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守護·傳承·創新」的陝歷博實踐

新年伊始,三秦大地陽光明媚,生機盎然。

就在兩年前的這個美好時節——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工作。從延川梁家河到延安新區,從延安幹部學院到延安楊家嶺七大會址,從延安福州希望國小到銅川照金革命舊址,從西安光機所到西安博物院,從雁塔區205所社區到西安明城牆。總書記的腳步在歷史和當代百姓生活間穿梭,而他的「回家」似乎也帶有更深的意味,他說:「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明、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新形勢下,要發掘和用好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建設。」「要保護好文物,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

諄諄囑託重如千鈞,新美藍圖躍然而出。兩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陝西省文物局的關心和支持下,陝西歷史博物館帶領全館幹部職工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奮發而為,真抓實幹、勇於擔當,博物館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向總書記和黨中央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讓歷史說話 讓文物說話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兩年前的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考察調研時的講話言猶在耳,這是習總書記站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和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對博物館使命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今後一個時期博物館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兩年前,正式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有一個調整看似不起眼,卻影響深遠——《條例》將博物館的三大目的由「研究、教育和欣賞」變為「教育、研究和欣賞」。「教育」被提到首位,意味著其公共教育的責任更加重大。在「終身教育」成為潮流的今天,博物館更應成為一所「終身學校」。

作為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擁有不同時代的豐富文物,以青銅器、金銀器、陶俑和唐墓壁畫四類文物為特色的藏品多達37萬餘件,構成了文化記憶的完整脈絡。在實踐層面,這座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無疑是博物館教育實踐的有效範例。

文化遺產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人們關注的目光。2008年3月27日,陝歷博正式免費對外開放。9年來,陝歷博人以「將服務做得更好,讓觀眾更滿意」的人文情懷,不辜負歷史、社會與先行者的重託,使這座博物館真正成為社會文化殿堂和百姓精神家園。年參觀量從不到50萬,飆升到280萬。

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強躍

「博物館要通過換位思考,從觀眾的需求出發,以為其服務的方式完善博物館的硬體設備(服務設施),由原來的『要你做』,變成『為你服務』,這就是『變硬管理為軟服務』。」如今,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強躍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將服務做得更好,讓觀眾更滿意。在觀眾排隊取票方面,搭建遮陽棚,夏天提供直飲水服務,在無法減少隊伍長度的情況下,儘可能提供人文關懷;在硬體建設方面,增設領票窗口、停車位,開放西區地下服務樓,目前有數字博物館、餐廳、咖啡吧、兒童體驗中心等服務設施,可以在觀眾疲憊的時候緩解壓力;在展覽方面,增加與展品的互動及數字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增加展廳空調循環,開展環境及基礎設施如無線網路等提升工程,舉辦高品質的臨展,緩解基本展廳的觀眾流;軟體服務方面,在參觀旺季,博物館會提前開館,延遲閉館,每天延長一到兩個小時的參觀時間,增加服務人員,加強前區人員培訓,建立常態化的「館長月值班,副館長周值班,中層正職前區帶班制度」,增加前區服務力量,構建重心下移的大安全防護體系和多層觀眾服務網路,盡量改善觀眾參觀環境,讓觀眾有尊嚴地體驗博物館。

2015年伊始,全球最大的旅遊社區和旅遊評論網Tripadvisor發布了全球排行榜名單,陝歷博被評為「2014年度十佳博物館」,並榮獲「2014年旅行者選擇景點」獎。「文物非常棒,尤其是唐代的那些」、「是一個能夠回顧西安歷史的很好的博物館」、「是非常好的博物館,青銅器與瓷器十分有趣」……這些不勝枚舉的溢美之詞生動地傳遞著旅行者對該館的讚賞與期望。

文物惠民,喚醒了文化遺產最具活力的基因。在過去兩年裡,陝歷博先後成功舉辦了「玄奘之路特展」「高棉的微笑」「泥火幻彩——唐兩京三彩文物精華展」「梵音東渡——日本醍醐寺國寶展」等數十個展覽,為陝西觀眾提供在家門口領略國內外精美藝術品的文化盛宴。

「我們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讓博物館成為一所大學校,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在掌門人強躍的帶領下,陝歷博採取三貼近五走進活動: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走進學校、走進軍營、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機關;成立了陝西博物館教育聯盟,組織宣教小分隊,開展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數萬名青年學生誦讀學習歷史、感受歷史,走進博物館活動;面向社會定期開展「文博講壇」等學術講座,舉辦「博物館的奇妙之旅」及「博物館的探索之旅」等主題活動……

