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清邁府的北部山區,覆蓋著大片蓊鬱蒼翠的原始森林,在這片盛開著妖艷罌粟花的土地上,在風光旖旎、美麗多情的熱帶叢林中,生活著兩個神秘的失落民族——俗稱露奶族的阿卡人和長頸族的喀倫人,點綴在山林中的是一個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山居部落,那兒還有一群美麗淳樸的女人,一直在堅守著化身鳳凰的美麗傳說。
清邁與緬甸交界處的百河河谷,隱藏著一個叫湄宏順的小鎮。小鎮附近的阿卡人和長頸族居住的村莊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木屋草棚的原始風貌,隨著旅遊業的深入發展,極富傳奇色彩的露奶族和長頸族的神秘面紗才得以逐漸掀開。
進入村落的是一條窄窄的黃泥路,最先看見的這位是阿卡族大嫂和其它幾名女性,她們每人守著一個販賣各種紀念品或手工藝品的小攤。阿卡族人愛嚼檳榔,所以連牙齒也變黑了,只有帽子的銀飾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阿卡族據說從緬甸,寮國和等地移居而來,目前人口有33500人,占泰國山地部族人口的6%,有人說阿卡族是藏族的後裔,也有人說他們與哈尼族有淵源,當然,依據都不可考了……
阿卡族一般居住在海拔3、4千英尺的高山上,除了種稻穀、玉米、黃豆之外,他們還種植鴉片。阿卡族是當地高山族男性中染上鴉片癮最多的一族,因為他們相信鴉片能治癒疾病和疼痛。
阿卡族信仰圖騰並嗜好吸煙,阿卡族的婦女的穿著十分考究,帽子用銀珠和綵線點綴,服飾上則掛滿銀幣、羊毛和扣子等小裝飾品。阿卡族的女性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她們在懷孕三個月後就會把一個乳房露在外面,一直到孩子降生,據說如果不這樣做,生出的小孩子就會惡病纏身。所以阿卡族又被稱為露奶族。
阿卡族人生活雖然艱苦,但他們的精神卻非常充實,傳統的保留和固步自封使得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原始的民族之一,自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的旅遊獵奇觀光客。
距阿卡族村不遠,就是長頸族的喀倫村,現在該部落只有100餘人,其中長頸女有30多人,她們的婚姻完全局限在部落內部。
20世紀初,喀倫人因戰亂逃離故鄉開始從緬甸向泰國遷徙,泰國的第一個喀倫人村就在泰緬邊境。數百名部落成員一直在泰國北部和緬甸交界的難民營里生活。他們雖然是非法移民,卻因為有獨具魅力的旅遊價值,而得以在泰國立足,日子比其它部族難民好過得多。
這是我見到頸環最長的喀倫族女人,雖然不知道她們脖子上的銅環是否一年一圈套上去的,但我知道這樣人為地把脖子漸漸「拉長」,她們一定不好受。
喀倫人村寨處於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交替的一個特殊時期,村裡見不到一個成年男子。喀倫人最主要的社會網路紐帶就是血緣關係、姻親關係。
喀倫人的文化認同感很強,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都是喀倫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很多。另外,喀倫人喜歡和別人結拜兄弟或姐妹。年齡相同或者相近的人,如果志趣相投,就會結成兄弟和姐妹。
千百年來,喀倫人只要家中有女兒的,就會在她5歲骨骼開始發育時,在頸上套上銅環,開始時是三個五個,然後每過一個時期就增加,一直到十幾二十個銅環,將頸項脊椎骨拉得畸形變長為止。
據報道,曾有一名13歲的喀倫女孩移民美國后,在阿克漢姆的密斯卡多尼克中學就讀。由於該校禁止學生身著「奇裝異服」,而女孩頸部的銅圈也被列入「奇裝異服」之列,結果,女孩在校長的逼迫下卸去銅圈,不久就因窒息而死於非命。
有些人說長頸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長頸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裡轉來轉去的飢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喀倫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如今長頸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長頸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妙齡少女因為頸部纏繞著銅圈,因而動作僵硬的擺弄著織布機。
