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同一個答案,不同的老師給的分卻不同?(中高考研討會實錄)

全文共3022字,專心閱讀10分鐘

綜合整理:程 贇

8月10日,第13屆上海市語文教育評價研討會在華東師範大學召開。本屆研討會以「中(高)考語文的評分標準:導向和技術」為主題,吸引了各路專家踴躍參與,在現場專家們各抒己見,旁聽的各區語文教研員、老師們也通過書面發言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從今天開始,課代表將節選部分專家和老師的發言與各位分享,希望能夠引發你的思考,讓課代表看到思維碰撞出的火花。

如何看待聯考評分標準之「標準」?

——以上海聯考文言文閱讀二(2014-2017)為例

聚焦中聯考「評分標準」,這是教育綜合改革背景下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敏銳之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上,這不僅事關聯考錄取的公平、公正,更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訴求。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之下,「教--評」一致將成為教育的常態。而「評」的基本前提就是具有信度高、操作便宜的「評分標準」。只有有了具有公信力的標準,評價才是科學、可信的,才能推動教師改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但是,過去我們僅知道「試題的答案(示例)」,並沒有強烈的「標準」意識。以至於筆者使用「知網」在「期刊大全」里搜索,只獲得寥寥幾篇關於「評分」的研究文章,對於聯考語文「評分標準」的研究(特別是閱讀題,包括客觀題、主觀題)更是幾近空白。

面對同一道題目的同一答案,不同教師心中的「標準」是否相同?

因為學生給出的答卷文字與命題者所提供的「答案示例」不盡相同,這樣就需要閱卷者判斷文字背後的「意思」是不是一致。這樣的話,教師對於學生答卷與「答案示例」的理解是否一致就顯得非常重要。同樣一句話,你可以認為是符合答案意思的,我可以認為差之千里。

為了觀察教師們的批閱情況,我組織了7位高中語文教師(區級骨幹教師)針對2014-2017聯考文言文閱讀二的答卷做了批閱實驗。

請看例

2014年25小題賞析第⑤段運用整句的表達效果。(3分)⑤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願智,不如務學之必達也。故君子心不苟願,必以求學;身不苟動,必以從師;言不苟出,必以博聞。
所提供的答案該段句式整齊和諧,節奏感強,富有氣勢,有力地論述了治學要付諸行動的道理。評分說明:效果2分,內容1分。
某高三學生的答卷運用整句,從不同方面論證了應該以學習為實務,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使句式整齊,更具有說服力。

(表1 聯考答案與學生答案比較)

下表便是7位教師的給分情況與給分理由。

0.5分(師1)能抓住排比句「從不同方面(學的行動要迅速、要講究策略、要潛心研學)」「句式整齊」 的特點分析,但是不夠具體細緻,所以只有形式的分數0.5分。
1分 2漏答了整句「節奏感強,音韻和諧」這個效果,結合內容理解也不準確,這段強調的是治學要付諸行動,而不是治學要一心一意,堅持不懈。
3該生在回答時,理解段落重點意圖有偏差,「付諸行動」理解成了「一心一意」,且對整句的特徵表述不全。
4對整句的效果把握能寫到句式整齊有說服力,但沒有涉及節奏感和氣勢,扣1分。對內容的把握,沒有寫到付諸行動,扣1分。
2分 5內容上偏離原意較多,「實務」與「付諸行動」尚有匹配;形式上表達不完整,說服力三個字沒落到實處。綜合一下,給2分。
6效果分2分。內容不夠準確,原文中的每一個分句強調的都是投身於學習中的實際行動。該同學答案「一心一意,堅持」只談到了對待學習的態度。
7賞析整句的效果,主要是兩個角度:一是音樂性,一是加強氣勢,有助於說理。該生的答案沒有強調音樂性,對內容的把握也不夠準確。

(表2 教師給分情況與給分理由比較

7位教師其實都看到了學生答案的缺憾,但是寬嚴不同。師1認為只是談到了1個效果,即「句式整齊」,但是缺乏「和諧」,所以連1分都不想給;師234都認可了「句式整齊」,沒有再計較是否「和諧」,給了1分;師567給了2分,但是理由有所不同,師5是認可內容1分,效果1分,師67認可的是效果2分,即認為「說服力強」即是「富有氣勢」的效果。一道3分的題目,得分差距是1.5分,即準確度只有50%,不管怎麼說都是很難令人滿意的。

如果我們在設置「評分說明」的時候強調觀察的角度,相信閱卷教師批閱時會把握得更好。再加上「內容」1分,這樣是不是很清楚?而「內容」就是強調「實踐、行動」,類似的表達均可。很遺憾,「評分說明」只有「效果2分」,並沒有明確如何把握「效果」,直接導致教師評分時的隨意與主觀。

同一位教師批閱不同考生的同一道題的答案,

「標準」同一嗎?

