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術研究文集摘編(十五)|周潔 :傳承城市文脈推動新區建設的發展思路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個縣城及周邊部分區域合併,成立又一個具有全國意義的國家級新區,以雄安新區命名,並將其定位為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這三座不為人知的小縣城、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即將在轟轟烈烈的造城工程中迎來它蛻變更新的發展契機。雄安新區建設既要符合其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城市格局,同時也不能割裂它原有的歷史邏輯和城市記憶。新區所在地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也有著寶貴的資源和璀璨的文明。

如何保留傳統的文化肌理,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展現獨特的地域風貌,這應當是思考和謀划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題中之義。

一、凸顯特色,塑造城市文化風貌

(一)借鑒傳統,展現中華建築美學

「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為新區三縣帶來千載難逢、全方位的發展契機,城鄉村落即將迎來一場脫胎換骨的更新再造。「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特色、高點定位」十六字理念,為雄安新區規劃確定了引領未來的建設要求,而其中的「特色」則暗含著對於城市建設風格的文化想象。

建設一個怎樣的雄安新區,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個設計方案。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區「在建築上要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的元素,在建設過程當中要精雕細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築,留下千年傳承」,為我們指明一種城市規劃的美學可能。建築講究天人合一、自然圓融,重視房屋與周圍環境的渾然一體、情景交融,注重對稱、平衡、和諧、勻稱,或用樑柱椽拱勾勒建築線條,或用亭台樓閣營造靈動氣韻,既有講究大氣莊嚴的廟宇宮殿,也有彰顯倫理秩序的傳統庭院,更有追求意境詩情的山水園林。雄安新區建設或可借鑒中式傳統建築理念,於勻稱自然間傳達文化價值觀念,於東方寫意中展現中華建築美學。

(二)以水定城,建設宜居靈動新區

自古以來,人類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對一個城市而言,有水則靈,有水則美,因水而興。由於白洋淀淀泊群的存在,雄安新區建設多了幾分靈動優美的想象空間,同時也多了幾道依照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甚至約束城市發展規模的規劃紅線。雄安新區的建設應當以水定城,根據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確定城市人口規模,暢通河道、濕地、淀泊等城市水系和綠地、花園、耕地等城市配套,優化城市給排水系統,形成完整流動的自然循環生態系統。城市空間布局既要考慮水文景觀,營造宜居宜業、水城共融的城市風貌,更要考慮綠色先導、節水節能的產業結構規劃,明確量水發展、因水而居的建設理念,把水資源可利用量、水環境容量作為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引導城市生產力空間布局、經濟結構、發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與水資源稟賦條件、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打造一座水脈穿行、淀泊點綴的靈動新城。

二、以人為本,優化文化基礎設施

(一)加大投入,提高文化配套標準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塑造城鄉形象、提升城鄉品位、滿足城鄉民眾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目前,雄縣、安新、容城等幾個鄉縣的文化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數量少、規模小、水平低、文化投入力度相對不足,文化設施的使用和服務效能比較低下,文化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亟待提升。

《文化部「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雄安新區要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既要對標文化部基本要求,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導向,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合理配置,加強文化服務能力,提升文化服務質量;同時,還應對標雄安新區的建設目標,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起點和高標準,將優化文化基礎設施與「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統籌考慮,積極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智能化系統和大數據實現城市文化領域的全面監測、實時記錄和整合分析,提升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和供給的精準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性、便利性、可及性、科技性、有效性,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

(二) 機制創新,激發社會參與熱情

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活力、提升市民對文化活動和服務參與度和滿意度的必由之路。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雄安新區應在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發展方向上先行先試,創新文化社會組織管理與培育機制,創新文化供給手段,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籌措購買資金的多元化和購買方式的多樣化。

與此同時,應積極引入市場競爭,充分激發社會活力。實施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扶持,吸引社會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或探索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基金,實施文化社會組織孵化工程,以資助、貼息、獎勵等方式扶持文化社會組織。

另一方面,可將雄安新區作為試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改變過去供給主體唯上不唯下的判斷邏輯,建立群眾評價與反饋機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的科學性。同時,改變以往公共文化「重建設輕服務」的發展思路,堅持以人為本,重點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提供「超市式」供給、「菜單化」服務等新模式,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為民。

