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創業者的發跡地,也是投資者的狩獵場。
每年三月,美國的奧斯汀都會被一股喧鬧的氣氛所圍繞。
在整整 9 天的時間裡,不同著裝、不同興趣、甚至是不同世界的人們都聚集在這個小小的城市,而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西南偏南。
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音樂節愛好者,西南偏南這個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因為不管是草莓音樂節還是張北音樂節,幾乎所有你能夠叫的上名字的國內音樂節,在面對媒體時,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做的西南偏南。
這個活在別人口中的傳奇大會走到今天已有 30 年的歷史,它的傳奇不僅僅在於它的常青,更在於它的包容和混合。9 天的時間,西南偏南將大會分為了三個部分,分別是音樂、電影和科技。除了嬉皮客,極客和影迷也同樣愛它。
當然,用單純的音樂節來形容西南偏南還是有些過於偏頗了,因為千禧年之後,西南偏南身上科技的那部分氣質就開始越來越凸顯,它甚至變成了一個社交媒體的試煉場,比方說,2007 年,Twitter 就是在西南偏南獲得自己第一批種子用戶的,2015 年,視頻直播軟體 Meerkat 也是從西南偏南開始一路爆火。
眾所周知,美國前總統奧馬巴是一個狂熱的科技愛好者,去年,為了參加西南偏南,歐巴馬甚至缺席了里根總統遺孀的葬禮。
這裡是創業者的發跡地,也是投資者的狩獵場,每年都有無數極客抱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裡。企業家 Lane Becker 自 1997 年起只缺席過一屆西南偏南,在自己的博客中他這樣寫道:
「沒有哪個活動能像西南偏南一樣,用短短 10 天的時間,就將這麼多興趣、背景和職業都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中有億萬富翁,也有 uber 司機,有搖滾明星,也有政府要員,是西南偏南讓他們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一起歡呼,一起喝醉,甚至是一起謀划著下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奇思妙想,這才是西南偏南最讓我著迷的地方。」
好了,下面我就要開始聊這個傳奇大會的故事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有關創造也有關變遷的故事,它也許並不完美,但事實上,有哪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充滿起伏,偶爾悲傷,有時爭議,經常凌亂的呢?重要的是,一個無比重要的經濟和文化的孵化器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誕生了。
1987:從夢想到現實
1986 年,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帶著熱情和夢想在美國的德克薩斯洲創辦了一份報紙,名為《奧斯汀記事報》(The Austin Chronicle)。
電影專業出身的他們天生就有一股藝術氣息,在《奧斯汀記事報》的辦公室,每天他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本地的藝術話題,在這些年輕人眼中,奧斯汀的本地樂隊,即使放在全國也毫不遜色,它們缺少的僅僅只是一些曝光而已。
於是,抱著為本地樂隊打出名聲的念頭,1987 年,時任《奧斯汀記事報》編輯的 Roland Swenson 和 Louis Black 找到了和他們有共同志向的 Nick Barbaro 和 Louis Meyers,四人在當地籌辦了一個小型的音樂節,名為,西南偏南。
據說,之所以起了這麼一個名字還是為了紀念希區柯克的經典懸疑作品《西北偏北》,而這部電影的拍攝背景正是德州。
第一年的時候,儘管沒抱什麼希望,西南偏南還是收到了 150 多個樂隊的報名請求,而三年後,這個數字漲了十倍。
看起來,這個帶著點搖滾、小眾和先鋒氣質的音樂節就這樣出名了。
當然,如果你還記得的話,Roland Swenson 和 Louis Black 在大學時學習的都是電影,所以,在西南偏南走過了最初幾年開始乏力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也是電影。
1993 年,西南偏南第一次設立了電影論壇,隨後一年,又設立了有關科技和互聯網的互動論壇,事實證明,這個決定無比正確。
Internet! Internet! Internet!
