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糖尿病病友來說,皮下注射胰島素是每天的「必修課」。胰島素可以幫助糖尿病病友控制好血糖,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對免疫力的增強、精神的改善、合併症的預防都有幫助。
不過,注射胰島素可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兒。很多糖尿病病友注射胰島素總是草草了事,不注意使用科學的方法,犯了錯還不自知。
61歲的王大爺就是一個例子。他患有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已近半年,習慣在腹部的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很少換地方。結果,這個注射部位竟鼓出了一個雞蛋大小的包。其實李大爺的問題並不難解決,只要有規律地更換胰島素的注射部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但可以預防不良反應,還能提高胰島素的治療效果。
固定部位注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增加
在多數情況下,胰島素是經皮下注射的,但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最好兩周之內不要使用同一部位注射。
如多次注射在同一點上,可使局部的皮下組織吸收能力減低,使所注射的胰島素得不到全部吸收。含有魚精蛋白的長效胰島素製劑還會與體內某些成分結合起來,在皮下形成塊狀物,造成毛細淋巴管堵塞,更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
畫出「注射路線圖」
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
主要是因為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層可吸收胰島素的皮下脂肪組織,而且沒有較多的神經分佈,注射時不舒適的感覺相對較少。進針時,針頭傾斜45度,注射深度為注射器針頭長度的1/2~2/3,這樣才不會打到肌肉組織。
為了「合理規劃」注射部位,最好將身體上可注射的部位劃為許多線條,每條線上可注射4~7次,兩次注射點相隔距離最好是2厘米,沿注射線上順序作皮下注射,這樣每一點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以後才接受第2次注射。
另外,打球或跑步前不應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過快吸收引起低血糖。
選擇最佳注射部位
不同注射部位對胰島素吸收速度由快到慢,分別為: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
腹部是胰島素注射優先選擇的部位,其胰島素吸收率可達100%,吸收速度較快且皮下組織較肥厚,能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風險,最容易進行自我注射。
手臂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85%,吸收速度較快。大腿較適合進行自我注射,皮下層很薄,要捏起皮膚注射,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70%,吸收速度慢。
臀部皮下層最厚,注射時可不捏起皮膚。由於臀部的胰島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較少使用,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
通常認為,胰島素應注射在皮下組織層,而不注射在肌肉層,因為肌肉層吸收快,易引起血糖波動。有硬結或脂肪萎縮處不易吸取胰島素,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