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謙君子明鏡高懸決公明 俠者心十年磨劍衛民心 ——記新時期青年法官楷模陳昶屹

編者按

召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今年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為做好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工作,《人民法治》雜誌社重點打造「砥礪奮進的五年」專題,集中展現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當中湧現出的先進法治人物,大力宣傳司法改革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精神文明創建的豐碩成果。

宣傳好首都法院工作,關鍵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北京高院黨組書記、院長楊萬明曾在北京市法院院長座談會上表示:要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努力提高基層工作水平。全市法院要著力提高基層司法水平,提高基層法院、人民法庭保障水平,加強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隊伍建設。要始終堅持重心下移,把司法體制改革各項政策落實到基層,努力夯實首都司法事業發展根基。

近期,《人民法治》雜誌社集中採訪了三名北京市法院系統湧現出的優秀基層法官,其中包括海淀區法院中關村法庭庭長陳昶屹、朝陽區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趙鋒。

在此次專題報道中,記者努力挖掘判決書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努力通過個案展現北京市法院系統的司法改革成就,報道中展現了一個個公正廉明、有大智慧、有情有義的法官,這些法官愛崗敬業、紮根基層,他們做到的就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陳昶屹

「頭頂很多光環,從職業精英到明星法官......你卻無暇耽溺,俯首躬行,只問奉獻!在盡頭處超越。於平凡中非凡!這是你的人生,行不改初心,仰無愧青天!」這是陳昶屹榮獲2017年全國「我最喜愛的好法官」的頒獎詞。

陳昶屹(右二)榮獲2017年全國「我最喜愛的好法官」

當陳昶屹接過獎盃的那一刻,「好法官」三個字顯得更加沉甸甸的,他深知,這代表著百姓的信賴與信任。從2005年到2017年,陳昶屹在海淀區法院的12年間一直履行著一個合格法官的責任,將青春和熱血揮灑在法院工作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出一曲曲奮進的長歌。

作為一名一線法官,他長期活躍在基層,幾乎所有的案子都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有時他可以為了一個案子,連續幾個月登門拜訪當事人;為了農民工維權不顧大雨傾盆當即休庭前往物業公司調查取證,對於有的法官來說,這些「瑣事」避之不及,但對於陳昶屹而言,這些看似普通的案件卻為他找到了一片可以大展身手的天地。憑著這股迎難而上的勇氣,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讓他成為了新時期青年法官的楷模。

大國工匠辦案件 雙手博弈出真理

自獨立辦案以來,陳昶屹審結的案子無一出現重大錯誤,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有疑之處深疑,無疑之處設疑」這是陳昶屹法官辦案時的原則,每次寫判決的時候,陳昶屹都秉持著「周伯通雙手互搏」的精神,每寫一個判決都會站到自己的對立面反覆辯駁,直到自己無法反駁時,才最終寫下判決。

陳昶屹是個較真的人,無論是對法律條文背後的立法本意,還是證據鏈條中的事實真相,他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從不放過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模糊環節和疑難問題,經常用超出他人數倍的時間,投入到一個法律問題的研究論證,直至掌握這個問題的全部資料,並形成自己的判斷為止。在查明案件真相的過程中,他嫉惡如仇、是非分明,多次以高超的審判技巧發現訴訟中偽造證據的欺詐行為、虛假訴訟行為,並將其中一名當事人移交刑事處罰,開啟了人民法院對訴訟欺詐行為主動進行制裁的先河,有力維護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精益求精的精神使陳昶屹成長為一名專家型法官,他出版著作3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篇,多次應邀在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高等學府授課,2014年被人民大學法學院聘為兼職碩士生導師。

擁有博士后學歷的陳昶屹身上沒有曲高和寡,總是很「接地氣」的讓當事人感受到他的專業與真誠,他一言一行踐行著司法為民的質樸情懷。

陳昶屹法官向一位九旬老人送達法律文書

經常與陳昶屹合議案件的人民陪審員岳老師說,「遇到相對複雜的案件時,陳法官開庭的時間會長一些,因為他對當事人解釋的特別具體、特別透徹。有一次,我們從下午2點開庭,開到晚上9點多,當事人都對他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服服帖帖。陳昶屹經常跟我說,當事人覺得司法不公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當事人不明白法官裁判的理由,在開庭時,用當事人能明白的語言,儘可能的讓當事人明白,就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司法公正。」

