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供應鏈之爭后,醫藥電商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醫藥電商近期動作不斷,正開足馬力增強自身實力。

今年以來,動脈網()就曾報道過:未名企鵝宣布數千萬A輪融資、七樂康布局「互聯網醫療綜合體」並獲融資、藥師幫完成1.1億人民幣融資、1葯網與碧生源達成戰略合作、健客與多家葯企、保健品廠商達成合作等。

醫藥電商們紛紛選擇在今年積極布局供應鏈、拓展醫療服務及引入資本助力,註定了今年是醫藥電商發展的「分水嶺」之年,對市場和用戶的爭奪將進入白熱化狀態。針對處方葯網售限制、醫保對接、專業服務欠缺等幾個薄弱點,醫藥電商選擇從供應鏈、互聯網醫院、移動醫療、線下藥房等方面突破,既有「曲線救國」的迂迴,亦試圖構建不同於線下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是醫藥電商生命線

阿里健康天貓醫藥館總經理康凱接受動脈網()採訪時曾說,醫藥電商的本質即為電商,尤其是是在其他領域的電商都已經發展成熟之後,醫藥電商可以從其學到不少經驗,比如供應鏈、營銷、管理、成本控制等等。

縱觀電商的發展歷程,即證明供應鏈是電商生命線的過程。從早期的C2C交易,到現在作為主流的B2C,最根本的就是供應鏈的變化。在自發的C2C交易當中,最不能受控制的就是商品交易的品質,而互聯網最適宜推廣複製的是標準化的東西,即意味著交易標的在質量價格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就促使電商商品往更高標準化的路徑上遷移,企業而非個人能夠始終保持這種一致性,採購的一致性(或有平台能夠驗證交易標的屬性並認證)又造就了企業或平台的口碑並形成品牌。亞馬遜、阿里、京東都遵循此發展路徑,其豐富的產品、標準化的交易流程同樣適用於醫藥電商。

從醫藥電商的角度來說,最容易受到用戶質疑的一點是,藥品質量是不是可靠。如何解決,從供應鏈入手同樣是不錯的選擇,表現形式就是多樣化的「正品聯盟」和戰略協同計劃。業內最早開始「正品聯盟」嘗試的是1葯網,當時即拉來不少大型醫藥工業企業為其背書,東阿阿膠、匯仁、白雲山和黃等,此後這一聯盟又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涵蓋隱形眼鏡、保健品等多個領域。

醫藥電商引入工業企業、強化供應鏈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豐富產品品類以滿足用戶需求。同為零售渠道,醫藥電商與線下藥店相比服務對象並無差異,而藥店的高滲透率、高覆蓋率、高連鎖率已經讓用戶沒有多少理由去線上購買,並且醫藥消費不同於服裝等快消需要那麼多的個性化及自主性,即「創新」的可能性不大,醫藥電商可以發力的點在於藥品種類的豐富性。

一般而言,藥店常備SKU(藥品種類)在2-3000個,主要是囿於庫存和管理成本的限制,而理論上來說,醫藥電商在SKU擴展上並無天花板。從幾家前列的醫藥電商公布的數據可知,其SKU達到或超過50000+。很大程度上,用戶是在線下找不到某款藥品的情況下才選擇醫藥電商這一渠道(某諮詢機構的調研,顯示這部分用戶有很大的比率)。

供應鏈是醫藥電商的生命線。首先是與醫藥工業的廣泛合作為醫藥電商自身背書,創造了品牌;其二是廣泛的合作有助於擴充上架產品的品類,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用戶選擇醫藥電商的理由。

醫藥電商急需構建差異化

醫藥電商的C證,最早只能由連鎖零售門店作為主體才可申請,意即電商原本是作為線下零售的附庸存在,這也決定了二者之間巨大的不對等性,最沉重的兩道「枷鎖」由此而來——處方葯、醫保。

事實上看起來「優先順序」更高的零售門店,在處方的獲取上同樣不佔優勢,「以葯養醫」的醫療體制之下,醫院跟零售渠道的藥品分銷比例約在八二之間。且不說處方葯和OTC藥品誰利潤更高的問題,僅數量一項,線下門店即天然佔有劣勢。傳遞到網上藥店,時效性、專業性較連鎖門店又有不及,市場情況可想而知。據相關統計,2016年藥品終端市場規模14552億,零售藥店銷售收入3377億,B2C醫藥電商286億,醫藥電商相比藥品零售市場10%不到。

