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庫車網: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或許在五六年前,大家還不太重視理財,但近兩年理財已經成了普通老百姓最關注的領域,理財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理財,雖然大家已經很重視理財問題,但是在具體操作時往往會存在一些誤區,並導致我們「誤入歧途」。

誤區一

幻想一夜暴富

很多人認為理財的最終目的就是發財,經常幻想著通過理財能一夜暴富,但問題是「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理財之前首先應該有一個心平氣和的心態,一定不能太貪。如果單純為了發財而理財,有可能等來的是「鐵餅」而非「餡餅」。理財是一種長期行為,絕不能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承擔過大的風險,從而使家庭財務狀況處於極度危險當中。

人生不同階段的現金流量增減示意圖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參加工作、結婚、子女出生,再到子女上學,最後自己退休,現金流量曲線從負數開始逐漸升高,到最高點后再下降,實際上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理財伴隨我們一生。所有的投資者都應該明白理財不是投機,理財不等於發財,我們沒有必要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為了爭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冒過大的風險。請不要幻想靠理財能一夜暴富,理財是要用心去經營的,理財是用來改善生活的。

誤區二

省錢就是理財

現在很多家庭把理財片面理解為省錢。我認識一對小夫妻,他們婚後的生活比較「大方」,養寵物、下館子、去健身房、旅遊,所有白領的消費習慣他們都有,然而他們結婚一年後突然發現自己一分錢也沒有存下。之後,兩個人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變,不但賣了狗、取消了健身卡,就連正常的用電都要算計。為了省電,夏天不開空調、衣服一律手洗、到工作單位用電腦。想學做飯但捨不得買菜譜,看電視學吧又怕費電,於是找到收廢品的大姐以每斤1元的價格買了幾本「二手」菜譜。這個小家庭的最大誤區是只想著省錢,而沒有真正理解理財,或者說他們只顧著節流而忘記了開源。理財不光要考慮省錢,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錢生錢。只「省」不「理」,如何生財?理財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我們需要的是快樂的理財生活,而絕不能單純為了省錢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

誤區三

理財等於投資

理財不等於投資,理財更不等於炒股。很多人炒了幾年股票,就以為自己會理財了,懂得如何以錢生錢了,其實他們把理財和投資搞混淆了。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炒股更是投資的一部分。投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理財則注重資產的最優配置,要綜合考慮投資者的資產負債情況、風險偏好程度等等。理財和投資的區別在於:

第一,投資是將錢放在某一渠道或某些產品中保值增值,目的是獲得利潤,而理財除了投資之外還包括更合理地安排收入與支出,以確保財務安全。

第二,兩者著眼點也不同,理財方案不僅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因素,更要考慮個人及家庭因素,理財規劃要服從於人生規劃,而投資主要考慮收益率與市場風險。

第三,投資的目的是獲得利潤,投資的結果是獲得收益或者蒙受損失,而理財的最終目的是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如果脫離了快樂與幸福,無論賺了多少錢,這個理財規劃都是失敗的。

因此,認清了兩者的區別,樹立了正確的理財觀念,才能讓資產更加安全,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誤區四

隨大溜

行為金融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羊群效應理論(Herding Behavior)。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領頭羊奔向一個地方,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有更好的草。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遭到失敗。在理財領域,羊群效應非常普遍,這主要體現為別人炒股我也炒股,別人買基金我也買基金,而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說有同事買基金賺了20%,回家后自己就拿錢去買基金。但等你去買基金時,有可能就掙不到錢了。這種投資者的羊群效應給一些金融機構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在2006年、2007年,大家看到買基金能賺錢,於是根本連想都不想就開始你買我買他也買。我記得2007年有的基金在發行的時候就超過了400億元的規模,業內人士都知道,基金盤子越大就越難操作,所謂船大難掉頭。

從歷史數據看,每年業績排名前10位的主動型股票基金中,很少有規模超過150億元的。買的時候大家一哄而上,賣的時候大家也會扎堆,當基金凈值下跌的時候,由於投資者當時買的時候並沒經過深思熟慮,凈值一下跌本能地就會害怕,並作出賣出的選擇。而基金公司為了應付贖回壓力,只能賣自己的股票套現,由於基金的持股比例大,這樣賣出就會導致股價下跌,基金的凈值也會繼續下挫,眾多投資者會更加恐懼並加快賣出基金的速度,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種現象說明大多數投資者很容易被從眾心理控制,極易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