Hugh Forrest 是西南偏南科技和互聯網論壇的總負責人,他從 1989 年開始進入西南偏南的團隊工作。按 Forrest 的話說,Swenson 最早雇傭他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多麼有才華或是多麼適合這份工作,而是因為他當時擁有一台 Mac 電腦,要知道,電腦在當時還是一種類似於奢侈品的存在。
但擁有一台電腦並不能讓 Hugh Forrest 的工作順風順水,事實上,科技論壇一開始的進展並不順利,按 Forrest 的話說:「當時我們連 Multimedia 這個詞的意思都還弄不明白就必須要籌辦以 Multimedia 為主題的活動。這已經不是擁有一台 Mac 電腦就能夠解決的問題,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是將電影和多媒體混在一起辦,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完全沒有辦法讓這個全新的分支活動融入到整個音樂節的氣氛中去,來到現場的那些極客也和整個大會格格不入,最後我們只能蝸居在凱悅酒店的幾個小房間里做一些閉門討論。」
但那還是 1994 年的事情,到了 1995 年,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那一年,微軟推出了第一代圖形交互的桌面系統 Windows 95,英特爾公司也推出了運行速度能達到 200MHz 的奔騰處理器。電腦雖然仍然是一個先鋒的玩意,但正因為它先鋒,所有人都想試試。
Swenson 決定把電影和多媒體分成兩個不同的論壇來辦,他讓 Hugh Forrest 在西南偏南的場地里專門辟了一塊出來做體驗館,裡面放著已經裝好了瀏覽器的電腦,3 月的那幾天,幾乎每個進入了體驗館的遊客都不想出去。
閉幕的晚上,搖滾歌手 Willie Nelson 還為微軟唱了頌歌,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這個世界變化的真是太快了」,Forrest 在心裡想到。
然而,毋庸置疑,從那一刻起,科技就成為了西南偏南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參會者來說,會場里一切和科技有關的玩意兒都像是在變魔術,一個西南偏南的長期參會者回憶到:「那時,參加交互大會的我們還像是一群迷戀亞文化的怪咖。我清楚的記得當時有一個男孩手裡拿著一個巨大的電子設備告訴大家那是一台可以播放 MP3 格式音樂的播放器,然後所有人就瘋了,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棒的事情。」
到了 1996 年,多媒體論壇的參會人數已經達到了 1356 個,對比兩年前的 300 人,Forrest 還有些不敢相信。隔年,多媒體論壇正式更名為交互大會(SXSW Interactive),Forrest 覺得,和 Multimedia 比起來,Interactive 顯然更「互聯網」, 也更與時俱進。
最有遠見的人都在西南偏南
交互大會產生的時機其實很巧,因為千禧年前的整整 5 年,美國的互聯網經濟都是在雲端上發展的。
彼時,投資者們已經不再關心盈利,只要是與互聯網有關的項目,錢就像流水一樣湧進來。隨著網景公司的上市,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諸如雅虎、亞馬遜、思科也紛紛在美國納斯達克佔據了一席之位。一時間,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話題總也離不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
而西南偏南也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這些時代弄潮兒們一年一度的交流大會。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一種莫名的緊張感就開始瀰漫開來,2000 年 3 月 10 日,納斯達克股指達到了其頂峰 5132 點,但隨後,大量互聯網公司真實財務狀況以及高管套現的消息就被披露,一時間,股價瘋狂跳水,眾多乘風而起的公司也隨著泡沫的破裂而轟然倒塌,有些公司甚至在幾個月內就丟掉了 99% 的市值。
恐慌讓人們不再相信互聯網的魔力,以至於 2001 年到 2002 年,西南偏南的參會人數都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這對於西南偏南來說是比較艱難的一段時期,所有的董事會成員都自願減薪,為了減少裁員的人數,他們甚至推出了一項政策,既所有員工都有權利停薪留職三個月,在這三個月里,你不需要工作,但也沒有薪水。
很多時候,Forrest 都想著,要不要再堅持下去呢,這已經不是西南偏南的問題,而是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問題,作為個人又能如何呢。
「那種感覺就像是走到了隧道的盡頭,而那裡卻沒有陽光。」
2004 年,Forrest 短暫的離開了西南偏南,在那段時間,他讀了大量的心靈疏導類的書籍並開始學著冥想。
一段時間的休息讓 Forrest 喘了一口氣,他甚至覺得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
事實也的確如此,彼時,一部分經歷了泡沫並倖存下來的公司已經逐漸恢復了元氣,而對於那些仍然堅信互聯網代表了未來的人們來說,西南偏南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讓他們聚集在一起討論互聯網的場合。
就在這個時候,一股新的社交力量,博客,開始在網路上流行。許多有名的博客主都把西南偏南當成是一次集體會面的場合。而這些博客主又自然而然的吸引了一些冬粉來到這裡。
他們熱烈的討論著社區、社群和社交媒體等在當時還無比超前的概念,也從未想過,未來,他們所討論的這些東西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2005 年,Forrest 重新回到西南偏南,隔年,西南偏南的參會者就達到了史上最高的 4733 人。