軍事眼光看問題 法官須有大局觀

陳昶屹法官正在批閱材料

陳昶屹的辦公室只有不到10平米,但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書櫃里還放了一本厚厚的《孫子兵法》。「我喜歡軍事,也喜歡用軍事的眼光看案件,雖然我只是一名基層法官,但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打引號的『大法官』,我相信格局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他笑著說到。

2016年,漂洋過海而來的「被遺忘權」案首次出現在司法裁決書中,一時引發熱議,陳昶屹一審主審了這起舉世矚目的案件,此案也充分展現了陳昶屹的軍事大局觀。

當時,民事權利體系中尚無該項法定權利,國內學術界也對這項所謂的「權利」未形成主流學術意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陳昶屹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面對首例的新型案件,面對法律上的空缺,他所審判的結果至關重要,會為今後的類似案件起到有益的規則探索和司法實踐。

陳昶屹想,此案在算是首例,但在世界不一定是,或許可以借鑒外國已有的案例作為參考的依據。為此,陳昶屹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查閱各種資料。

陳昶屹判一個案子,一定要考慮到的國情和案件本身情況。陳昶屹通過對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不斷的自我質疑、檢驗后,全國首例「被遺忘權」案一審宣判。判決結果贏得了雙方當事人的肯定以及社會的認可。

陳昶屹認為 ,從國家戰略上來說,的網路信息產業正處於彎道超車過程,如果的法官在「被遺忘權」司法案件的利益考量上,缺乏法律博弈的國際戰略視野,就等同於「自廢武功」,讓「親者痛,仇者快」。

「 我們不僅要考慮個人的權利,而且要考慮整個網路信息產業安全甚至國家安全。」陳昶屹覺得此案用軍事戰略眼光看問題更適能處理好問題。

中關村法庭的轄區內是國家自主創新的核心基地,新型案件層出不窮,涉及到個人、公眾、社會、產業、國家競爭戰略。所以陳昶屹始終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法官,要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對自己的審判負責,要有獨立的理性思考,要有大局觀、大視野、大戰略。

「鬥智斗勇」應輿情 司法公開顯公正

陳昶屹審過諸多名案,北京大學訴鄒恆甫侵犯名譽權案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8月21日至9月1日之間,鄒恆甫曾在其「加V」實名認證的新浪微博中連續發布十多條信息,稱北京大學院長、主任、教授與夢桃源公司女服務員存在不正當關係,引發了北京大學的名譽維權戰。2012年9月,北京大學、夢桃源公司以名譽權受侵害為由將鄒恆甫訴至法院。

微博里,鄒恆甫言辭激烈稱「北大師德淪喪」,傷害了學校大多數善良正直學者的感情。此言卻得到了一些不知情網民的迎合,出現了輿論一邊倒的現象。復興路法庭庭長每天都收到一份厚厚的「輿情通報」。他叫來陳昶屹,問他能否扛得住。陳昶屹回答:「法官要尊重民意,但不能被民意主導,他必須對法律負責。」

一方是百年名校,一方是新首位哈佛經濟學博士,如何公正的判案,把握輿論的方向成為這起案件審理的關鍵。

2012年深秋,北京的天氣已漸漸轉涼,陳昶屹連續幾個月來往於當事人的家和單位送起訴書卻都無功而返。陳昶屹想,這人到底哪去啦?幾天後,陳昶屹查詢當事人出入境記錄發現當事人已出國。這讓案件更難辦,一面陳昶屹一直緊盯當時人回國的時間不敢鬆懈,一面陳昶屹只能通過涉外送達。於是,審限延長了至少8個月。外界的質疑再一次出現,公眾越發站在鄒恆甫一邊,開始質疑法院在拖延。

鄒恆甫還藉此不斷在微博上發聲稱:「沒看到起訴書,沒收到傳票,更沒看到公示。」藉此給法院施加輿論壓力。

陳昶屹意識到,回應輿論關切事情的關鍵是還原事實真相。於是,他第一時間通過海淀法院官方微博,就送達方式、過程及案件進度進行了說明,並公布了聯繫方式,稱:「希望鄒某能夠儘快與我院取得聯繫並參加訴訟」,巧妙化解了鄒某在微博上「推波助瀾」的炒作。

