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5歲又窮又迷茫,35歲家庭與責任,40歲離失業最近,這人生。。。

密金融官網:www.zmjinrong._com

25歲又窮又迷茫,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來源 新周刊(ID:new-weekly)

經歷了過年期間七大姑八大姨對職業未來的「關心」,本來心情就很凌亂。眼見著招聘季的到來,原來不如自己的同事都跳槽拿到了比自己高的薪水,仔細琢磨一下,似乎現在這份工作長遠幹下去也沒什麼前景。

跳槽吧,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留下來吧,心裡又不甘心。

說的就是你吧?

1

去年這個時候,朋友也在經歷著同樣的糾結。

「我做了兩年的財務專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報表。薪資還算不錯,但每天上班都打不起精神,總覺得自己應該趁著年輕去做點能讓自己有熱情的工作。但我不知道這種想法是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害怕跳坑的他找到了職業諮詢師。

沒等諮詢師開口,他又補了一句:「如果這個想法是合情合理的,那適合我的工作是什麼?萬一又找到不喜歡的工作,不是瞎折騰嗎?」

諮詢師看了他一眼,不急不慢地遞過去筆和紙,「先思考五個最能描述你的特點,寫下來。」

朋友思考了一會,寫下了「愛溝通、行動力強、包容、好勝心強、熱情」。

「這五個詞都能看出你是愛交際的人,而你現在的工作其實是背離了你的性格的,所以你在日常工作中感到壓抑,這並不是一時興起。在換一份工作前別緊鑼密鼓地找下一家,先要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就像你想談戀愛,不是看到女神就去追,知己知彼才能長長久久。」

在這之後,朋友和諮詢師進行了深入的職場定位分析,並毅然轉行做銷售。雖然從零開始,但他幹得異常起勁,不再糾結迷茫,很快賺到了比兩年財務還高的收入。

2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選擇比努力重要。

先認識自己,再去定位職場方向。你眼中高薪體面的好工作,未必真的適合你。你是外向星人,就很難靜下心來做要求分毫不差的數據工作;你一天不動就難受,坐辦公室對著電腦辦公就會讓你如坐針氈。

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就像去追不適合你的對象,你只會越來越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越努力越沮喪。

而一份好的工作,不僅能夠讓你在未來10年內的職業發展收穫最大化,還能讓你收穫到穩穩的成就感。

如果你在努力之後發現自己依舊迷茫,說明是時候該停下來想想了。

沒有職業諮詢師給你建議不要緊,一份專業的測評同樣可以幫你深入了解自己的職業性格和職業傾向,評估你的職場行為風格、職場優勢和劣勢,幫你了解適合自己的崗位,並且給出專業的職業發展意見。

做對選擇,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人生的「35歲現象」,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來源 水木然專欄

它道破了職業路上最大的一道坎:職場「35歲現象」

1、不可忽視的職場「35歲現象」

我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我們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我遇到的客戶中,有兩類較極端的案例:

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總監級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於20萬的人。

另一類是工作多年,但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位置,無論是職位和薪資,都沒有起色。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精耕細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職場上找不到位置的人,往往每隔一兩年換方向,從來沒有在某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下去。當然,除了頻繁跳槽,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已經在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但這種積累屬於重複勞動,致使職業發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很多企業在招人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當然,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了35歲才去思考這個問題,很可能這時你已經束手無策了。所以,未雨綢繆會比臨時抱佛腳有用得多。

我的客戶中有很多80后,這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高發區。年齡最大的一批80后,已經「三十而立」;但還有一部分80后,正在邁向30的路上。年輕時,你有犯錯的資本,但到了30歲,這種資本將不再是你的專利。為了不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你再晚也應該在30歲時確立明確的目標。

2、30歲:你必須要面對的三大問題

為什麼說30歲如此重要且特別?因為在這裡,你將會面對三大問題。

1)家庭與責任的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不要以為有些問題離自己還很遠。無論是頹廢還是忙碌,你的時間都在飛快地逝去。

大多數的人到了這個年齡段,都必須考慮家庭問題。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如何發展,才能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你要承擔的是雙方四位老人的供養)。

2)能力與年齡的匹配度問題

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人時,明確規定要5年、10年經驗。因為工作時間意味著與之匹配的能力。同樣的工作,5年經驗和10年經驗所積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長,往往意味著你的能力越強,這二者是一種正向倍增的關係。但如果你違背了這種關係,你就無法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喪失了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其實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和工作1年的人在能力上沒有什麼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一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3)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問題

曾經有個客戶,會計做了五六年,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有一次去應聘某知名快消企業的財務經理,在面試的過程中,所有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統及戰略層面,他的腦子就一片空白。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的人,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需要的思維模式也有差別。一個基礎的會計想著如何處理好賬務,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但如果一個財務總監,還天天想著如何和報表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了。

因此,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應不斷發展和突破。要不然,你永遠只能停留在操作層面,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也很難上升。

3、30歲之前:如何打好基礎

30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如果你30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積累,那麼,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十分困難。這是硬傷。所以,要想順利渡過30歲這道坎,你就需要在30歲之前對自己負責,未雨綢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這種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方向明確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走得快。

我曾經訪談過一個客戶,7年換了6家公司,照理說,大家會認為這個人的職業發展很糟糕。其實不是。這個人目前的稅後月薪是1萬元,屬於還不錯的那種水平。大家也許會納悶:為什麼頻繁跳槽的人,會有這樣的職業發展水平?