其實,理財首先要學會自主決策,我們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都可能不一樣,風險承受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財方案,要克服從眾心理,做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盲從的羊。

誤區五

永遠追求高收益

理財應該有合理的預期,比如去年買了基金,到了今年賺了50%,但千萬別認為以後每年都有50%以上的收益。我曾多次遇到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對我說:「我對理財的收益期望並不高,我屬於比較穩健的,每年有20%—30%的收益就可以了。」我一般會直接告訴他們,巴菲特被稱為「股神」,而他40年的長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1%左右,而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

理性地說,一般投資者如能長期保持8%—10%的年化收益率就是不錯的業績。如果您永遠追求高收益,您必然會將絕大部分資產配置在風險較高的金融工具上,從而很可能造成未來的大幅虧損。

誤區六

本末倒置

《論語》里有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理財的角度上講,「本」指的就是理財目標,「道」指的是資產配置方案。我們每一個投資者都要先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然後再考慮投資之道。但是很多投資者在還沒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且沒有任何明確的理財目標的時候,就盲目地投資。2007年,很多人看到股票、基金能賺錢,就盲目地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其中,緊接著2008年出現大熊市,導致這些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如果他們事先作了風險評測,並正確制訂適合自己的理財目標,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資產配置方案是不會使他們遭受巨額損失的。

誤區七

沒錢理財

在工作中,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抱怨說自己根本就沒錢理財。千萬不要說沒有錢,要知道小積累可變成大財富。我相信大多數本書的讀者,每月至少都能有1000元的結餘,銀行賬戶里也至少有三五萬元的活錢。小錢與大錢的最大區別就是理財方式的區別,小錢由於金額的限制,理財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花錢的誘惑卻很大,錢很容易被用掉。但如果您對小錢不重視的話,那永遠都不會擁有大錢。其實,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有越來越多的理財工具是針對小錢的,最省事的一種就是基金定投,每月100元就可以做。幾百元可能在您看來什麼都做不了,但是用在理財上經過日積月累就可能幫助您解決大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您從現在就開始每月定投基金500元,若年化收益率為7%,那麼18年後此筆投資的本息加在一起可接近24萬元。如果孩子正好上大學,這筆錢剛好可用做教育資金。再舉個例子,還是投資基金,這次改為每年投入5萬元,連續投資10年,年化收益率設為8%,10年之後不再追加投資,但已生成的本金和利息再滾動投資10年,年化收益率仍設為8%,那麼20年後這筆投資的本息合為156萬元,可作為日後的養老金。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雖然投入的金額不大,年化收益率也不高,而其採用的理財方式也很簡單,但只要持之以恆就能解決大問題。

誤區八

寧做關羽不做劉備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謂婦孺皆知,但如果我問:在《三國演義》的人物里您更欣賞誰?可能有人喜歡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有人讚賞關羽、趙雲的勇冠三軍。當然,也有人更偏愛曹操。但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是一個賣草鞋的,實力遠不如曹丞相,也不像孫權那樣有家族傳下來的基業可以繼承。但是劉備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用人,他文靠諸葛亮,武靠關、張、趙、馬、黃,最後這些人保著他做了皇帝,三分天下。劉備善於利用別人的優點,成就了大事。在理財上我們應該多學習劉備,讓不同的專業人士和機構為我所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人都願意去做關羽,親自提刀上馬,過五關斬六將,這才過癮。他們對於股票、債券、黃金、外匯等金融產品都親自操作,不交給專家打理。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精力和知識都是有限的,就拿股票來說,散戶與機構相比,不論是從專業背景、心態把握、操作手法、信息渠道還是投研團隊的支持上都無法與機構相提並論。

股市有一個鐵的定律,就是對散戶來講,永遠是一賺兩平七賠。如果自己上陣拼殺,到頭來不但關羽沒做成,反而變成了顏良,被市場「斬於馬下」,還不如學劉備那樣穩坐中軍帳。

庫車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