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台式機才是PC領域的老大,只是受限於其笨重呆板的造型,被筆記本端了老窩。然而,筆記本在風光了幾年之後也遭遇瓶頸,差點被平板電腦抄了後路。如今的PC領域則是百家爭鳴,台式機、筆記本、PC平板二合一、純平板、迷你電腦、一體電腦.....看起來就暈。
智趣狗前不久和大家分享了不同價位筆記本和遊戲本的選購思路,咱們今天的目標則是比筆記本還要小一號的存在,也就是各種形態的電腦棒和迷你PC之類的東東,看看它們到底靠不靠譜。
*********迷你電腦棒*********
顧名思義,電腦棒就是一種裝進了電腦的棒子,其產品形態好像超大號的快閃記憶體盤,裡面的主板上嵌有處理器、內存、eMMC(存儲)、無線網卡(支持藍牙)和其他硬體晶元,並預裝完整的Windows 10系統和相關軟體。
電腦棒的一端通常都是HDMI輸出介面,可以直接接駁在顯示器、液晶電腦、投影儀等顯示設備上。同時,電腦棒兩側也會預留USB和讀卡器等插槽,方便接駁鍵盤滑鼠等擴展外設。還有一些電腦棒除了提供HDMI以外,還會添加Type-C介面,可通過轉接器轉成第二個HDMI,從而同時接駁兩個顯示設備實現雙屏顯示。
電腦棒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畢竟它將一部完整的PC壓縮到了快閃記憶體盤一般大小的存在。實際上,如果我們深入探究電腦棒的內部結構,你就會發現它也「不過如此」了。
火眼金金看電腦棒
電腦棒的處理器大都是Atom家族,包括22nm的Bay Trail平台(如Atom Z3735)和14nm的Cherry Trail平台(如Atom X5-Z8300),售價多在千元以內。
當然也有例外,英特爾旗下的頂配Compute Stick電腦棒採用了酷睿M(Skylake)平台,只是價格就要2400元起步了。
看到這些處理器平台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沒錯,Atom是一種可以被塞進7英寸平板電腦中的存在,本來就是專門為無需風扇輔助散熱的超輕薄PC量身定製的超低功耗平台。而電腦棒,我們則可將其理解為去掉了屏幕、電池、揚聲器等部件,並將主板和其他晶元壓縮到最小的平板電腦,技術含量也就那麼回事。
電腦棒要怎麼選
決定電腦棒性能的核心就是其所搭載的處理器型號。時下可以買到的電腦棒幾乎都搭載了Atom X5-Z8300或Atom X5-Z8350,後者的主頻更高,性能略有增加。此外,電腦棒的內存多為2GB起步,更高價的產品則多以標配4GB內存為賣點。從體驗來看,小編也推薦大家選擇4GB內存的型號,確保程序多開時系統的流暢度。
就電腦棒這個形態的產品而言,小編不建議大家遵循「以小為王」的選購思路。同樣是Atom X5-Z8350,哪怕將它塞進11.6英寸的平板電腦里,在沒有散熱風扇的前提下也非常容易出現因過熱而降頻的問題。電腦棒內部的空間更小,在較高負載下的散熱壓力可想而知。
因此,體型稍大一些的電腦棒意味著散熱空間更充裕,很多品牌還會在電腦棒中加入一個超迷你的靜音風扇,可以提升電腦棒內部的空氣流通效率,減少處理器過熱而降頻的機會。總之,在配置和價格相近時,額外配有散熱風扇的電腦棒是更可靠的選擇。
像英特爾Compute Stick這種可選武裝酷睿M的電腦棒,小編並不推薦大家盲目選購。酷睿M的性能雖強,但其發熱量也遠非Atom處理器平台可比。雖然Compute Stick也內置風扇,想讓酷睿M長時間滿血運行也是一種奢望。電腦棒的意義就是將PC壓縮到極致,是一種可以掛在鑰匙鏈上的存在,性能夠用即可。如果真的希望一款性能較強的迷你派,那迷你PC盒子也許才更適合你。
*********迷你PC盒子*********
相信大家都用過電視盒子吧?採用同樣的形態設計,並改用X86處理器平台和Windows系統的設備,就是迷你PC盒子了。它們的體型有大有小,小的可以塞進牛仔褲口袋,大的通過挎包也能外出攜帶。無論如何,迷你PC盒子總是要比基於標準ITX主板打造的「小鋼炮」們要輕盈小巧很多。
