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術: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學研究如何做? |2017新聞傳播學研修班Day 2

30日,2017全國新聞傳播學骨幹教師研修班課程進入到了第二天。在「網路與新媒體」語境下,新聞與傳播學學術該如何做?具體的學術選題該如何選擇,好的選題又有哪些標準?當前新聞業研究進入一個什麼狀態,又可以有怎樣的學術想象?

人民大學陳力丹教授和中山大學張志安教授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嘉賓演講乾貨整理

陳力丹

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

  • 新媒體語境下學術論文寫作的選題建議

1. 選題要有新觀點、新角度、新發現、新的研究方法、新素材(選題時宜採用批判學派的反潮流思維)。

2. 選題要相對小。口子開得小,才可能將問題挖掘深。

3. 思辨性質的選題,必須提出自己的理論假設,論證或證偽這個假設(不宜提出所謂「終極性的評價標準」);應用性質的選題,必須提出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問題,得出具有可操作的解決問題途徑和方法。

  • 學術論文到底應該研究什麼?

1. 理論(conceptual)上的貢獻:提出並驗證新概念或新關係。這很難的,即提出一種理論模式。提出並驗證新的理論概念、新的因果關係、新的過程和機制(人文方法的理論研究不在此列)。

2. 操作(operational)上的貢獻:發明並驗證新取證方法。對已有的理論概念、操作性定義或已有理論關係,作出操作性設計。

3. 實證(empirical )上的貢獻:發現新(首次)證據。對已有理論假設首次進行實證檢驗,驗證假設本身,發現假設成立的附加條件;在新的時間、空間、媒體、受眾、事件中驗證已有理論。

4. 應用(applied)上的貢獻:現成理論在新時代、新事件、新媒體、新受眾中的驗證。用已有理論或概念來描述、解釋或預測新事件、新社會、新時代、新媒體或新受眾。

  • 如何考察論文的科學性和價值?

1. 基本理論依據或前提是否可靠。

2. 概念的使用是否明確、嚴謹、有效。

3. 論據(理論或事實、數據)是否可靠和充分。

4. 論證邏輯是否嚴密和完備。

5. 研究方法是否可靠和有效。

陳力丹教授推薦讀物

文章類

《學術著作也應貼近大眾》,陳家興,人民日報,2001年12月8日

《學術語言應講究規範》,黃裕生,人民日報,2001年12月22日

《新聞媒體現狀》(State of the News Media),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

《影像:傳播悖論》,陳衛星,《現代傳播-傳媒大學學報》 , 2001年第3期

圖書類

《傳播理論導引》,[美]韋斯特、特納著,劉海龍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現代社會學》,[日]北川隆吉主編,沙蓮香主譯,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社會學》,[英]安東尼·吉登斯著,李康譯,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年

《社會學》(第14版),[美]約翰•J•麥休尼斯,風笑天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社會學!認識社會 把握自我》,約翰·卡爾(John Carl)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現代社會心理學》,周曉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社會心理學!挑戰你的成見》,金伯莉·達夫(Kimberley Duff)著,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大眾經濟學叢書》,梁小民等,三聯書店,1999-2000年

《新聞傳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修辭理據探索》,張煉強著,首師大出版社,1994年

《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現代漢語修辭知識》《現代漢語辭彙知識》《現代漢語語音知識》,湖北人民出版社

《人與故事:文學文化批判》,高小康,東方出版社,1993年

《從莎草紙到互聯網:社交媒體兩千年》,[英]湯姆•中信出版社,2015年

《信息崇拜:計算機神話與真正的思維藝術》,[英]羅斯•扎克等著,苗華健等譯,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7年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美]歐文•戈夫曼著,周怡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娛樂至死》,[美]尼爾•波茲曼,章艷譯,2014年

《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美]尼古拉斯•卡爾,中信出版社,2017年

《讀屏時代:數字世界中閱讀的命運》《讀屏時代:數字世界里,我們閱讀的意義》[美]內奧米·S.巴倫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年

