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陸恢復高考40周年|其實台灣也曾是"一考定終身"...

每年6月,大陸人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聯考」。

從1977年恢復聯考以來,聯考這根「指揮棒」就讓多少莘莘學子十年寒窗,瞄準聯考一役。這根「指揮棒」對從1977年的「過來人」而言,是「改變命運」的「指揮棒」,但隨著大陸社會的多元發展與時代進步,這根「指揮棒」「一錘定音」的作用也在悄然改變

這是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聯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資料照片)。

2017年是大陸聯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海、浙江為代表推進的改革試點正在探索完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為「不拘一格選人才」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其內容的變化折射出社會改革發展的腳步,制度的改革印證著時代的進步。

而在台灣,2001年以前的「大學聯考」也是「一考定終身」。但2002年起,島內取消了統一的一年一度「大學聯考」,改為「多元入學」方案有了「學測」和「指考」兩次考大學的機會,因此壓力減輕了不少。

曾經的

"聯考"

長相酷似大陸聯考

2001年以前,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和大陸的聯考異曲同工,由台灣教育主管部門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負責各大學招生,考前臨時召集部分大學教授統一出題,於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統一考試;接著統一閱卷、分發成績,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填報志願,各個大學則根據考生志願錄取。

考試內容則分為理工、文學、醫農和法商四組,其中語文、英語和數學為必考科目,理工組加考物理、化學,文學組及法商組加考歷史和地理,醫農組則加考生物、化學。

與大陸一樣,這三天也是每個考生家庭最重要的三天。如今,「聯考」已成為不少台灣人青春的記憶。2002年,台灣取消了統一考試,改用以「學測」「指考」為主要依託,兼有「繁星計劃」「推薦甄選入學」「特別身份學生優待入學」等方式。

所謂

"學測"

類似大陸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

2002年,台灣大學入學考試改革方案出爐。此後,每年1月底或者2月初,島內舉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不分組別地統考語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科。

這有點像大陸幾年前興起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是大學正式招生之前錄取的「提前批」。「學測」的考試內容是課本的基礎知識,不做過度延伸;題型基本全是選擇題,不會產生主觀題閱卷評分的偏差。

所謂

"指考"

簡化版的「聯考」

如果錯過了「學測」,或者成績不盡如人意也沒有關係,可以再熬半年,迎接7月1日至3日的「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指考」視各類組選考六至十個科目。這是一個簡化版的「聯考」,有語文、英文、文科數學、理科數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十科,學生可以自行依據專長選擇其中的部分科目參加。各大學在錄取學生時,再按照不同學科的需要乘以加權百分比,分別計算報名學生的排名以決定最終結果。

除了一年兩次的考試機會之外,還有「甄選入學」和「繁星計劃」等方式。「推薦甄試入學」一般在4月至5月,是為了尋找具備特殊能力卻又偏科嚴重的「天才」,此種方式被台灣各大高校普遍認可。「繁星計劃」則是為了消除南北部、城鄉間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台灣頂尖高校從中下層高中錄取了一批原本沒有任何希望上好學校的學生。

這些多元入學的錄取手段,基本上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島內學生受高等教育的權力,極少出現對優秀人才的遺漏和錯失現象。

兩岸聯考雖在制度上存在差異,但其目的都是為了選拔出最合適的青年才俊,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今天,大陸近千萬考生將走進考場。雖然,一張張考卷早已不是決定個人前途命運的唯一憑證,更不是成長成才的唯一鑰匙,但它依然寄託著莘莘學子不負青春的誓言,寄託著國家和民族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內容源自川越海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