我選擇201525小題,請兩位高三同學作答,再請一位教師批閱。

請看例二:

題目本文說理層層推進,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所提供的答案4分)本文先以居靜人不靜的現象,反駁了「靜繫於居」的看法(1分),再從居不靜人靜的現象,提出「靜繫於人不繫於居」的觀點(1分)。在此基礎上,又把對「居」的理解上升為心靈的居所(1分),由此推進一層,提出「居仁而靜」這一最核心的觀點(1分)。全文緊扣「居」「靜」關係,連貫上下,層層推進。甲考生答案先否定了客人認為張君因為住在這幽靜的地方而稱為「靜者居」的觀點,將處於靜處而心不靜的人和處於鬧處而心靜的兩類人對比,得出了靜和地方無關,和人心有關的結論。引用了「天下廣居」,得出「仁者靜」的結論。3第二點「將處於靜處而心不靜的人和處於鬧處而心靜的兩類人對比」,此處不是對比論證,而是列舉了「居靜而心不靜」與「居不靜而心靜」兩類人的兩種現象反駁客「靜繫於居」的觀點,提出「靜與居無關,與人心有關的」觀點,扣1分。乙考生答案本文從張君的靜者居入手,以「居不靜而靜者」和「居靜而非靜者」兩類人進行對比,引出了「居之靜無與於人,人之靜亦無待於居也」的觀點,並且進一步說明了「居仁者靜」的觀點。1第一點,作者質疑客「靜繫於居」的觀點,該生表述不完整,扣1分;第二點,「將處於靜處而心不靜的人和處於鬧處而心靜的兩類人對比」,此處不是對比論證,扣1分。第三點,如何進一步說明「居仁者靜」也表述不完整,扣1分。

(表3教師不同時期閱卷標準把握情況比較

教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還是在於沒有領會「答案示例」的精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命題者是否應該在給出答題示例時,還應該給出該題的思考方式?而教師如果掌握了該題的解答思維而不僅是掌握答題的語句,我想會更利於教師穩定地批閱學生的試卷。因為思維方式是比較抽象的,不太受具體的字句的影響。

如何才能從「答案」思維轉向「標準」思維?

從上述的分析可見,在評分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原因恐怕還在於大家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答案」思維,而相應缺乏「標準」意識。在這一點上,其實無論是閱卷教師還是研究者,都是如此。雖然,這幾年逐漸由提供「答案」到提供「參考答案」,再到提供「答案示例+評分說明」,的確有些進步,但是終究還是答案,而不是「標準」。其背後隱含的是課堂問答思維而不是現代的測量與評價理念。

「答案」是對問題解答后得出的結果,學生的解答即是「答案」;現在的「參考答案(示例)」不過是命題者的解答,雖然這一答案可能最完美、最理想;而「標準」是測量與評價時使用的尺子,教育測量也不例外。

(本文節選自中學高級教師,嘉定區教師進修學院高中語文教研員沈國全老師的書面發言《如何看待聯考評分標準之「標準」?——以上海聯考文言文閱讀二(2014-2017)為例》。嘉定區「中學語文工作室」李鋒、陳妍瑋、庄珠鳳、文秋嬋、張麗傑、李桃紅、許正芳、李孝華等老師參與了實驗,作出了貢獻。)

1

END

1

加課代表的微信吧!】

每天可以在朋友圈看到精心挑選的名言美段!

每天更新!

課代表強烈推薦上海國中、高中生閱讀

《中文自修》總第497期

2017升學指導特刊

限量發行,售完即止

覺得課代表的內容不錯?

歡迎您光顧課代表內部商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