入門之選:電腦棒的進階形態
一套完整的PC平台既然可以被塞進快閃記憶體盤大小的空間中,容納於類似電視盒子一般巴掌大小的空間里自然更是不成問題。迷你PC盒子可以藏在顯示器或液晶電視背後,或是通過VESA背架直接固定在顯示設備的后蓋上,接上HDMI和鍵鼠就是一台標準的電腦。
和電腦棒相比,迷你PC盒子在硬體平台的選擇上顯得更為「活分」,它們不僅可以選擇以Atom X5-Z8350為代表的Cherry Trail平台,也能選用和Cherry Trail同一時期的Braswell平台(如賽揚J3160),較新的產品則會搭載英特爾最新的Apollo Lake平台(如賽揚N3450),高端的型號能武裝英特爾移動版中的U系列酷睿處理器(如i5-6200U),少數發燒產品更是將台式機處理器塞進其中。
當然,迷你PC盒子的硬體規格越高,它們的體積自然也會成倍增長。想獲得巴掌大小且能藏於口袋的超迷你身材,那就只能選擇超低功耗平台,以犧牲性能為代價實現瘦身;想獲得媲美主流筆記本的性能,那就只能適當「增肥」,想外出攜帶就只能委身包包里了;至於想媲美台式機的性能?不是不可以,但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開銷了。
如果說選電腦棒可以不在乎性能,只是用於臨時性的處理文檔表格、上網衝浪等,那在選擇迷你PC盒子時我們就需要對性能提出一定要求了,比如至少可以流暢運行《英雄聯盟》。
在這裡,小編向大家推薦搭載Braswell或Apollo Lake平台且標配4GB內存的迷你PC盒子,它們能將表面積壓縮到和一款6英寸手機般大小,並把價格控制在千元左右。只是低於千元的產品大都選用eMMC作為存儲模塊,只有少數產品會預留SATA,mSATA或M.2插槽用於加裝HDD/SSD擴容。
對了,如果你有拿迷你PC盒子打遊戲的需求,請優先考慮內置散熱風扇的產品,採用被動式散熱模塊設計(就是只有散熱片無風扇)的產品都存在處理器易因發熱而降頻的隱患。
主流之選:以NUC為標杆的產品們
如果你需要迷你PC盒子擁有不遜於筆記本的性能和擴展能力,TDP達15W的U系列酷睿處理器就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指標了。而這種性能級迷你PC盒子的代表,則是以英特爾NUC為標杆的產品們。
NUC是英特爾旗下的迷你PC品牌,也是此類產品的絕對標杆。NUC總能第一時間用上英特爾最新的處理器平台,也因此造就了型號多、規格混亂的問題。
想辨別NUC版本其實很容易,其具體型號NUC7ixxxx就代表採用七代酷睿、NUC6ixxxx就是六代酷睿、NUC5ixxxx為五代酷睿。需要注意的是,官方版NUC屬於准系統,即只提供板載處理器和無線網卡,內存和硬碟需要用戶自行搭配。只是很多網商會直接提供已DIY好的NUC現貨,可以買來即用。
此外,NUC同樣有搭載超低功耗賽揚處理器的入門版,起價也只有千元左右,雖然性價比不如國產同價位的迷你PC盒子,但品質和質量更有保證,適合預算相對充裕的用戶選擇。
此類產品均配備至少2個硬碟擴展位,可自行升級內存、無線網卡等硬體,綜合性能可以滿足家庭和企業日常的娛樂和辦公所需。只是為了容納相對豪華的散熱模組並為硬碟預留出足夠空間,NUC類的迷你PC盒子體積至少都達到了2個手機包裝盒般大小。但即便如此,它們也要比傳統意義的筆記本和ITX主機更小巧別緻,找個顯示設備就能瞬間進入工作狀態。
NUC形態的迷你PC受限於體積,無法容納獨立顯卡晶元,所以遊戲性能始終是它們的硬傷。如果你比較看重3D圖形處理能力,NUC旗下最新的NUC7i5BNK(搭載酷睿i5-7260U,15W TDP)和NUC7i7BNH(搭載酷睿i7-7567U,28W TDP)應該很適合你,它們都集成了Iris(銳炬)Plus系列核芯顯卡,性能不會遜色NVIDIA Geforce 940M級別的獨顯太多。
