戰,血染長橋,史稱八里橋之戰。

19世紀末的北京通州永通橋

民國時期,通州農村的市集。

通州以西的八里橋是通往北京城的必經之處。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僧格林沁、勝保、瑞麟曾統率三萬清軍在這裡與英法聯軍展開生死決戰,力圖守住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但落後的大刀長矛終究敵不過先進的子彈和火炮,最終將士血戰殉國,北京城被攻破。咸豐皇帝從圓明園逃往熱河避暑山莊。40年後,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後來,慈禧太后試圖運糧到西安不成,只得接受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的建議,下令停止漕運。通州的漕運官署相繼撤銷,為其服務的行業以及商業也隨之蕭條。

如今,大運河早已沒有了漕運的功能,而通州則將承擔起行政副中心的使命。相信這座過去的「京東糧倉」、北京的東大門,將會再造輝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