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日本所定國寶級的中國瓷器

日本收藏的古代瓷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全,質量精,特別是其中8件被日本定為國寶級的瓷器,歷來為研究古陶瓷的專家和學者們所重視。但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國內專門研究這方面內容的論文很少。筆者利用在日本進行海外技術研修的機會,走訪了幾個博物館和美術館,觀賞了部分實物,收集了一些珍貴的資料,現就日本國寶中的瓷器與相關問題撰成此文,敬祈賜正。

日本的文物主要分為四個級別,即國寶、重要文化遺產、重要美術品和一般美術品。至2001年6月止,1059件文物被指定為國寶,其中包括8件古陶瓷,分別為宋代建窯曜變茶盞3件、油滴茶盞1件,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牡丹紋茶盞1件,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1件、青釉鳳耳瓶1件,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l件。

油滴天目茶盞,南宋建窯產品,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

盞內外壁釉面上散布著均勻密集的閃著銀灰色光澤的小圓點,淺褐黃色的盞沿釉色均勻整齊,貌似扣金工藝的裝飾效果。盞外壁施釉不及底,可看見黑灰色的胎。此件油滴釉茶盞無論從造型還是油滴的形成效果,都可稱是宋代建窯燒制的最為完美的一件油滴釉產品,它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

宋代建窯曜變茶盞,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高7.2厘米,口徑12.2厘米,足徑3.8厘米。1966年6月被指定為國寶。

這件茶盞造型為束口,深弧壁,瘦底,淺圈足。內外施黑釉,釉層較厚,外壁施釉不到底。因高溫燒造時,釉層熔融垂流,致使外壁近足處垂積的釉呈滴珠狀。

足部露胎,胎呈鐵黑色,胎質較粗。內底堆積的釉層較厚。外壁一滴珠在被敲掉時傷及胎體,留下一黃豆粒大小的疤痕。外壁及內底幾乎無曜變斑,內底與內壁交接處有一周曜變斑。內壁滿布曜變斑點,或聚或散,分佈不均。聚者或呈梅花形,或呈蠶形,或呈「T」字形;散者呈油滴狀。外壁近足處有一周微凸的刀削線痕。圈足的底面不是平切,而是略呈內高外低的坡狀,擺在平面上可以看到微小的縫隙。該茶盞最神奇之處是在光線照射下能發出七彩光芒,且隨著視角的改變色彩變幻莫測,故有「曜變」之稱。「曜」即「耀」,「照耀」之意。

該茶盞確屬宋代建窯黑釉茶盞中的神奇之作,給觀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日本收藏有3件宋代建窯曜變茶盞,以此件最為精美。

其流傳經歷依次是:

德川將軍家(柳營御物)

淀藩主稻葉家

小野哲郎(大正七年,1918年)

岩崎家(昭和九年,1924年)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大阪藤田美術館藏

高6.8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3.8厘米。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

造型、胎質及製作工藝均與上述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品基本相同。外壁有少量曜變斑,盞內密布油滴狀曜變斑,曜變效果略遜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品。此茶盞傳自江戶時代(1603-1868年)水戶德川家,大正七年(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800日元購得。其流傳經歷依次是:

德川家康(1542-1616年)、

德川賴房(1603-1661年,

水戶德川家)、

藤田平太郎、

藤田美術館。

宋代建窯曜變茶盞,京都龍光院藏。

高6.6厘米,口徑12.1厘米,足徑3.8厘米。1951年6月被指定為國寶。

造型、胎質及製作工藝均與上述兩件茶盞基本相同。外壁無曜變斑,盞內分佈油滴狀曜變斑,曜變效果遜於上述兩件茶盞。該茶盞原歸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的創建者江月宗玩(1574-1643年)所有,後傳至龍光院。裝茶盞的盒子表面書有「曜變天目江月宗玩」。上述三件作品是目前世上僅存的三件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高7.0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4.3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同上述三件曜變茶盞相比,此盞造型與底足的處理均顯得粗糙。內外黑釉表面密布銀灰色油滴狀結晶斑,斑點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在一定的角度下觀察,油滴斑亦略有「曜變」效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油滴斑大小不一,形狀不同,大油滴斑是由小油滴斑聚集而成。

