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一哭你就妥協,這些無形的溺愛你佔了嗎?

冬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皮魯去朋友家串門。回到家裡后,皮魯突然發現一直攥在手裡的一塊糖果不見了。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他家沒有這樣的糖果。發現糖果沒有了之後,皮魯著急地哭了起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並承諾第二天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玩具。但是,皮魯沒有妥協:「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魯打著滾哭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式」搜尋。眼看到了午夜12時,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於硬著頭皮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經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歇斯底里,預兆了未來災難的來臨……

皮魯長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裡,皮魯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說:「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皮魯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地包圍著,直至失去了理性……

——摘自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的著作

《父母手記:教育好孩子的101種方法》

何為溺愛?其名詞解釋就是過於寵愛,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但在哈哈醬看來,溺愛是父母失去理智,會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不要覺得哈哈醬說得過於誇張,自古「慈母多敗兒」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文章《溺愛的心理真相》中,講到溺愛分兩種——包辦型溺愛和放縱型溺愛。包辦型溺愛已夠糟糕了,但與包辦型溺愛相比,放縱型溺愛的危害更為嚴重。

這是因為,一般來講,包辦型溺愛培養出來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別人,也遵守法律和倫理道德,他們只是喪失了自我。但相反,放縱型溺愛會培養出「他人的地獄」和「社會的敵人」,在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們不尊重父母,輕視別人,也無視法律和倫理道德,他們只想肆意而為。

可以這樣講,包辦型溺愛中,父母將孩子當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複製品,而在放縱型溺愛中,父母自願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揮。在放縱型溺愛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卻要惟命是從。

這是一種顛倒的愛,是一種最為懶惰的愛,也是最不利於孩子自我成長的愛。

曾經有家長在後台很急切地給哈哈醬留言:我家孩子沉迷網游怎麼辦?我根本管不了他,說什麼都不聽!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迷戀電子產品,沉迷網游怎麼辦?方向是肯定的——立即終止,不拖泥帶水,藕斷絲連。但是現在的家長很難做到這些,因為家裡只要一拔網線,或者是不給手機,孩子就絕食,跳樓,鬧自殺,把「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全做個遍,甚至很多孩子將自己年輕的生命停在了這裡。

家長就心軟,就妥協,最後以孩子勝利告終。等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待父母毫無人情,除了要錢沒有其他任何交集時,他們才後悔:我怎麼就生了這樣一個孩子呢?

我怎麼就生了這樣一個孩子呢?

然而,孩子管不住,往往是從這樣一些事情開始:不按照孩子意圖來,孩子就哭鬧;父母再不滿足,他們就不吃飯;然後發展到生氣、吵架,最後到絕食、自殺。為什麼?因為在孩子和成人的交流試探中,他們已經掌握了大人的一個死穴——父母們教育的功利性過於強烈,常常為了眼前小的目標,而將一些原則性東西給忽略了

比如一個最小的問題——吃飯,你看很多媽媽做得很辛苦,孩子吃飯她們捧著飯碗追著孩子喂,從樓上到樓下,從屋裡到屋外。我親眼看見一個媽媽,捧著飯碗追了半個小時,孩子還是沒有把飯吃完。孩子不僅不吃啊,還撒著嬌說要這要那。「寶貝乖,吃一口啊,就吃一口。」為了孩子的健康,她們就只有求孩子了。孩子一時高興,就上來吃一口,不高興,媽媽又沒轍了。到最後,都用一個簡單而愚蠢地辦法和孩子講條件:如果寶寶把飯吃完了,我們就……