讓人倍感溫暖的不止這些!為了給觀眾提供貼心服務,自2002年實行正式志願者註冊簽約以來,15年來,先後有5742名志願者在陝歷博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長達36萬小時。15年來,這支隊伍的服務內容從最初單一的展廳講解擴展到現在的諮詢、導覽、遊客問卷調查、外文服務、展覽互動輔助、博物館傳統文化教育、學雷鋒送溫暖、「流動博物館」、公益夏令營、節目演出、設計創作、公眾社交平台管理、志願者電子期刊、活動策劃等志願服務特色板塊。如今,志願者工作已成為陝歷博的知名品牌,成為博物館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守住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明、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新形勢下,要發掘和用好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陝西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1991年建成開放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匯聚全省文物精華。其基本陳列「陝西古代史陳列」,上起史前,下至清代,採用歷史王朝的分段原則,以通史體例,全面反映了陝西古代史的發展歷程。開放之初,以文物精美、內容豐富以及在當時還算精良的展示設施曾廣受好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展覽日顯陳舊,與國內新建館新的陳列在設計理念、展示方式、製作方法、服務功能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陝西的考古發掘不斷有驚人的發現,新的研究成果也相繼問世。舊有的陳列已經不能反映陝西文博事業的新成就,也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2006年下半年,陝歷博開始醞釀陳列改造事宜,在國家文物局、陝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相關部門和省文物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陝歷博根據開館以來觀眾、專家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見,並吸收國內外博物館先進的陳列經驗,在原基本陳列基礎上,重新設計,思路由表現「史」轉變為通過典型文物表現古代文明成果,形成了定名為「陝西古代文明」的陳列大綱,並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會,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形式設計和施工單位。2007年4月動工改造,當年12月完成。在改造期間,連夜將展品由中央基本陳列展廳挪至兩翼專題展廳和臨時展廳,沒有閉一天館。

2008年3月27日,改造后的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華彩亮相。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共分三個展廳,以《人猿揖別》、《鳳鳴岐山》等七個單元,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和鼎盛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第八屆(2007-200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終評會暨頒獎儀式在京舉行,《陝西古代文明》陳列榮登終評榜首,為人文陝西增添異彩。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陝西歷史博物館豐富的陳列、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秩序和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海內外賓客紛至沓來!

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陝西歷史博物館不僅展示著過去的輝煌,也為當下經濟政治建設提供著文化支持。「國家層面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為整個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平台,而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的歷史基因。這種交流的渴望,包容的心態,你都能從陝歷博的展覽中看到。」強躍不無自信地說,如今陝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示範教育基地,成為陝西對外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開拓創新 留住文化根脈

陝西是天然歷史博物館,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文物,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從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一路走來,遠古半坡人面魚紋的神秘微笑、秦帝國橫掃六合的霸氣、漢武帝馬踏匈奴的驕傲、大漠戈壁上絲路駝鈴的希望、華清宮中霓裳羽衣的炫目......只要看看這片神奇的黃色土地上依次陳列開來的漢唐帝陵、城池古道,天然歷史博物館的讚譽實至名歸。

事實上,眾多的陝西歷史文化遺迹散落在三秦大地,有的是一座古建,有的是一處遺址,有的講述著一段歷史,唯有陝西歷史博物館全面、系統、綜合地呈現了上百萬年來陝西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呈現了中華文明從起源到今天的歷史長河。

然而,博物館作為實體建築承載力有限,面對的直接觀眾,也就是實際走進博物館參觀的觀眾數量也十分有限。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博物館一直是人類最寶貴記憶的載體,人們來到這裡就是要全面地理解個人與周圍世界的聯繫,了解人的創造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這就要求博物館不斷地更新自己與觀眾對話交流的形式,不斷用最新的科技理念為這種交流提供服務,這也是智慧博物館最大意義的所在,更是科技和信息化建設在文物領域的體現。」在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看來,文物信息化是新時期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特別是移動互聯技術在行業高度滲透之際,博物館嘗試把技術與服務相結合,是一項既服務大眾又引領時尚的舉措。」據陝歷博黨委書記、館長強躍介紹,2012年8月28日正式開通上線的陝西數字博物館,依託先進的網路科技手段,通過全面整合全省文物信息資源,採用動態模擬、三維演示等先進文物數字化展示手段,將包括陝歷博在內的全省實體博物館和豐富的館藏文物呈現在觀眾面前。截至目前,已有省內的132家博物館進駐陝西數字博物館,存錄數字藏品50多萬件,推出虛擬展覽110個,觀眾瀏覽互動量達86多萬次。其次,在館內建立數字博物館的實體體驗館,在全省100多萬文物中精選1000餘件珍品進行多維度的數字化信息處理,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觸摸」明星文物所帶來的愉悅,也會根據觀眾在數字館的留言及藏品的點擊率,展出觀眾喜愛的藏品。同時,該館還建立了數字網路電台,通過熱線直播博物館藏品信息、熱點事件和最新動態,實現博物館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