觀察他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沒有偏離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錯,那麼,他的每一步行動,都是在接近這個方向,都是在為以後的職業發展積累更多的籌碼。你積累的厚度,將最終決定你未來的發展高度。

現在房價、物價這麼高,很多人的生存壓力也驟然增加,導致大家迫於生存壓力而變得浮躁和隨波逐流。一份工作,有人堅持了幾個月,覺得看不到希望,工資無法提升,就選擇跳槽。但實際上,跳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在職場,做多少事,拿多少錢,天經地義。如果你無法為公司貢獻更大的價值,卻還想著得到更多的回報,你當公司傻嗎?你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取決於你的能力。而能力的積累,則源於在一個方向上的長期堅持。既便是那些看起來令人很羨慕的成功者,也少不了日積月累的修鍊與成長。

4、職場無非兩件事:做事,做人

如果說找准目標是為了積累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話,那麼,學會做人,則是你要職場發展要考慮的第二件大事情。

在做人的修鍊中,有四項要素,能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影響:

第一項要素: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包括與你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同事的關係。與上司的關係不好,直接決定著你的升遷。所以我經常說:「如果你與上司的關係不好,基本上意味著你在公司的職業生涯就此終結。」

而與同事的關係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遷了,成為了他們的領導,你也會因為缺乏「群眾基礎」而導致權力被架空,你的下屬對你不是陽奉陰違,就是故意挑釁,你會發現領導這個位置其實很不好坐。

第二項要素: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們應注重學習的重要性。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但只是一個基層主管,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陞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了。

我們問了他一個問題,「在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充電?」他說,「沒有」。「從來沒有嗎?」「從來沒有。」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關於學習與成長,你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與一年前比,我的專業能力明顯進步了嗎?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嗎?

遇到職責範圍內的事情,我一個人能搞定嗎?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你也就退步了。

第三項要素: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只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謀其職,這是最起碼的一種職業素養,也是任何崗位都不可或缺的職業精神。

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別在這裡浪費大家的時間。良好的職業素養,有時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第四項要素:強大的內心

很多職場人,其實內心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永遠是自然進步的法則。你只有適應這個法則,才能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生存之地。

5、30歲之後:如何實現質的突破

要想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大的發展,你應該從30歲開始,好好利用5年時間,準備好以下3件至關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完成你的專業化品牌構建

如何構建你自己的個人品牌。30歲以後,再去頻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專業知識成長,永遠只是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層次上,而這又會影響你職位的晉陞與薪水的增長。我該幹什麼,適合做什麼,此時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並利用剩餘5年的時間去積累。否則,「35歲現象」一定會在你身上上演。

為了支撐你「專業化」的品牌形象,你還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其一,就是前面提到的知識結構問題,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把你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成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這個時候,在職學習、進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學會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其二,就是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為什麼有些人出去講一次課就要好幾萬?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原因就是他們的影響力太大了。你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也必須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你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第二件事: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除了那些專業技術人員,如果你想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空間,職位晉陞必不可少。走上了管理者崗位,是你職業成長的關鍵一步。但這個位子並不是人人都能坐穩的。蓋洛普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基礎員工離職頻繁,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公司,而是在於上司。

所以作為中層管理者,你必須意識到:你的管理,將有可能改變你下屬的終身命運,很可能是你錯誤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你的下屬,迫使他們離開公司。

第三件事:找一家成長中的公司,伴隨其成長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隨著公司一起成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親眼目睹一家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曆程,對公司的運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是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你的價值也會有更大的發揮餘地,會更容易展現出來。很多人找工作時都傾向於大公司,這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成長,尋找規模不太大的成長中的公司,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你的職位晉陞也會更快。

三是你的忠誠度會為你的發展帶來更多回報。企業用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沒有哪一個企業喜歡朝秦暮楚的員工。尤其是現在跳槽率、流失率這麼高,忠誠就成為了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

不論你現在已經「奔三」,還是正在「奔三」,請始終告誡自己:不要虛度了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夠抓住的時間,為自己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當你慢慢變老的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還是悔恨和懊惱的一生?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喬布斯語錄,作為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

人生很長,與君共勉!

