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夏天,相信會有一大波人愛上洗冷水浴,因為冷水浴讓人感覺舒爽清涼。甚至有人會選擇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浴,他們認為洗冷水浴可以起增強抵抗力、舒筋活血、防衰老等作用。
何謂冷水浴呢?利用低於皮膚溫度的水對身體進行沖洗、淋浴或是浸泡,最適宜的冷水浴水溫是20℃。適宜的冷水溫度刺激著皮膚血管一舒一縮,增加血管彈性。
既然冷水浴如此好,有人不適合洗冷水浴嗎?答案是肯定的!
什麼病人不能洗冷水澡
心臟病
由於冷水澡可令血液急速流向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加重,因此心臟病患者不適宜洗冷水澡。突然而來的冷刺激造成神經激素調節系統分泌激素,這種激素有可能使心臟基礎性疾病患者的心肌、血管造成損傷。
高血壓
洗冷水澡時皮膚接觸冷水后,血管迅速收縮,血液湧向內臟和深部組織,本就高血壓的患者這時血壓就更加高了。繼而有可能引發中風、昏迷、腦血管出血等狀況。
坐骨神經痛or其它神經痛
有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是由於經絡阻滯、血氣不通,冷水屬寒會加重血氣流通不暢。坐骨神經痛或是其他神經痛患者洗冷水澡后,導致神經受寒,疼痛感會更加強烈。
氣血不足
由於血氣不足因此很多女性怕冷,她們對低溫耐受力差。如果洗澡的冷水是地下水,即便是盛夏,水溫也是比較低,寒氣容易侵入體內。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癥狀。尤其是哺乳期、懷孕期、月經期內的女性,一旦用冷水洗澡不僅對健康不好,甚至引發婦科疾病。
什麼時候不適宜洗冷水澡
1.幼兒、經期或是孕期內女性和60歲以上的老人不適宜洗冷水澡。
2.由於運動後身體發熱使身體的毛孔血管擴張散熱,因此運動后不適宜進行冷水澡。
3.性生活時身體血液流動加快、出汗增多、心跳加速、胃腸蠕動增強。如果在這活動結束后,喝冷飲或是洗冷水澡都會對身體造成刺激。
4.冷水會使胃腸血液流量和消化液分泌減少,因此吃飯前後都不應洗冷水澡。
如何正確洗冷水澡
1.冷水的溫度不宜過低,控制在5℃到25℃之間。
2.洗澡的時長不宜過長,一般在10分鐘左右,但不可超過半小時。
3.洗澡前可作熱身,可以用手搓揉皮膚,使皮膚稍微發熱。
4.洗澡時應先沖洗四肢,最後才能沖洗胸部。
5.冷水澡完畢后應注意保暖。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客健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