三、跨界融合,優質轉化文化資源

雄安新區所轄地區及其周邊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以雄縣為例,這座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溫泉之鄉」的冀中縣城有著豐富的地熱水儲量,溫泉水埋藏淺、儲量大、水溫高、水質優,又有「華北地熱之冠」之稱。為進一步發揮珍貴的自然資源稟賦,帶動旅遊產業優化升級,雄縣可將溫泉作為核心優勢,積極盤活區域內的經濟社會資源,帶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全方位、系統化提升,探索開發以溫泉+康體運動(如休閑型、挑戰型運動項目)、溫泉+度假養生(如高端民宿酒店)、溫泉+美麗鄉村(如精品採摘捕食)、溫泉+主題景觀(如特色花卉、藝術採風)、溫泉+特色景區(如宋遼古戰道)、溫泉+創意產業(如溫泉產品)等跨界產業,同時優化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水平,實行旅遊監管全覆蓋,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從封閉旅遊自循環向開放「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在國家級新區腹地開闢一片集生態涵養、休閑娛樂、產業共融等於一體的全域旅遊實驗區。

如何利用好雄安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素材,講好雄安故事,塑造雄安形象,展現雄安風格,打造雄安文化精品,是推動雄安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白洋淀的雁翎隊、小兵張嘎、「神八路」楊鐵、板家窩戰鬥等耳熟能詳的革命故事已經凝結為雄安地區的紅色基因,是創作藝術劇目、拍攝影視作品、設計文創產品的不竭源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荷花澱派」在抗戰時期用清新的筆觸呈現了革命的樂觀和浪漫,用別樣的情感記錄歷史的真實,七八十年代的「白洋淀詩群」在「文革」後期創作了一批現代主義風格的新詩,書寫了知識青年關於一個時代的思索和感悟。站在雄安新區的起點上,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為後人提供了一種藝術對話的可能;碧波蕩漾的白洋淀、遼闊寬廣的蘆葦盪,乃至神秘幽深的古戰道,則為旅遊演藝精品創作提供了實景演出的表現空間,利用這些獨特的山水實景、人文景觀,因地制宜打造獨創性的觀賞環境,藉助高科技的聲光化電和舞台技術,藝術化地講述雄安新區的歷史與未來。

四、創意驅動,活化開發文化遺產

雄安新區所在地歷史久遠,目前已考古挖掘出的文物遺址就包括容城磁山文化遺址、晾馬台遺址(商周時期)、南陽遺址(春秋戰國時期),安新梁庄遺址(新石器時代)、留村遺址(仰韶文化),雄縣瓦橋關遺址(唐宋時期)等。這些遺址大多已被確定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仍處於保護性、限制性開發中,尚未完成全面挖掘整理工作,各個遺址點也仍處零散分佈狀態,尚未完成系統性的梳理,也未建成可供展示參觀的文物遺址博物館。目前雄安新區正在開展整體規劃,應把科學謀划新區的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納入規劃範疇,有序摸清文物資源的準確情況,科學設計幾大文物遺址的串聯展示,積極利用現代數字化、三維圖形圖像、虛擬現實、互動娛樂、數字典藏等高新前沿技術,使文物遺址實體展示與虛擬呈現相輔相成。同時,鼓勵文博單位開展博物館文創產業,通過IP授權、創意設計開發各類體現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藉助博物館與文物藝術衍生品,做好雄安新區的城市名片展示與歷史文化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沃土,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文化多樣的鮮活樣本,更是當代生活的底蘊和滋養。非遺不能束之高閣或歸於館藏,其生命力來源於不斷演化創新,其生長點依賴於活態傳承。雄安新區的戰略性規劃,可能將極大地改變數百上千年來的鄉村發展面貌,使非遺文化失去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在這樣的背景下,非遺保護工作更需要加強對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的重視和扶持,對瀕危非遺項目做好搶救性文字、音像採集保存,加大對非遺教育、培訓和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鼓勵非遺走進校園,開展民間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同時,在保留非遺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積極創新保護和傳承模式,如以政府購買形式扶持非遺地方劇種的公益性演出、以市場化形式開辦特色武術教學、以產業化形式打造傳統手工藝製品上下游產業、以跨界創意形式在當代藝術表演表現中呈現傳統非遺精髓等,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走出去」,使之具有更為長久的生命力和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