所以說,哪有永恆的盡頭呢,多走兩步,陽光總會出現的。
在西南偏南,尋找下一個 Twitter
2007 年對於西南偏南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在這一年,西南偏南不僅在參會人數上延續了上一年的人氣,還發生了一件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那就是 Twitter 的爆火。
彼時,Twitter 已經經歷了 9 個月的不溫不火,來西南偏南也是想碰碰運氣。
兩位創始人 Jack Dorsey 和 Biz Stone 穿著 Twitter 標誌的文化衫,就那麼簡陋地來參展了。他們在演講廳走廊里接了 3 個屏幕做直播,實時給大家播放西南偏南的參與者們都在看什麼演講,或者正在聽什麼音樂。只要用手機簡訊將消息發送到一個指定的號碼,就能夠更新自己所發的 Twitter 內容。
於是,那一屆西南偏南,Twitter 就這樣作為一個實時的消息播報平台被人們所熟知了,僅 9 天的時間,平台上的推文數量就從 2000 上升到 60000。
後來,Twitter 的一位聯合創始人 Ev Williams 回憶到,正是由於 Twitter 在西南偏南的爆火,才讓團隊真正意識到這個產品的發展潛力,否則,9 個月的不溫不火其實已經足夠讓他們放棄這個產品。
所以說,如果沒有西南偏南,或許也就沒有了後來的 Twitter。
當然,Twitter 的爆火也開始帶動著西南偏南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媒體面前。從那以後,西南偏南對於創業者的意義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極客春假,而是一個搭載著一炮而紅可能性的創業孵化器。
從那以後,每年春天,都會有大量投資人一股腦的湧向奧斯汀去玩一個名叫尋找「Twitter」的遊戲,而西南偏南就是他們的狩獵場。無數初創公司在這裡發跡,而它們的神話故事反過來又將使西南偏南受益。
2009 年,西南偏南交互節的參會人數終於正式超過了音樂節。
這也代表著小眾先鋒的極客文化終於開始在西南偏南成為主流。此時,極客已經不再是獃子的象徵,像喬布斯和扎克伯格這樣的人,它們的影響力也絕不比任何一個搖滾明星差。
更成功,但也要更專業
毫無疑問,西南偏南成功了。而在這份軍功章里,交互大會又絕對是其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部分。
從 1994 年到現在,Hugh Forrest 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讓交互大會從無到有,又花了整整十年,讓它從小眾走到主流。
這並不是只靠堅持就能完成的事情,事實上,它的背後是有無數枯燥和瑣碎的流程支撐的。
人人都想在西南偏南上成為下一個 Twitter,但想要成為 Twitter 卻並不簡單。
每年都有 3000 多個組織報名參加交互大會,但最終能夠入選的也僅僅只有 600 余家。
忘記那些一時興起並一炮而紅的神話故事吧,想參加西南偏南,首先,你需要提前半年提交申請,直到八月,提案才會公布在網上供大眾投票,而到了十月,你才能知道最終的結果。
很多公司都會提前整整一年來準備這個提案,因為對西南偏南來說,內容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必須要保證你的演講內容足夠前瞻。
寫提案本身也是個技術活,西南偏南對提案的每個部分都有嚴格的標準,比如說,標題必須在 50 個字元之內(大約 8 個詞),而如何讓人們在看到如此簡單的標題后還產生閱讀慾望,就是參會者要思考的問題了。
而之所以把篩選標準弄得這麼嚴苛,主要還是出於質量的考慮,在 Forrest 看來,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提前半年準備一個活動,起碼證明他們有實力,也有決心把這件事情做好。
這一點極客公園其實深有感觸,因為一直以來,我們也堅信,內容才是最能體現一場活動價值和可持續性的參考指標。把控內容就是把控大會質量,如果參會者的演講內容足夠前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實也是為他自己造勢,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西南偏南也歡迎有著不同背景,不同觀點的參會者來和大家分享。
遺憾的是,過去 10 年,在西南偏南的舞台上,有一類人的身影卻鮮有出現,那就是創新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許多初創企業尚未在海外市場施展拳腳,另一方面或許是整個西南偏南的議程及其龐雜,企業找不到合適的路徑、也缺乏動力去西方主流文化的舞台上發聲。
但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讓世界矚目的地步了,西南偏南也十分希望能在奧斯汀聽到創新者的聲音。
今年,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出現在世界面前,也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能為世界帶來怎樣的新可能,極客公園和西南偏南進行了一次深度合作。
我們會在西南偏南的主議程中專門辟出一天 China Gathering @ SXSW 2017,讓企業也可以在全球頂級的舞台上與國際主流對話,包括摩拜、知乎和暴風科技等企業都會出現在這次的活動中,而極客公園作為這次 China Gathering 的唯一合作方,也希望能夠紀錄下這次寶貴的軍團首秀。
期待這個 3 月。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xiangyunqi@geekpar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