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代珍貴精美瓷器賞析

青花花卉紋執壺

高27.8cm,口徑7.7cm,足徑11.7cm

壺撇口,細長頸,斜肩,豐腹,下部飽滿,圈足。一側置長流,流與頸間連以橫片。另一側置曲柄,連於頸、腹之間。通體青花裝飾,口沿下飾回紋,頸部自上而下依次為蕉葉紋、回紋、纏枝靈芝紋、如意雲頭紋各一周,腹部繪菊花紋和山茶花紋,近足處繪蓮瓣紋,流及柄均繪纏枝花卉紋。壺附蓋,蓋面繪纏枝花紋。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此器造型優美,紋飾布局繁密,描繪細緻,所用菊花和山茶為當時流行的紋飾,是明洪武時期青花瓷器中的佳作。

釉里紅四季花卉紋石榴尊

高53cm,口徑26.5cm,足徑23.2cm

此罐形體高大,釉里紅髮色雖略顯灰暗,但主題紋飾四季花卉的描繪卻細膩生動。紋飾布局繁密,層次清晰,體現了元末明初瓷器粗獷豪放的藝術特色。

釉里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

高33cm,口徑8.8cm,足徑11.3cm。

瓶撇口,細頸,圓腹,平底,圈足。通體釉里紅紋飾:里口沿繪卷枝紋一周,頸部繪蕉葉紋,頸、腹之間繪變形海水、卷枝紋各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松竹梅,襯以山石、芭蕉、靈芝紋。近足處繪蓮瓣紋一周,圈足上亦繪卷枝紋。

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一個品種,燒成難度大。此件玉壺春瓶繼承元代釉里紅的燒制技術,紅呈色較純正,紋飾清晰,是明初景德鎮釉里紅之佳作。

甜白釉划花纏枝蓮紋梅瓶

高24.8cm,口徑4.5cm

永樂時期甜白釉器物是宮中主要用瓷,據1989年景德鎮明代御窯廠遺址發掘報告顯示,在永樂前期地層中98%以上的出土物為甜白釉瓷器。

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

高24.3cm,口徑3.5cm,足徑7.4cm

瓶蒜頭口,束頸,圓形扁腹。口肩連以對稱的如意耳,腹兩側正中各凸飾一乳釘紋,璧形底足,無款識。瓶口邊繪如意紋,腹部紋飾以六角星開光向四周伸展構成六邊形錦式開光,開光內繪折枝花、纏枝花、朵花、團花、江崖海水等紋飾,足邊繪朵梅紋一周。

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銅器,紋飾的題材與布局都具有西亞風格。

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

高13.9cm,口徑31.6cm,底徑21.5cm

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裡外青花裝飾。盆里沿繪纏枝花一周,內壁繪纏枝花7朵,盆底繪回紋一周,回紋內繪八瓣團花,花瓣呈變形蕉葉紋,紋內又繪暗八仙。盆外沿繪折枝花卉8朵,外壁繪纏枝花卉7朵,底邊繪變形朵花紋一周。外底素胎無釉。無款識。

此盆青花呈色濃艷,有暈散現象,為蘇泥勃青料所致。紋飾繁複生動,層次分明,是永樂時期受西亞國家金銀器的影響而創燒的一種新器型。

青花枇杷綬帶鳥紋大盤

高9.2cm,口徑51.2cm,足徑34.5cm

盤折沿,菱花口式,通體作16瓣蓮花形,盤心寬大平坦,圈足,細砂底,無款識,露胎處呈現火石紅色。青花底釉青白亮麗,厚潤透明。盤心主體圖案是一隻棲於枇杷枝上的綬帶鳥,正回首啄食飽滿的枇杷果。內壁繪石榴、桃實、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繪大小纏枝蓮花,外沿下繪海水江崖紋,外壁繪折枝菊花紋。

永樂、宣德兩朝是青花瓷器史上的黃金時代,其青花瓷之胎質、底釉、繪畫,無一不精。此盤使用永樂時由西洋進口的「蘇泥勃青」料,濃重艷麗,滲入胎骨,並有自然暈散形成的「鐵鏽斑」,手撫之有凹凸不平之感。