40歲財富自由?你明明距離40歲失業更近

來源 明天資本(ID:RmbNext) 作者 加倉嘉措、瞎說職場

近期有關「華為優化三、四十歲老員工」的話題大熱,一位自稱是華為前員工的知乎用戶稱,此次裁員的消息不是空穴來風,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研發開始集中清退40歲以上的老員工。

雖然華為官方否認,並迅速和諧掉了相關信息。但從一位華為前員工的朋友求證,他表示「聽到有消息說華為管理層要把四十歲以上的人退居二線,把機會讓出來」。

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技術含量並不是那麼高的工作,讓工作3年和工作8年以上的老員工來做,效果不會差太多。而且年輕人更有衝勁兒,老員工薪酬更高:無論怎麼衡量,單從企業角度出發,裁掉性價比不佳的老員工都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一個很可怕的事實:40歲失業比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高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40歲以上都是一個尷尬的年齡(中年危機)。華為優化員工事件之所以能夠被熱議,源於人的恐懼。

40-50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尤其80后這批人如果進入這個階段,夫妻兩人需要照顧4位老人,1-2個小孩,還背著房貸。如果作為養家主力的男人在這個年齡被裁掉……呃,都不敢想象這麼可怕的事情。

而且,大公司分工細膩,一個人在細分領域待得越久、就越被「體制化」,你會逐漸離不開這個體制,並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體制將你拋棄,你會在薪酬待遇上面臨極大落差,並且迷茫自己還能幹什麼 —— 如果你沒有提前為此做好準備。

講個真實的故事:

大概6-7年前,我服務於一家財富500強外企。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的上司,市場總監,在那一年他沒得到續約合同。

我個人挺喜歡這個上司,他擅長演講,擅長寫作,擅長經營人脈;在團隊管理方面,他扮演的更像是一位導師:鼓勵我們,給我們授權,讓我們收穫頗豐。儘管如此,在39歲這一年,他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飯碗。

父母年事已高,孩子還在讀書,卻在已近不惑之年時,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

來自Intel的數據顯示,美國2016年裁掉的員工中有近八成超過40歲,超過40歲被裁掉的幾率是40歲以下員工的2.5倍。

40歲,倘若沒有身居要職,那麼他的經驗通常可以被30歲的人取代,但相比之下,其薪水更高、執行力更差,生活牽絆卻更多。

企業不是做慈善,老闆始終會考慮成本收益先於情分。

對大多數人來說,40歲無疑是一道坎,尤其科技公司和新興互聯網公司,「中年危機」來得就更早了。

儘管聽到一些青年才俊聊天,目標都直指「40歲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從概率上來說,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40歲失業比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財務自由是遙遙無期的海市蜃樓,換個方向追求另外三種自由,或許更能保障下半生沒有後顧之憂。

換個方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時間自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們往往認為,只有實現財務自由,才能實現時間自由。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才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實恰恰相反。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時間自由,你才有機會利用這段時間思考個人發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後或許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職場地位的提升,收入肯定是越來越多的,然而時間卻越來越少了。除了工作,還需要抽出部分時間給年長的父母,維繫配偶的感情,留著陪伴孩子成長等等。

身份自由——化身斜杠青年

有了時間,我們可以思考未來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在職場上的角色,不應該只是某500強公司市場經理Amy、某互聯網巨頭財務經理Billy,更關鍵的是沒有了公司的光環,我們還有什麼身份?

如果這類身份越多,我們越不用擔心職場危機和失業。

我認識一位人力資源總監@小紅拖拉機 ,心理學碩士,除了在互聯網科技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總監職位外,他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碼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

如今他同時是知乎大V,《清華管理評論》、《商界評論》人力資源專欄作家,天津衛視《非你莫屬》HR 專家,馬東新欄目《國小問》創意合伙人。他在不同角色之間跨界,自我價值也得以延伸。

不一定每個角色都可以讓你變現,然而你喜歡的每個角色,都延展了你生命的寬度。

思想自由——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自由是最難的。

國內人氣偶像組合TFBOYS成員王源,不久前在聯合國發布英文演講。我看到不少負面的評價:一個小孩憑什麼上聯合國?聯合國是多麼莊重嚴肅的場合,英文口語那麼別捏,也就是他腦殘冬粉多……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對於年近40的職場人來說,最為可怕,也最為常見——他們太習慣於根據過往經驗和定式思維,給別人貼標籤。

用性感博上位的女星,被扔水池估計也很爽;

90后這幫腦殘,一言不合就辭職;

用QQ郵箱/大寶/小米,真是不到low爆了;

不信教,就是毫無信仰;

年過30不結婚,心理肯定有問題。

大部分被淘汰的職場人,都有這毛病,無法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被束縛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還洋洋自得。

在互聯網經濟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很多市場規則都被互聯網打破,不向生於互聯網長於互聯網的新生代學習,我們就一定會被他們拍死在沙灘上。

到了40歲,你覺得是財富自由更近,還是失業來得更快呢?來談談你們的看法吧!

點擊「閱讀全文」,進入3G版」密金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