當然,這種性能級的迷你PC也並非NUC的天下,以索泰ZBOX、惠普幻系列Elite Slice和技嘉BRIX系列為代表的迷你PC同樣具備一流的可靠性和較為強悍的性能。其中,索泰ZBOX產品線非常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處理器平台,各種體型的產品都有。
惠普Elite Slice的特色在於在迷你身材中武裝了台式機處理器(如酷睿i3-6100T,性能比七代U系列酷睿處理器更強),且具備模塊化組合的能力:用戶可以另購光碟機和音頻等模塊,將它們與Elite Slice主機堆在一起獲得更豐富的功能。
技嘉BRIX的特色則在於規格向NUC看齊,同樣存在從五代酷睿到七代酷睿處理器平台的諸多型號,可選範圍很大,可以作為NUC之外的補充。
好消息是,很多不太知名的國產品牌也紛紛推出了類似NUC的迷你PC類產品,而且起價普遍不足2000元,雖然它們大都選用了趨於淘汰的四代酷睿處理器(如i5-4200U),但性能也遠非Apollo Lake平台可比,適合希望少花錢又不想妥協性能的用戶考慮。
1799元的Remac MiniPC-H1,搭載i5-4300U,點擊查看試用體驗
頂級之選:不輸台式機的存在們
前面提到了,迷你PC盒子中也有不遜於台式機的存在,足以流暢駕馭VR體驗。這種發燒級迷你PC盒子的代表包括Alienware ALPHA系列和索泰Zbox Magnus系列,它們都擁有2L左右的(相對)小巧機身,並搭載英特爾第六代台式機處理器(如i5-6400T)。
其中,Alienware ALPHA的顯卡可選AMD Radeon R9 M470X或NVIDIA GeForce GTX 960,雖然GTX960為台式顯卡,但GPU和顯存晶元都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索泰Zbox Magnus的特色則是顯卡可選GTX1060或GTX1070,只是顯卡採用了MXM插槽(屬於筆記本用的移動版),性能較同型號的台式顯卡略有縮水。
但即便如此,這兩款迷你PC的性能也足夠讓絕大多數玩家滿意了。唯一遺憾之處就是價格高昂,Alienware ALPHA起價5999元,而Zbox Magnus的准系統版起價(不包含內存和硬碟)就達到了6599元。
*********稍大一點的遊戲盒子*********
迷你PC雖然可以將身材壓縮到極致,但卻很難獲得太過強悍的遊戲性能。如果你此類形態產品的精巧別緻,同時還能接受再大一些的「盒子」,那現階段我們其實還有更多選擇。
比如華碩M80飛行堡壘S就是一款稍大一點的「遊戲盒子」,其體積約5L,雖然比Alienware ALPHA和Zbox Magnus大了一圈,但結合2.2kg的重量依舊較為輕便。該產品的特色是搭載了移動版的七代酷睿i5-7300HQ和GTX1060獨顯(GPU直接封裝在主板上),並擁有不遜於台式機的豐富介面。
此外,騰訊TGP BOX家族成員同樣屬於「遊戲盒子」的定位。其中,刀鋒X3/X5主打性價比,只是GTX750Ti的性能有些落伍,駕馭最新單機遊戲會有些吃力。
微星海皇戟和華碩ROG GR8Ⅱ則武裝了GTX1060,而且還都是標準PCI-E介面的台式顯卡哦,這意味著這兩款遊戲盒子日後可以自行升級同長度和功耗的新顯卡,DIY潛力遠非前文提到的迷你PC們可比。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迷你PC領域的產品們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迷你PC的起價比筆記本更便宜,而性能又有機會單挑台式機,是一種用於「補位」的PC類設備,非常適合家庭和企業用戶選擇。當迷你PC遇到任意一款顯示器並藏於其背部,該顯示器就能變身類似一體電腦的存在,可有效減少對桌面空間的佔用。
不知道你更喜歡哪一種形態和價位的小PC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