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農民眼下正臨這兩大麻煩,哪還有錢去買三四線房子!

這幾天,有關三線城市房地產銷售加速的消息越來越多,似乎這些城市房子賣不掉的問題就快要得到解決了。

不過,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我這裡沒有確切的數據,但從目前房子賣的比較快的三四線城市分佈來看,這些城市主要位於中東部,而且很多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周邊。剩下那些中西部城市好像並沒有多少起色,主動買房的並不多,不然也不會有買房給補貼了。

大量三四線城市房子為什麼這麼難賣?

1、 房子只是「住」的

筆者認為,強調房子只是「住」的其實是一種欺騙性特彆強的說法,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他們既不可能去創業博得更多財富,也不可能一輩子打工租房,到頭來一樣值錢的資產都沒有。房子具備了金融屬性就不一樣了,有了房子,這套房可以隨時在大的開銷的時候變現,房子的不斷增值還能成為家庭資產稍稍趕得上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

眼下三四線城市中,的確有少量城市的房子有比較強的金融屬性,大多數都沒有,從通脹的角度來說,這些房子買了就直接貶值,只能住,起不到資產配置的作用。

2、 購房者在哪裡?

三四線城市的房子找不到外來購房者。潛在購房者只是當地城市居民和農民。現有的城市居民在本地買房的也不多,棚戶區改造算是一種,剩下不少三四線城市居民都在計劃去省會買,去東部買。

農民算是基數比較大的一塊。但他們的問題比城市居民更多。買不起不說,很多農民工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家裡的農田都撂荒了,習慣了城市高工資的生活,讓他們買房去三四線城市買房定居,並找到一份收入符合預期的工作還是挺困難的。小城市能否有這麼多機會,自己做點小生意的風險,農民很難下決心嘗試。

目前讓農民進城買房,有兩個特別大的麻煩需要解決。

第一個大麻煩——農民工一份錢,怎麼兩份花?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農民開始放下鋤頭,進入城市打工,到現在第一代農民工差不多已經打工超過30年了,2015年一份農民工的報告顯示,目前農民工總數已達2.8億人,50歲以上農民工已經超過5000萬人,占農民工總數約18%,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農民工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民工們基本上沒有享受到發展的紅利,目前城市農民工中還有相當比例未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城鎮社保,大部分農民工只有新農合,60歲后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農民工的養老問題現在越來越嚴峻。

一代農民工老了,二代農民工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不僅是養老負擔,還有子女的生養教育成本。特別是教育投入,遠比他們父母給他們的投入要多,畢竟誰也不希望子女再成為三代農民工。

農民工雖然進城賺錢比種地收入要高出不少,但這一份收入,如何兩份花?再拿出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首付來買縣城裡一套房子?

第二個大麻煩——農民回鄉需求並不強烈

的確,眼下回鄉農民數量在增多,但相比數量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來說,仍然如九牛之一毛。你們不知道的是,這幾年農村流行耕地流轉,農村有不少種田大戶,幾百畝,幾千畝的都有,但現在他們想的是開始退地了。我所在的安徽某農業大縣,以往種田大戶一畝地要種兩季,小麥和水稻,現在冬季的小麥已經不種了,種多少虧多少。承包幾百畝的種田大戶苦於,農資、灌溉、人工、地塊分散,都是成本。承包幾千畝的種田大戶則苦於配套設施跟不上,比如烘乾設備,晾曬場地,糧食打多了,爛掉也是成本。

這些地退了會怎樣,農民很難接手繼續種,農民也會算經濟賬,賺不到錢,他們也會直接撂荒。

老年人種不了,回鄉也是養老,年輕人不會種,願意返鄉的更少。

這兩大麻煩,是擺在農民面前的巨大難題。對於根在農村,身在城市的農民而言,要讓他們再掏錢買房,難度可想而知。

眼下,特色縣城和特色縣城的概念正在興起,未來要規劃10000個特色小鎮和1000個縣城,此舉也意在以產業吸引農民進城,從根本上讓三四線城市擺脫單純依賴房地產現狀。但這些規劃能夠切實符合農民需求,還有待考察,讓他們進城買房定居,擺脫「城鄉」搖擺式生活,最關鍵的一點,別賣完房子就完成任務了,否則農民進城買房,再去大城市打工還貸,房子長期空置,這不等於讓農民去兜底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