雖然作為難民從緬甸流落到泰國邊境,但這種用銅環強制頸部變長的殘酷傳統習俗,卻使得長頸族人賦予了極高的旅遊價值,並且得以在泰國依靠旅遊業而較好地生存下去。
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子,手裡捏著遊客給的泰銖,天生一副美人胚子,可惜還沒發育完全,脖子便被十餘個銅環沉沉套著。女孩見我們打量著她,便悄悄把身板挺直,描著花朵的臉上一直掛著甜甜的笑。
每個長頸族女人都懂得用草藥來清洗頸項,她們一生中只有幾次把頸上的銅環取下來,那就是結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們不輕易讓外人看到取下銅環的樣子,即使親如丈夫也不例外。
各國遊客,為奇特的裝飾和風俗慕名而來,對於長頸族的人來說,她們的生活就是每天打扮等待遊客們的參觀合影並支付一些小費,或者經營一些手工藝品來換取生存所需的費用,同時也最大限度的促使她們努力完整的保留民族傳承。
這是一對母女,同樣都是銅環套頸,坐在簡易的窩棚里,怯生生地朝著遊人看,稚嫩的眼光中有著滿滿的期望……與她們合影她們都會微笑著配合,也不會主動索取小費,但不管是同情還是尊重,還是不要吝惜自己的錢包,每人給20泰銖她們便心滿意足了。
有好奇的人特意的測量過一個成年女子脖子上的銅圈的重量,除去裝飾,重量就已經達到了五公斤左右,另外她們的手臂和腿部也都會纏上銅圈,這些總重量加起來達到十公斤的負重全都要壓迫在這群原本就身材瘦小的女人身上。
殘忍的習俗和落後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種由思想到身體的殘酷摧殘,與古代婦女的裹腳習俗如出一轍,儘管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對於長頸女纏繞銅圈這一習俗的來源眾說紛紜。但有一點人們已達成共識:長頸女延續不絕的原因就是金錢。
面對世界各地紛至沓來的遊客,女孩們的笑容一直保持著難得的自然,她們在眾目睽睽下生活,然而又有誰會知道沉重的銅環之下被觀賞著的年幼的她們是如何複雜的心情呢?
不過長頸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雖然一開始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長頸族人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只有到河水裡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村落里有專門為遊客體驗的半圓銅環,雖然只有十多個環,但是戴在脖子上仍然會覺得很重,只要一會脖子就會覺得僵持,頭向上仰的時候呼吸會變得很不順暢,講話也有些吃力。
喀倫族以長頸為美,是一個有著與眾不同的審美觀的民族,長頸是美麗和財富的象徵,女子頸越長越美......長頸族女人溫柔善良,勤勞持家,外來男人如果願意套上脖環便可托負終身一家親哈!
實際上,長頸女一旦戴上銅圈,這些女性就等於一輩子上了枷鎖,因為她們的頸部肌肉會變得十分脆弱,離開銅圈頸部就有斷裂的危險。但是她們堅信人類的祖先,男人是龍,女人是鳳,龍和鳳是最尊貴和至高無上的,所以生在世上的阿卡人再苦再累都要追求成龍成鳳。
微微前傾且長長的頸項,喀倫女人果然像鳥類,加上她們在手臂和小腿也加了一圈圈的銀環,走起來真是像鳳凰騰飛。但是,這樣簡陋惡劣的生存環境真能飛出鳳凰嗎?
很多遊客看到帶上銅環的小女孩,一雙雙清澈靈動的眼睛,天真無邪地看著人來人往,滿是無辜無助,於是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可憐的孩子們!」 不過,女孩們的母親對此卻深表不屑——女兒頸部上的銅圈才是過上幸福好日子的「通行證」。可能在她們眼裡,外界這些短脖子的人才是怪異的吧!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對於別人的圖騰和信仰我們沒有資格多說什麼,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對立的綜合體,誰也沒看過鳳凰,誰也不知道鳳凰真正的樣子,銅圈的禁錮,是殘酷的詛咒還是美麗的祝福,可能只有這些生活在這片失落天堂里的人們才能理解和認知吧!凡心似簡,在這薄情的世界里,也許追逐縹緲的夢想更適合這些可愛可悲可憐的女人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