國內外現存傳世的永樂青花瓷,大盤往往以花卉為裝飾題材,用枇杷綬帶鳥為主題圖案的較少見,就目前已掌握的資料來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一件,天津藝術博物館一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這件最為精美。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

高38.5cm,口徑9.0cm,足徑23.5cm

燭台為八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為燭插,下層為台座,兩者均為束腰八方形,中層為連柱,形狀如酒盅倒扣。通體青花裝飾。燭插由上到下分別描繪蕉葉紋、回紋、變形蓮瓣紋。連柱飾有錦紋及纏枝花紋。台座面飾海水紋和蓮瓣紋各一周,外壁八面繪八組各式纏枝花卉。足內施白釉。底心無釉。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此八角燭台仿自阿拉伯銅器,結構複雜,裝飾華美。繪製紋樣使用的青料為進口鈷料,即所謂的「蘇泥勃青」,青花色澤濃艷,有暈散感。

燭台出現的歷史很早,遠在三國、兩晉時期,隨著制瓷工藝的發展,瓷燭台隨之出現,如三國時的羊形燭台、兩晉時的騎獸人燭台等。南北朝時盛行蓮花狀燭台。隋、唐時的燭台底座刻劃精美的花紋。到了明代盛行八方燭台,燭台上有的置蠟燭形插柱,造型美觀大方,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

高46cm,口徑7cm,背徑35cm

瓶直口,短頸,頸部凸起一周弦紋,一側飾小系。腹體一面扁平無釉,中心凹進如臍,另一面隆起,中心凸出如半球狀,肩兩側各有一活環耳。通體以青花裝飾,口沿處繪纏枝花,腹部凸起處飾海水江崖地八角錦紋,內繪纏枝花,其外圍飾纏枝花,瓶壁側面飾海水江崖紋。青花色澤濃艷,紋飾流暢自然,極富動感。

此器造型獨特,形體碩大,狀若烏龜,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摹仿阿拉伯銅器造型而燒制的,又稱「卧壺」。

青花壓手杯(花心)

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製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壓手杯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書年款和花心內書年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卧蓮圖案者,系明萬曆時期仿製。此種品質精良且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件。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鮮紅釉高足碗

高9.9cm,口徑15.8cm,足徑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滿施鮮艷的寶石紅釉,內壁為白釉,有暗雲龍紋裝飾。碗心暗刻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此碗造型秀美,鮮紅釉純凈無瑕,亮麗勻凈,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帶有永樂官窯年款的紅釉器。

高足碗盛於元代,又稱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永樂紅釉高足碗彌足珍貴,最負盛名。 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仿汝釉蟋蟀罐

高11.2cm,口徑13.6cm,足徑13cm

罐口底徑度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形底。外壁施天青色仿汝釉,釉面瑩潤,開細碎片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在明代,景德鎮窯仿燒宋代名窯瓷器始於永樂時期,仿汝釉只見有宣德時期的製品。宣德仿汝釉器有雞心碗、盉碗、菱花式洗、蟋蟀罐、盤等,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勻凈,開細小紋片,釉面橘皮紋明顯,外底多署當朝年款。

鮮紅釉葵花式洗

高3.8cm,口徑15.9cm,足徑13cm

洗通體作十瓣葵花式,敞口,淺身,腹壁近直,平底。通體施鮮紅釉,釉面勻凈,色鮮艷。口沿與腹壁花瓣出筋處顯露潔白的胎色,與器身的紅釉相映生輝。底施白釉,無款。

純紅釉瓷器創始於元代晚期,至明永樂年間完全成熟。宣德紅釉與永樂紅釉齊名,釉層肥潤,呈色鮮紅,釉面多有桔皮紋,口沿有整齊的「燈草邊」,紅白分明。器物以碗、盤、洗多見。宣德以後,紅釉趨於衰落,歷朝雖仍有少量製作,但成功者罕見。此洗憑其造型和紅釉特徵來判斷,應為稀有的宣德紅釉器珍品。