數據說明:據市場調研及行業報告資料整理

在政策推動下,醫改持續深入,處方開閘或成為醫藥電商業務拓展的重心。迎戰處方外流,有三個方向可以選擇,線下藥店、DTP藥房、互聯網醫院。線下藥店的問題是只能服務基於地理位置的對象,但如果信息化得當,即可大範圍的提升服務範圍以擴充服務對象,初步的設想可為「店倉」一體模式,即作為區域配送的倉庫,可提高單店的利用效率;DTP藥房是比較新的概念,即專門售賣創新葯、進口葯,其實也非常適合以互聯網模式來做;其三是互聯網醫院,在習大大在烏鎮互聯網大會為互聯網醫院背書之後,互聯網醫院得到了飛速發展,遠程醫療作為最普遍的接入形式,可通過藥店的視頻通訊設備、手機APP、網頁等有效聯通醫患,並開具處方,包括阿里健康、1葯網、健客、七樂康等醫藥電商均開始發力互聯網醫院,原因即在於增強專業服務能力和處方獲取。

醫保方面,在國內異地結算尚未成功推行的情況下,醫藥電商對接醫保可能不太現實。不過亦有兩個突破口,PBM和商業醫保。醫保控費一直是醫改重點,PBM或可醫藥電商留下發力空間,醫藥電商切入這一領域有系統的積澱,即藥品數據和藥品消費數據,並可利用與醫藥工業企業的良好關係介入到商保方案設計當中去,作為醫藥消費上下游的承接者。

對工業企業來說,在工業企業-代理商-零售模型當中,對市場情況的判斷較易出現失真,在工業企業-電商模型當中,很容易追蹤消費數據和產品流向,獲得市場反饋數據,對產出過程有一定的指導價值,或能成為其積極擁抱電商的原因。

未來可能回歸線下

資本一直是助力醫藥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下能夠實現盈利的醫藥電商企業並不多,無論是純醫藥電商還是平台類醫藥電商或上市公司控股的醫藥電商,成本和營收之間的平衡點很難達到。在此背景之下,資本的持續注入能夠幫助醫藥電商企業增強自身實力同時積極「破局」。

晟睿諮詢合伙人陸晟長期觀察醫藥電商行業,對資本助推醫藥電商發展提出了幾點設想。他認為現在醫藥電商對線下的滲透尚淺,未來線上線下一體的業務模式或更能在市場競爭中展露頭角。

陸晟解釋,細數現在活的較好的幾家醫藥電商,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陣營,互聯網公司和零售連鎖基因。互聯網公司強調快速布局和C端用戶的拓展,營銷上比較佔優勢;零售連鎖把電商業務作為補充,主要重心還是放在線下的收併購,比如一心堂、老百姓這種,一年能收幾百家店,但是針對電商的資源投入相比之下就少很多。如果零售連鎖和互聯網基因的公司能夠合作,線上線下一體的發展模式才會產生「化學反應」。

合作方式上,可能包括零售連鎖引入互聯網團隊或者直接併購相關企業,或者二者深度合作,在業務層面進行聯合運營。

「實際上還是資本主導的一個過程,去年以來幾家醫藥電商屢爆巨額融資,累計融資有數家都超過10億,在沒有清晰盈利支撐的情況下,這種融資不可能繼續進行下去,更別談登陸資本市場,擁抱零售連鎖的資本力量是不錯的選擇。」陸晟認為,醫藥電商資本引入更傾向於行業資本,大型零售連鎖有較強的資本實力同時可以有效接納業務,會成為醫藥電商融資之外的另外一個選擇。

陸晟提到,其實醫藥電商的發展可以參考美國,對標企業為沃爾格林,既是全美最大的零售連鎖,同時也是最大的醫藥電商,它一開始也是零售起家,在發展過程當中既自己內部孵化了電商業務也併購了好幾家醫藥電商,最後才成長為全美第一的體量。

從行業綜合情況來說,美國醫藥電商和零售渠道之比約為3:7,相較之下醫藥電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如果能夠把握線上線下的優勢結合起來,其實是雙贏過程。

「現在都在講『新零售』,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協同,醫藥零售也一樣,傳統連鎖積極擁抱互聯網,醫藥電商回歸線下,演變為醫藥新零售。」陸晟總結說。

文|高康平

微信|changyoudashijie

添加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後台發送關鍵詞即可獲得相關好文!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醫療創業三年,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惶恐?

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