鄒恆甫回國后並未及時應訴,而是在準備再次出國時發現已被限制出境后第二日即委託代理人到海淀法院應訴。「你們為什麼要限制我出境,我一家老小還在國外等著我回去團聚,民事案件限制人身自由?」聖誕節、元旦、春節,當事人都會向法院提出解除他限制出境的申請,大打「悲情牌」。

其後,陳昶屹針對該案的證據交換程序、開庭程序、宣判程序均事先發布公告,主動說明案件進展和安排,防止鄒某以單方言論誤導輿論。更突破以往提出通過法院微博對庭審全程公開,該案成為北京市首例通過官方微博直播庭審及宣判的民事案件,也是首次針對重大案件利用新媒體全程直播方式進行司法公開的大膽嘗試。

為了這個案子,陳昶屹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最後合議庭一致認為鄒恆甫言論行為已構成侵犯名譽權。判決草稿陳昶屹修改了近9遍,每次仍不厭其煩地推敲。他常常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話在辦案最艱難的時候以此激勵自己。

該案宣判后,判決得到了絕大多數網友的肯定。有網友在官方微博下方評論稱:「有理有據的判決書,且看鄒某如何道歉」「支持法辦這種亂髮不負責任言論的人」。

對此,陳昶屹始終堅信,司法公開是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在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中,更應該做到主動公開,用公開化解社會疑惑,用公開體現司法公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陳昶屹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網路不僅改變了法官審理案件的類型,也改變了法官的審判方式。

為民辦事只奉獻 百姓心中好法官

陳昶屹在法庭上

陳昶屹學法律后,便立志當一名伸張正義、扶危濟困的法官,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他在辦案中對人民群眾充滿感情,不論大案小案,不論貧富背景,不論輿論如何關注,他都同等對待、秉公執法,努力將每一起案件辦成終身負責的「良心案」。他將尊重、理解、體恤融入到每一個案件的審理,體現在每一個司法環節。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他充分考慮勞動者一方舉證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適時主動地開展調查取證工作,還原事實真相,作出公正判決。在審理醫療事故案件時,他注意到患者在醫療鑒定過程中因醫學知識不足所處的不利地位,業餘補習醫學知識,力求主持公道。他看到法律雖能定紛止爭,但卻無法幫助當事人化解心結,便自學心理學,借鑒科學方法幫助當事人走出訴訟期間的心理困境。辦案十年來,他收到當事人送來的表揚信或錦旗30多件,老百姓真誠地誇他「辦事公道,深得民心」。

陳昶屹在復興路法庭工作期間,轄區內林立的醫院給法院帶來了一大批矛盾最深、案情最難的醫療糾紛。陳昶屹最大的體會是,只有寓情於法才能促進醫患和諧,只有飽含誠懇與真情,才能在結案的同時化解雙方的分歧。

這是陳昶屹在2010年辦理的一起醫療糾紛案件,患者的丈夫是殘疾人,兒子又是智障者,一家三口都靠這位女患者養活。不幸的是,女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成了植物人。患者的丈夫主張愛人成植物人是因醫院過錯所致,而醫院卻堅稱醫療行為沒有問題,是患者自身疾病發展的結果,還稱患者欠著十幾萬元的醫療費並賴在醫院不走,影響了正常的醫療秩序。

陳昶屹發現,一判了之根本解決不了雙方的問題,開庭當日,陳昶屹耐心傾聽患者丈夫訴說他的凄慘遭遇,並結合醫學知識耐心解釋。從下午2點到下午7點,5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了,患者丈夫的情緒漸漸得以平復,願意聽從法庭對案件的處理。與此同時,在法庭外等候的院方代表都被陳昶屹的工作深深感動,當即表示願意向醫院領導請示對本案進行調解。最終,患者家屬和醫院達成調解協議,患者離開了醫院,醫院則免去了患者的醫療費,還同意給予一定的經濟救助。

每當看到醫患雙方由衝突走向和解,陳昶屹都會感到由衷的滿足,就是這樣一位具有紮實理論功底和淵博學識素養的「高知法官」也一次次地感嘆,只有把智慧融入對老百姓的真感情,司法知識和技能才真正顯得接地氣、有人氣。(作者/楊天藝 周炳鳳 康爍辰)

河南省政法委原書記吳天君受賄1100萬 判11年

為良法善治發聲

為公平正義張目為法治建言為中華復興鼎力覺得不錯 請點贊並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