鮮紅釉描金雲龍紋碗

高8.8cm,口徑20.9cm,足徑9cm

從四個方面鑒定明代瓷器

亭頤藝術空間定製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確切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風俗面貌和技術成就。若能諳熟並善於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較可靠的鑒定方法。

對於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別是名貴品種,更應爛熟於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貴的品種,便越會有人去仿製。在鑒別中,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無須多究,便可一眼識破那些低劣的贗品;

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對那些貌似真品的偽作,經細心體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離之處,找出其細微差別;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就能善於體會各時代的不同風

格和神態,對那些維肖的仿品,便能獨具慧眼,看出其雖維肖但不維妙之處,從而窺出破綻。明初洪武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暗黑,這主要是元末明初戰爭頻繁,蘇料進口中斷,使用國產青料造成的。永樂、宣德年間瓷器製做也如明代國力一樣處於一個上升階段,尤其青花瓷達到了一個

新的高峰,史稱永宣瓷。它的主要特點是:由於鄭和下西洋,從中亞伊斯蘭國家帶回了麻離青料。在適當的火侯下,能燒成像寶石一樣的鮮艷色澤,但由於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

在掌握各時代瓷器品種的特徵及時代風貌的同時,應側重對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徵,

熟練地鑒別真偽。明代永樂年間的器型古拙秀美,當時出現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脫胎暗花盤碗,青花壓手杯之類,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遠遠不可企及的;

宣德時期造型種類明顯增多,並且製作精緻,獨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絕後之作,若不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難以仿製成功。故永宣青花器,僅見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時的仿品及民國時的贗作,除此而外其他時期少見。至於成化時期,器型惟重纖巧,大器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類,都出色地代表了當時輕盈秀致的風格,並為仿品所望塵莫及。弘治、正德時期雖器型品種不多,但卻端莊秀逸。嘉靖、萬曆以後,器型漸趨複雜,又有許多創新之作,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時期的作品未免粗糙。對於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里。

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鑒定工作更為有利。

二、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也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暈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在後代的仿品中都不能準確再現。在斷代和鑒別真偽時,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他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也很重要。

例如:

明清兩代瓷器的畫面,就與同時代的織綉、竹、木、漆、牙、玉、銅、銀等工藝品裝飾,互有影響,一脈相通;又如成化時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纏枝蓮紋,也與前朝景泰掐絲琺琅器上紋飾相同。如此等等,便可發現時代的特徵,找出共同的規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器物,都應作大量細緻的對比分析,便如永樂、宣德瓷器的纏枝蓮、海水龍、成化瓷的青花底足雙線特徵,正德瓷的迴文,嘉靖、萬曆瓷的道教畫與鏤雕工藝,康熙瓷的雙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過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決疑辨偽中,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鑒定真偽,還可根據紋飾的筆法,遠近疏密的層次,筆力纖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為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也是斷代和鑒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鑒定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凈與燒結的縝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細砂底器,露胎處均可見到金屬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紅色;另外明代胎體迎光透視,都顯肉紅色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為青白色。如以潔白細潤著稱於世的成化胎體,迎光透視顯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瑩潤光澤。

對於明代各種不同的釉面觀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觀外,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 觀察時更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釉面的厚薄,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徵。對各時代釉面的典型表現,要牢記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閃現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無色的自然開片及縮釉現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黃釉釉面所閃現的血絲狀小紅點。另外釉面的新舊光澤也可說明真偽。對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瑩潤與乾澀,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等狀態也需掌握,這也是鑒定真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常見永樂白釉器口,底邊角與釉薄處閃白和閃黃,釉厚處閃淺淡青色。永樂翠青積釉處的氣泡密、玻璃質強,明代藍釉釉面表現的灰黑色調,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現象等等。所以,造型、紋飾、款識、釉色、胎質等鑒定方法必須同時並用,方能收到殊途同歸,全面一致的效果。

明代瓷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憑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識,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覆審度其字體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易拍國際聯合上海復旦大學——古陶瓷檢測中心推出專業權威的熱釋光鑒定服務,為全國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公平,公正,便捷的檢測鑒定服務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