其實,孩子不吃飯,這不是一個條件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只要孩子不是因為生理上的原因吃不下飯,我們就不必要求孩子。我們首先得讓孩子明白:身體是你們自己的,吃飯是你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到了一歲半左右,你們必須自己吃飯;不吃飯,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代替,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彌補,到時候你們肚子餓了,或者說肚子痛了,沒有人能夠幫助你。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人對我們人最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那麼低聲下氣,吃飯還用得著求孩子嗎?他們從來就不央求,開飯的時間到了,孩子高興就跟著父母一起吃飯,時間過了,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因此他們的孩子,不吃就餓著,甚至餓出病來,家長也不追著喂。因此在美式教育下的孩子,無論是因為營養不良枯瘦如柴的,還是因為過吃過飽肥胖臃腫的,他們很早就知道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父母們卻硬不下心腸這麼做。因此,儘管我們的孩子吃得比人家老美的好,營養也很全面,可就是在自立、負責上,總比不上人家。這怪誰呢?

關於溺愛的真實事例

76歲的老人殺死了自己兒子

2003年11月2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社會記錄》首播的一個調查——《他為什麼殺死兒子》。調查里說一個76歲的叫惠世全的老人,3年前把自己親生兒子惠力殺死了,因此惠世全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執行。

《社會記錄》記者問他:「您把兒子殺了覺得後悔嗎?」

他充滿怨恨地說,這一輩子,不是他殺死兒子,就是兒子要殺死他。

在惠世全身上有五處傷痕,其中有三處刀傷是兒子惠力留下的,比戰爭留在他身上的痕迹還多。惠世全是一位老紅軍,從13歲起他就參加革命,是當年的紅小鬼,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可謂身經百戰。一個從小參加革命歷經無數戰鬥的老人,可能怎麼也沒料到,他人生的最後一場惡戰會爆發在他和他的親兒子之間。

2005年惠世全進監獄服刑了,那時候他是79歲。等三年刑滿釋放的時候,他已經滿82了,他說自己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我們無法想象,這位被孤獨和悔恨陪伴著的父親今後會怎麼生活,也不知道除了悔恨,他還會想些什麼?在談話中他不願意在這上面多停留,一談到兒子的死,他就會背過臉。

央視記者深入調查了惠力的成長過程,發現禍根其實是在惠力小時候就釀下了。據鄰居們說,惠力從小就不缺錢,直到成年了,只要他肯去上班,他的媽媽就會給他每天五塊錢以茲獎勵,後來又漲到每個月六百塊錢。從每個月給成年的兒子600塊錢的零花錢,也不知道這對父子倆究竟是誰在贍養誰?一次次的家庭鬥爭,一次次的經濟妥協,兒子對父母親的虐待卻是變本加厲。直到發生兇殺案件的那天晚上,二十多年來的家庭戰爭才終於結束。

失敗的家教,往往就是這樣以溺愛開始,到怨恨結束。這是我們很多家庭教育悲劇血的教訓,可惜,惠世全仍然沒有能夠跳出這個怪圈。

做民警的爸爸槍殺了親兒子

2005年6月20日《太原晚報》 刊發了一個轟動全國的新聞:公安民警譚文新因持槍殺死親生兒子,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

回想起兒子的教育,譚文新承認是自己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他痛心地說:「我的失敗是在孩子啟蒙時沒打好基礎。我想,自己童年吃了不少苦,現在條件好了不能虧待兒子!只要兒子要什麼,我和妻子都滿足他。記得兒子上國小三年級時的一天,妻子喊正在看動畫片的兒子吃飯,話音還沒落,兒子突然轉身狠狠地將遙控器摔在妻子身上。現在想起來,我們應該對他提出批評,可當時我們卻不以為然,認為兒子看電視太專註了。以後兒子再看動畫片時,我們則小心翼翼地坐在旁邊,連話也不敢說。」

在教育的問題上,妥協是一個最不應該使用的武器。如果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家長採取妥協的方式處理的話,以後,我們就將用更大的代價,來換取孩子對父母的些許默認。可惜,譚文新採取的是妥協的教育方法,他們陪在兒子身邊,連話也不敢說。溺愛兒子到了這個地步,怎麼不讓兒子囂張呢?