《人人都是說謊者》(Everybody lies: Big Data, New Data, and What the Internet Can Tell Us About Who We Really Are),Seth Stephens-Davidowitz,HarperLuxe,2017

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Sherry Turkle ,Basic Books,2012

整理自陳力丹教授演講PPT文件,部分書名請以實際出版名為準。

張志安

互聯網與新聞業:生態重構與學術想象

  • 新聞業研究的學術想象

A. 重新定義新聞

  • 新聞業正演變為新的信息生產、傳播、互動和意義分享實踐。 受眾對"何為新聞"或"新聞價值"的定義,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精英媒體或專業主義所定義的關乎公眾利益的重要信息。

  • 新聞業研究的「元敘事」置身於情境中需要再考量。

  • 我們需要在立足網路化關係社會的全新語境,在重新定義"新聞"的新觀念和新思維中去研究變遷中的新聞業。

B.拓展研究對象

  • 《青年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少數傳統媒體值得繼續研究。

  • 更值得研究的是商業網站、機構媒體和自媒體這三類「新行動者」。比如,政務機構媒體作為新型生產組織的內在 文化和行動邏輯是如何展開的;自媒體,從一些公益、科技微信公眾號切入,考察其如何重新定義「工作邊界」、 建構新的專業話語。

  • 總體上,要從專業化媒體延伸至社會化媒體,從以「媒體」為中心的研究拓展到以「媒介」為中心的研究。

C.明晰問題意識

  • 新聞生產的「專業」文化和「業餘」文化之間將如何互動、吸納、互補還是替代?

  • 非機構化的新聞生產,將怎樣重新定義新聞專業主義的意涵? 面對社會化新聞生產的興起,新聞職業的「工作邊界‛將如何重新定義?

  • 新新聞生態中,傳統新聞業的「公共性」將何以、能否或以怎樣的新方式來延續?
    身處信息世界、心理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多重空間中,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將怎樣變遷?等

D.強化政經視野

  • 黃旦(2016,)認為,研究新聞業面臨的信任危機的根源可以 有三個脈絡:從政治視野的角度,也就是新聞專業主義的衰落;從經濟視野的角度,新聞業的經濟來源衰竭;從媒介視 野角度,新傳播技術導致傳播、社會和文化形態的變化。

  • 針對新聞業的研究,需要拓展分析框架。「國家-社會-市場-技術-媒體」的分析框架更為必要,尤其是全球化視野和互聯網技術語境。

  • 由於權力邏輯的無所不在,有必要更多鼓勵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視角。比如,從國家權力、跨國資本流動和內部治理結構等維度研究BAT背後的政經邏輯。

張志安教授推薦讀物

《互聯網的誤讀》,[英]詹姆斯•柯蘭 等著,何道寬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丹]克勞斯·布魯恩·延森,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社會學的想象力》,[美] C.賴特·米爾斯 著;李康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整理自張志安教授演講PPT文件,部分書名請以實際出版名為準。

晚上,本次研修班的特色議程「網路與新媒體」論文點評環節在會議中心舉行。點評活動由王斌副教授主持,陳力丹教授點評。來自中南大學等12個不同院校的青年學者分別對他們提交的論文進行了簡要陳述,隨後,陳力丹教授和王斌副教授針對論文中存在的選題偏誤、論據缺失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點評。

參與點評的老師與陳力丹教授和王斌副教授合影

點評收穫了諸多讚譽!

2017全國新聞與傳播學骨幹教師研修班

7月31日議程

學界VS業界:新媒體時代如何做新聞 | 2017新聞傳播學研修班Day 1

定性VS定量:從另一種視角看世界 | 第五屆社會研究方法論壇Day 1

數據:就像做飯要用的米|第五屆社會研究方法論壇Day 2

數據不是問題,做研究才是問題 | 第五屆社會研究方法論壇Day 3

15本社會研究方法類圖書推薦 | 開書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