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資源引流,薄弱學校成功逆襲

「新優質學校」全國有不少地方在創建,但選擇的都是辦學基礎相對較好的學校進行培育,而南京選擇了最「邊緣化」的學校。南京市教育局早在兩年前啟動了「新優質國中」創建工程,全力拉長義務教育「最短板」——選擇了46所全市最薄弱的國中學校。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利明介紹,這46所國中,在各區中都屬於「窪地」,外來務工子女生源平均佔60%以上。

那麼,南京市的做法有何「招術」呢?

真金白銀,

把資源向薄弱學校引流

「剛開始做工作,我們發現全國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大家的信心嚴重不足。」 張利明說,扶持老弱舊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名校集團化辦學。

但是,南京市教育局中教處副處長葉勇說,一個區師資等優質資源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無論是新建分校,還是直接撤併,外部包裝,改頭換面,並不能解決薄弱國中的發展困難。「有的區為了使新辦學校快速發展,聚集優質資源,不斷向公辦新校傾斜,結果『辦好了一所學校,垮下了一批學校』。」

在「新優質國中」創建過程中,市、區教育部門改變了創建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過去考核,區里自己定標準,都是大一統的考核優秀率,這讓薄弱國中很尷尬。現在市裡針對這46所國中創新考核評價標準,著重考核合格率、低分率等,在績效評估中還設立教學過程獎。」張利明介紹,每年針對「新優質國中」,考核設立一等獎10名,基本獎勵外,額外撥給每個學校100萬資金;二等獎20名,額外獎勵80萬資金;三等獎16名,額外獎勵20萬資金。「這筆錢可用於教學設施改善,我們鼓勵他們通過軟體去帶動硬體建設,而不是靠好樓房去招攬生源、成為漂亮的薄弱學校。」

同時,「新優質國中」納入各區教育部門的年度考核,各區給予薄弱學校不同資源的傾斜,比如優先安排調配優秀教師、師範畢業生去薄弱國中任教,解決結構性缺編問題,有的區還實現了優秀師資薄弱學校先挑,大部分區實現了15%的教師交流。

「輸血」變「造血」,

實現優質資源「增量」

張利明說,針對少量新建校,過去積極探索的優質資源擴大、兼并、託管,成效明顯,但對於廣大弱校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長期以來同一個模式教學,從考試、練習到教學都偏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

如何實現優質資源的「增量」,讓學生獲得最適合的教育?南京市教育局建立了市、區、校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讓46所學校掛靠在市教研室和市教科所名下,由這兩個部門分別幫扶23所學校,為新優質學校配好教師發展的「教練」,定期走訪為老師們診斷實際教學難題。

2015年11月起,棲霞區與江寧區、浦口區成立了「新優質國中共同體」,16所學校抱團發展。三區聯盟聯合市、區教研員和學科教師共同研究,獨立出卷,將考試命題的難度係數適當降低,並專門彙編與教學進度配套的習題冊,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國中校的考、練、教、補、評一體化的教學質量提升模式。2016年12月份,建鄴區、鼓樓區等4個主城區也開始建立新優質國中共同體,抱團發展。

「我們驚訝地發現,低分學生越來越少,合格率越來越高,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濱江中學校長陳世生說,降低了課堂教學內容的難度再進行適切性教學后,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正在漸漸「回溫」。

窪地整體崛起,

還需發揮「鯰魚效應」

根據統計,在46所「新優質國中」中,有1/3的學校有明顯起色,其中有些國中的中考成績,從區裡面倒數衝到了前五,有個別學校生源出現迴流。這些成績已打動了多所「新優質國中」項目外的學校。如今,不斷有學校申請加入聯盟統考,其中不乏城區學校。

葉勇告訴記者,儘管成績顯著,「新優質國中」推進阻力仍然存在,少數學校還存在「等靠要」現象,提出的改革方案大而全、大而虛,從學校到區里,都存在一些觀望心態,「個別區甚至考慮通過撤併重組等企業發展模式,一步到位地改變薄弱學校面貌,不考慮可持續性,正在給教育資源儲備和均衡布局帶來新的矛盾。」

「新優質國中」面臨的難題不僅是教學。在浦口某「新優質國中」,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約佔60%,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城市低保戶家庭子女佔比近10%,家長忙於生計無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面對類似的生源,不少「新優質國中」創建學校不斷思考如何擺脫困境,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生涯規劃指導。

張利明說,「新優質國中建設薄弱環節還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窪地崛起』將在全市國中校當中產生『鯰魚效應』,打破固有生源質量分佈,這才是『新優質國中』創建項目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本報記者 楊頻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