我仔細研究了這個時間問題,國小三年級,如果6歲開始讀書的話,這時候孩子正是9歲——這恰好符合我們現在已經發現的規律:孩子管不住,3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剛出生的孩子,沒有一個是管不住的,可是到里後來,就開始難管了。具體的時間規律是:3歲的時候,6歲的時候,9歲的時候,12、3歲的時候,16、7歲前後的時候,21歲的時候——幾乎是三年一個變化——在這些特殊的年齡階段,家長明顯感覺到,孩子開始管不住了。

曾有人說過,式家教是治病式家教。家庭教育沒有出問題,我們的家長就對孩子的教育掉以輕心。

他們要在什麼時候,才對家庭教育引起重視呢?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的時候!

對,在他們開始管不住孩子的時候,在他們和孩子斗架失敗的時候,在孩子最終舉起屠刀砍向父母身上的時候,他們開始後悔,我怎麼就生出了個這樣的孩子呢?這時候,他們開始關注家庭教育的方法,才意識到自己有很重要的一課沒有學。

溺愛=過度保護+過度限制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溺愛中長大的人容易有一個連環反應:

1、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現嚴重的逃避行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門;

2、躲在家中后,他們的脾氣很大,很容易對著父母發脾氣,嚴重的還會對父母拳腳相加。

懂得真愛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獨立選擇,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習慣於溺愛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願意讓孩子添亂,於是不給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而是幫他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較苦,他們對此很不甘心,於是有了孩子后,就拚命照顧孩子,發誓不讓孩子吃苦。看起來,他們是不讓自己現實的孩子吃苦,其實是不想讓自己「內在的小孩」吃苦。

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一離開家勢必會遇到大問題。在家中,他們習慣了別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頤指氣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會願意接受他的頤指氣使,相反,什麼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經歷告訴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麼,要做什麼,他必須依靠父母的幫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嗎?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學習嗎?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戀愛嗎?更不可以!

於是,這個孩子會產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產生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種種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長大的孩子會堅信,儘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實現他的願望,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則習慣以為,他可以靠別人實現他的願望。在家以外,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一個習慣了溺愛的孩子會無法在學校和社會上靠自己去實現他的願望,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實實地無法實現他的目標。

這時,他會渴望逃回家中,畢竟在這裡,還有人樂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個大孩子的願望和一個嬰幼兒的願望是不一樣的,父母已無法替他實現了。幫一個16個月的蹣跚學步的孩子拿一個10米外的球,對於父母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幫一個16歲的孩子交友、學習甚至談戀愛,卻是父母很難做到的事情,而幫一個26歲甚至36歲的大孩子實現真正的價值感,則成了任何一個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這時,這個大孩子的世界就會崩潰。

一旦崩潰后,他容易對父母產生很大的怨恨。不過,這個怨恨其實不是現在才產生的,而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累積了,當父母非要喂他吃飯時,當父母非替他穿衣時,當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非限制他的活動時……這種怨恨早已經產生了。

如何才能避免悲劇發生呢?

馬卡連柯講過一句很精彩的話:「正確的教育導向幸福的晚年,不幸的教育將帶來我們未來的痛苦和辛酸,甚至於對社會和國家是一種犯罪。」(《馬卡連柯全集》)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最終導向的不僅是孩子個人的成長和成功,而是幾代人的幸福和安全。

而從溺愛開始到怨恨結束的家庭教育,絕對不能夠承擔起這個任務。有很多家長氣頭上說這樣的話:我不管他了。這是自暴自棄。沒有完全自主的孩子,現在我們不管他們,以後他們就會成為我們心頭永遠的痛。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避免家庭教育怨恨周期律呢?哈哈醬覺得下面一些細節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1、有培養目標,但是不能夠用目標綁架孩子的成長。

