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邀請:1、論文翻譯後台回「譯」;2、博碩留學回「博」;3、國內考博碩回「考」;4、博碩鵲橋回「友」
網路「學歷工廠」一條龍生產假文憑,1.8萬可買211院校學歷
聯考結束一個月以來,多名網友曝光了自己收到的假文憑報價表。記者調查發現,大專、普通大學部、211大學文憑在網上被明碼標價,形成一條造假利益鏈條。
又到了高校錄取新生季。日前,一份曝光了381所虛假大學的「野雞大學」名單流傳網路,不法分子通過自建所謂的大學網站,招搖撞騙。
不僅如此,記者調查還發現,網路上存在一群以製作、販賣假文憑為生計的人。他們以幾百元至1萬多元不等的價格出售從大專到重點大學的假文憑,並聲稱這些文憑可以在學信網(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驗真。而所謂的「學信網」,不過是他們模仿學信網建立的假網站。
從假大學到假文憑再到假驗證,儼然已形成一條造假的利益鏈條。
1.8萬元買到211大學文憑
7月3日,記者以「辦理學歷」為關鍵詞在QQ上進行搜索,出現100餘個相關的群。記者隨機添加了幾個文憑販賣者的QQ,並以購買者的身份進行諮詢。
一名自稱「王老師」的販賣者告訴記者,一張全日制普通大學部的畢業證要350元,加上學位證書的價格為650元。如果需要在學信網上能查到的文憑,普通大學部院校的要1.2萬元,211大學的為1.5萬元。
另一販賣者直接給記者發來一段說明:「辦理大專、大學部學歷,公辦大學統招15天快速拿證!不是走正常招生流程,學信網永久可查。大專1.2萬元,普通大學部1.5萬元,211大學1.8萬元,帶學位證書再加6000元。」
當記者詢問是否出售985高校的文憑時,4名假文憑販子都回復「沒有」。其中一名販子說:「學識和學歷相差太多的,我們不做。」
記者採訪發現,購買假文憑的流程大致相同。一般是購買者將準備好的學校、專業等資料發送給對方后繳納10%~40%的定金,7~20天後,販賣者將學位證或畢業證的掃描件發來,購買者在學信網查詢無誤后將剩餘費用付清,販賣者再寄出文憑。
「王老師」向記者表示,他從事這行已有10多年時間,平均一個月能賣20張文憑,多的時候可以達到五六十張。
模仿、病毒讓假「學信網」幾可亂真
據了解,學信網是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唯一網站。那麼,假文憑販子聲稱的學歷證書能在學信網上查到是怎麼回事呢?
一名假文憑販賣者告訴記者,他們在學信網內部「有人」,可以提供內部操作辦理。
對此,7月4日,記者致電學信網。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信網的學歷錄入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需要具有辦學資質的院校上報學生信息,教育部門審核備案后,才能在網站上查詢到相應的學歷信息,「他們說可以查詢得到,很可能是在假網站查到的」。
此前有媒體報道www.chsl.com.cn為山寨學信網的網站,與學信網(www.chsi.com.cn)的域名只有一個字母之差,網站內容幾乎全盤模仿學信網,幾可亂真。有文憑購買者因在設計好的假網站上查到了購買的文憑信息,信以為真,從而受騙。7月4日,記者發現該網站已經搜索不到。
不過,即使訪問的是正確的域名,假文憑販子還可以通過植入病毒讓訪問導向山寨網站。「比如說,假文憑販賣者給你發送一個壓縮文件,裡面有你的學位證編碼,你打開壓縮文件時可能就中了病毒。」北京一名網路工程師告訴記者,「在病毒運行中,其實你訪問的已經是被不法分子惡意導向的假網站。」
事實上,因為購買假文憑而被騙的事例屢見不鮮。據媒體報道,2013年10月,浙江寧波一位劉先生在網上購買了5本假文憑,並支付了3000元的定金。在拿文憑時,對方發來一個壓縮包,稱裡頭含有學位證書的編號。沒想到壓縮包里有木馬程序,劉先生在所謂的學信網上查到了文憑信息,就給對方匯去了剩餘的1.5萬元。可匯款后,對方又要劉先生支付3萬元的人身安全保證金。結果錢剛匯出,對方QQ就下線,手機關機,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報了警。
花錢買假助長虛假大學泛濫
假文憑之下還有假學校。有文憑販子發來的「合作」學校名單里,更是出現了被教育部門曝光過的「野雞大學」。
就在近日,一份「野雞大學」黑名單流傳網路,其曝光了381所虛假大學。這些虛假大學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建有空殼網站,無實體校址,打著大學的幌子,從事著偽造學歷文憑證書之類的招生詐騙。
記者調查發現,黑名單上的虛假大學,多數已無法登入。如果在百度上輸入相應的虛假大學名稱,會出現「您搜索的學校名稱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單中,媒體披露其虛假辦學,請謹慎辨別!」的提示。
但有些虛假大學的官網還可以打開,比如廣州經濟管理學院。記者發現,該網站粗略一看,跟普通的高校首頁很像。但仔細對比就會發現,該網站的域名後綴為「.net」,而國家正規的高等教育機構官方網站的域名後綴都為「.edu.cn」。
北京冠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雷思明長期代理教育類法律案件。他告訴記者,製造、販賣假文憑已構成犯罪,目前主要是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進行定罪處罰。而購買使用假文憑的行為,雖然目前還不構成犯罪,但要承擔行政責任,還有可能要承擔民事責任。例如,勞動者利用假文憑求職,用人單位發現后,可以勞動者涉嫌欺詐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
針對買賣假文憑屢禁不止,天津國鵬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寧認為,一方面,學歷證書目前仍是就業的「敲門磚」,有需求就有造假的市場;另一方面,因為違法成本低,又缺乏有效監管,使用假文憑后,就算被發現,使用者也不用承擔太多的違法成本。
假文憑屢禁不止,如何解決?雷思明表示,首先要加大打擊力度,對制假售假的行為進行嚴懲;與此同時,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鼓勵社會發現買賣假文憑行為後進行舉報。
李寧律師則建議建立全國高校學歷徵信系統。一旦發現使用假文憑,就應該在使用者個人信用上留下記錄,從而對其今後的就業產生影響。比如規定使用假文憑者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在機關、企業任職等限制條件,「提高違法者的違法成本,讓使用假文憑者望而卻步」。
註:本平台每日從海量站點為用戶選擇優質信息,部分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選用不當,敬請聯繫我們。投稿、建議等可後台回復「約」加本站編輯。
高校博碩、教師、科研工作者請關註:
精英家長、基礎教育工作者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