這些在燒成時自然形成的密密匝匝的油滴斑恰似沸水中攢動的氣泡,給人以神奇微妙之感。此盞在桃山時代(1573-1603年)歸豐臣秀吉的外甥關白秀次(1568-1595年)所有。此後的流傳經歷是:西本願寺、三井八郎右衛門、酒井家、安宅Collection、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是僅次於曜變的名品,目前國內所藏宋代建窯茶盞中沒有一件完整的油滴盞,日本卻收藏十幾件,以這件最為精美。僅次於此件的有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另一種造型,被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文化廳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被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根津美術館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被定為重要美術品)等。

大阪萬野美術館藏:

宋代吉州窯

剪紙貼花團花紋茶盞

高6.4厘米,口徑11.7厘米,足徑3.5厘米。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

盞呈缸形,廣口,瘦底,淺圈足。外壁黑釉地上呈玳瑁斑。盞內剪紙貼花裝飾,每一個團花均由二枝牡丹組成,布局疏朗,靈動活潑。日本人稱此茶盞為「玳皮團花天目茶碗」,「玳皮」即「玳瑁」。

此茶盞的流傳經歷依次是:

上田三郎右衛門、

松平不昧、

松平直亮、

萬野裕昭、

萬野美術館。

東京

ARUKANSYUURU

美術財團藏:

宋代龍泉窯

青釉直頸瓶

高23.5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造型穩重端莊。通體內外施粉青色釉,釉面潔凈無瑕,渾然一色。此瓶是南宋時浙江龍泉窯發展到鼎盛時期的傑出作品。日本茶道界稱此瓶為「青磁下蕪花生」,「下蕪」是形容瓶的腹部象扇蘿蔔形。從平安時代(794-1192年)前期開始,青瓷大量傳入日本,保存下來的青瓷中以此瓶最為精美。

高33.6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盤口,直頸,折肩,筒形腹,圈足。頸部對稱置鳳凰形耳,使其樸素的造型平添均衡勻稱之美。通體內外施粉青色釉,釉色純正。在傳世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中以此件最為出眾。日本人稱此種龍泉窯青瓷為「砧青磁」,是因為瓶的形狀頗似古代捶衣裳用的砧子。

大阪市立東洋

陶瓷美術館藏:

元代龍泉窯青釉

褐斑玉壺春瓶

高26.9厘米。1952年被指定為國寶。

撇口,束頸,腹若懸膽,圈足。通體內外施青釉,釉面塗點黑褐色斑點。在青翠的釉面襯托下,斑點顯得格外醒目。圈足內亦施青釉。元代龍泉窯青瓷上流行塗點褐斑的裝飾技法,所施褐斑多為快速隨意塗點,日本人稱之為「飛青瓷」。飛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愛與珍視。

此瓶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被大阪的豪商巨賈鴻池當作傳家寶,后成為安宅COLLECTION的藏品,再傳至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此瓶被日本人視作凝聚東洋審美觀的出類拔萃之作。

日本收藏的陶瓷,上自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下迄明清時代的各種彩瓷和顏色釉瓷幾乎無所不包,但為何被定為國寶的8件瓷器全都是與茶道有關的宋、元瓷器,而被歐美西方陶瓷愛好者視若拱璧的明清官窯名瓷居然一件沒有,這一怪異現象,當與室町時代(1392-1572年)以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有密切關係。

室町時代以降,日本的陶瓷收藏或多或少都與茶道具密切關聯。日本的茶道起源於鎌倉時代(1192-1333年),與宋代點茶法一脈相承。至室町時代,具有清淡雅逸特色的宋、元時期的書畫、雕漆、陶瓷等工藝美術品大量湧入日本社會,特別是宋、元陶瓷中的茶道具,以其端莊、峻嚴、清冽、高貴的藝術格調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日本人對藝術品格調的追求逐漸偏離奈良、平安時代追求濃艷華麗的唐風,轉趨崇尚淡雅隱逸的藝文特色,致使最能體現這一美學風格的宋、元瓷器成為名門望族爭相獵奇的寶物。其時,在新興的武士貴族之間特殊的茶會儀式,宋、元瓷器被陳列於茶室中以示榮耀,成為物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這8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陶瓷目前分別收藏在7個美術館和財團中,被當作鎮館之寶,從不輕易公開展示,而且,至今也未將8件集中在一起公開展示過。即使1960年在日本東京高島屋舉辦的號稱彙集全日本名品的「名陶百選展」上,亦只有其中的6件參展。

作者_呂成龍,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

歡迎關注「文史e家」(wenshiyijia2016)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