尤其是不要用自己的要求取代孩子的願望。孩子的自我意識沒有覺醒時,他會聽您的話。當他自我意識覺醒之後,我們父母還這樣要求他們,他們要麼覺得很累,要麼就會叛逆。畢竟,沒有一個人願意一輩子按照別人的旨意而活著。

2、真心地愛孩子,完全徹底地接納孩子的優秀和不足。

欣賞優秀容易,接納不足很難,尤其是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而那思想和您的觀念不同時,你能否尊重和欣賞,這對父母是極大的考驗。我的一位朋友說:如果孩子真的喜歡打遊戲,能夠堅持一輩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他堅信,每個行業都會誕生精英;哪怕是遊戲行業,也一樣可以誕生傳奇。問題是很多孩子堅持不下去,只能夠成為別人的終端消費品,而不是行業精英。

3、原則的問題要寸步不讓,非原則的問題充滿關懷。

哪些是原則的事情?基本的道德底線、基本的法制底線是原則問題。孩子用自己的懵懂無知挑戰父母正確的教養時,我們該拿出的反對態度要毫不猶豫。我可以接受您的錯誤,但是我絕對不接受您抵制和對抗教育的態度。

4、尊重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尊重不等於放縱。

尤其是那些用民主、尊重來作為放縱幾女借口的家長,總有一天您會嘗到教育的苦果。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尊重他的成長規律,尊重他的人格和感情需要,這些尊重可以讓孩子學會尊重,並且獲得自信。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成長路上如果不需要參考的話,父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我們要在孩子思想迷途、道德滑坡的時候,對孩子加以友善的引導和嚴格的要求。

5、務必不要抱怨和挑剔,這是堵塞交流的巨大障礙。

和孩子說話,這是教育的開始。我們如果和孩子連話都沒有了,教育就無法承載。但是,很多失敗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就不能夠好好地坐下談話,一開腔雙方都能夠嗆死人。孩子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他都是我們的孩子。只要生命還在,教育就有機會。

6、可以新潮,但是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夠輕易拋棄。

我一直認為,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嚴是愛,縱是害」,甚至於「不打不成才」,我們要深入思考裡面的可取之處。不要盲目地追求西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為,不同的教育方法背後,會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是對孩子教育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我確實相信一句話「當我們不能夠把別人的教堂搬過來,請謹慎把別人的課堂搬過來。」

7、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都要堅持以理服人。

拳頭和棍棒管得了一陣子,難以管住一輩子。即使您用拳頭和棍子一輩子管住了,那個孩子也不是你想要的孩子了。孩子做錯事情之後,您批評前後,能不能把孩子抱過來,平等地和他分析自己的錯誤在哪裡,能不能夠把您這樣教育的好處在哪告訴孩子。不要什麼都不說,最後就是一耳光。孩子小,他聽話,當孩子身體長大之後,他就會和您對抗了。我們把道理說清楚,說透徹,說得親切,孩子受到的影響,將是一輩子。

8、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要求,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堅決。

不會拒絕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要麼驕縱,要麼膽怯。適當地讓孩子失望,會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以他為中心。遷就從來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該說不的時候,語氣我們可以溫和,方法我們可以親切,但是態度一定要堅決。不可動搖的態度和底線,會讓孩子敬畏。

9、始終堅持正面導向,給孩子一種正面示範。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們為人消極挑剔,孩子也就學會了挑剔。我們動輒生氣,孩子也就誤以為生氣可以滿足自己的要求。空洞的說教抵不上和孩子一起動手解決一個具體的矛盾,我們正面告訴孩子,沒有誰會接受您的壞脾氣,生氣除了讓您自己受傷、讓愛你的人受傷,並不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比生氣更好的辦法是,我們可以這樣做……我相信,孩子和您以後的關係會好很多。

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但是我還是堅信,朝向美好,朝向積極,朝向正面的教育,永遠是我們家庭教育需要的。

希望各位家長從現在開始學會改變,改變自己,才能夠改變孩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