除此之外,陝歷博開啟館區WIFI和手機APP導覽,啟動了二維碼創意活動項目,通過二維碼的強大信息存儲,參觀者在使用平台欣賞文物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定位系統為參觀者提供就近便利的周邊醫療、住宿、餐飲、購物等便民服務,使原本「冷冰冰」的文物變得靈活、生動、豐富起來。

春風化雨正當時!2015年春天,國務院公布《博物館條例》。「條例」作為首部博物館行業全國性法規文件,它讓博物館工作從此有法可依,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所要求的,「鼓勵博物館強化服務教育、科研、文化建設和大眾生活的社會功能,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無疑切中了當前博物館發展的要點所在。

來自高層的信息強烈地指示著國家層面對以博物館為依託的文化建設的重視。如果說博物館記錄的是一段歷史的凝固,那麼如何讓「躺著」的歷史站起來、讓人們把博物館「帶回家」,成為新時代博物館的命題。

「人們走進博物館,不僅僅是看文物本身,更多的是通過博物館體會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精神,一些知識,一種審美。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在博物館中要『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脈。』」強躍深深體會到,要讓博物館吸引更多的人,讓博物館的文化在更大範圍內傳播,就需要著力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以文化促進創意發展、以創意推動文化傳承,真正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身體力行,踐行社會擔當。自2008年3月27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免費向遊客開放以來,其紀念品已由傳統復仿製品類、工藝品類逐步轉為更多地面向廣大遊客、貼近日常生活的創意實用型旅遊商品,將傳統文化與時尚、現代元素相結合,開發出了許多深受遊客喜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諸如「文化絲巾」、「文化旅遊包、袋系列」、「文化旅遊服飾系列」、「文化旅遊生活用品系列」等文創產品。為博物館藏品賦予了新生命,實現了「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美好願望。

2016年12月8日,在陝西省文物局主辦的「陝西文物系統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座談會」上,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田景超透露,依託陝西地域歷史文化及文物藏品特點,截至目前陝西歷史博物館共研發出400餘種、2000餘款特色文創產品提供給眾多參觀者選購,基本形成了品種齊全、種類多樣、特色鮮明、富有競爭力的陝歷博特色文創商品體系。 其中,「唐妞」「唐美麗」「漢英俊」「唐小妹」等系列文創產品屢獲全國或全省性大獎項。

讓陝歷博走向世界的舞台

「兩年前,習總書記來陝視察時指出,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萃取文明精華、傳承優秀文化、傳遞智慧、傳播聲音是博物館的光榮使命。我們有責任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活起來;盤活館藏文物寶藏,讓沉睡中的文物『蘇醒』。」強躍說,陝西歷史博物館不僅在國內發揮著社會教育、歷史文化進校園、傳承保護文物的重要作用,同時,讓世界了解陝歷博,讓陝歷博走向世界這是我們的對外宣傳口號,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博物館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和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和義大利等國家都有著非常密切的科研以及博物館之間的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陝西歷史博物館牽頭與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家博物館,成立了「一帶一路博物館戰略聯盟」,希望通過「古絲綢之路」和現代的「一帶一路」來共同打造博物館文化交流。在文物保護,壁畫修復、人員交流、展覽互動、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特別是與義大利政府就唐代壁畫保護、建立陳列展示廳和保護研究中心,為中意文化交流文物保護作出了典範工程。「博物館對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穿透力是非常強的,影響力非常大,我們也希望通過積極的對外交流,把我們館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博物館。」強躍說。

「最近習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了重要講話,要樹立保護文物工作也是政績的理念,加強文物保護,同時要加強文物的合理適度利用。李克強總理對文物作出了作出批示,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文物工作會上,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合理適度利用。我認為,這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陝歷博發展的黃金時代。」強躍動情地說,習總書記指出陝西是天然的博物館,看千年的到西安。有廣大群眾的熱情和對歷史文化的熱愛,有習總書記和中央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載中華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我們有責任,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優秀的文化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

牢記囑託再向前,這囑託是號角、是激勵!「十三五」期間,陝西歷史博物館將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依託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科研基地」加強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設立歷博學院,提升社會教育服務水平;打造以漢唐網、數字博物館、文博雜誌為核心的對外品牌諮詢機構,塑造知名博物館的品牌形象,不斷樹立和提高自身在博物館行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讓這座彙集著三秦大地文物精華的文化殿堂,充分發揮「大學校」的教育功能,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嶄新面貌,讓海內外觀眾到西安來通過博物館「看千年的」發展,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為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