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業經濟年度回顧和展望

文|甘潔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金融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數據來源於對約2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進行的季度調查。該調查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已進行了十一次。調查採用電話訪談形式,樣本通過對國家統計局2008年經濟普查規模以上(即銷售額大於500萬)的企業按行業、地區及規模分層的隨機抽樣產生。

值得強調的是,雖然我們的調查只針對銷售額大於500萬的工業企業。但是500萬銷售額並不是一個很高的門檻,涵蓋了絕大多數的工業企業。而工業企業產值在除農業、房地產、金融的GDP中佔比近50%,從中得出的結論是政策制定時不應忽略的結論。

一、2016年四季度關注點和新現象

1.1產業景氣指數總體仍呈收縮狀態

四季度產業景氣指數為46,與上季度持平,仍呈輕度收縮(圖2)。我們構造的產業景氣指數包含當前經營狀況、預期經營狀況變化以及投資時機這三個子指標,為其擴散指數的平均。和現有的經濟指數相比,該指數不僅能夠衡量和上期相比的產業表現,而且反映經濟的絕對景氣程度,並具有前瞻性。

四季度產業景氣指數主要受投資拖累。當被問到「當前是否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好時機」時,只有1%的企業認為「是」,71%的企業為「一般」,28%的企業回答「不是」,對應的擴散指數為36,仍遠低於50的榮枯點。與此相應,僅9%的企業在四季度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而擴張型投資更為罕見,僅佔2%。疲軟的投資將進一步持續:僅有17家企業(0.84%)預計會在下一季度進行投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下季度顯示出信心不足,預期經營狀況擴散指數下降4個點,為47(三季度:51)。

1.2價格、成本較大幅上漲

四季度產品價格明顯上漲。其中產品價格上漲超出10%的企業佔比高達1/4,擴散指數升至66(三季度:50)。如我們在上季度報告中指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超發貨幣必將形成通脹壓力。此外,大量信貸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湧入房地產和大商品,引發資產價格迅速上漲。這些都將使得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在過剩產能出清之前,對產業恢復不利。

四季度單位成本大面積上升,擴散指數為73(三季度:57)。其中,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均有較大幅上漲,擴散指數分別為65和72(三季度分別為53和50)。而成本上升是造成四季度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如圖1所示,在產品價格上升超出10%的企業中,單位成本上升超出10%和5%的企業佔比分別為36%和93%。這又主要是因為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該項成本上升超出5%的企業佔比62%,同時,這些企業中勞動力成本較大幅上升(超出5%)的比例也明顯大於總體樣本(14%對3%)。

1.3生產量六個季度來首次擴張

四季度生產量六個季度來首次呈擴張趨勢,擴散指數上升至54。而生產量的擴張主要是由消費品帶動,其擴散指數達57(耐用消費品)和56(非耐用消費品)。但是生產量的擴張未必能夠持久,企業對下季度生產狀況的預期低於榮枯線(分別為48和47)。

二、2016 年度回顧

2.1總體狀況和行業分佈

總體而言,2016年產業經濟仍為困難的一年。產業景氣指數(BSI)持續為46,處於輕度收縮狀態(圖2)。投資疲軟,每個季度只有8%-9%的企業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而擴張型的投資僅佔1%-2%,較2015年更低(2015年:2%-3%)。

與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有關,產品價格由上半年的通縮反轉為四季度的較大幅上漲(圖3)。

從行業分佈而言,最困難的行業為石油加工、非金屬礦採選業、皮革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它們2016年四個季度都在最不景氣的行業之列。其中石油加工和非金屬礦採選業也是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而之前困難的煤炭和鋼鐵行業因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在2016年脫離榜單。

2.2 挑戰

產能過剩繼續成為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其次為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以及政策。

2016年去產能的力度大於之前,但產能過剩仍持續在歷史高點。每季度約三分之二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供大於求,反映需求不足覆蓋面的擴散指數連續四個季度為83,乃歷史最高(圖4A)。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即產能過剩>10%和20%的企業佔比)在2016年亦未有明顯好轉(圖4B)。

產業經濟的第二大挑戰是,成本上升的矛盾在前三季度不突出,但四季度單位成本隨著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而有較大上漲。

最後,融資自2014年二季度我們開始本調查以來一直不是現階段產業經濟的瓶頸。2016年每季度僅有3%-4%的企業認為融資是制約因素。以四季度為例,24%的企業認為資金充足,72%回答「一般」,僅有5%的企業認為資金不足。與疲軟的投資相應,絕大多數資金不足的企業(95%)是生產性、而非擴張性資金不足,3%是因虧損而造成資金不足。此外,每個季度只有很小部分企業發生新增貸款(0.6%-4%)。在沒有新增貸款的企業中,當問及原因時,90%以上的企業(92%-98%)的回答是沒有資金需求。這些都意味著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真正提振產業經濟。

三、未來:前景、創新及法制環境

3.1前景

多數企業對其未來三到五年的前景保持樂觀(9%)或謹慎樂觀(53%)(圖5A)。預期強於去年(2015年樂觀佔6%,謹慎樂觀佔51%)。感到不樂觀的企業主要擔心政府政策和政治環境前景不好(40%,2015年:69%)、訂單不足(36%,2015年:24%)。和去年相比,對政策環境的信心上升,但對產能過剩的擔憂更甚。其它因素為宏觀形勢不好(11%)、成本上升(9%)、環保問題(4%)。

3.2創新

如圖5B所示,大多數工業企業(80%)在研發方面沒有任何投入,15%的企業在研發方面的開支占其銷售額的0-5%,僅有5%的企業研發投入超過銷售額的5%。從趨勢上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較過去兩年有所下降。這與產業不景氣有關,但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企業又不足以應對產業升級的挑戰,形成兩難的境地。

在我們的樣本中,有176家、佔總體樣本9%的企業從地方政府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以取得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狀況與產能過剩方面明顯優於總體樣本(53對46;73對83),有固定資產投資的企業比例也略高。而研發投入超過銷售額5%的企業雖然數量很少,但它們在經營狀況與產能過剩方面也優於總體樣本(48對46;74對83)。

3.3法律和制度

我們的調查表明,當前商業環境對企業運營提供了較好的法律保障。我們在調查中請企業回答「在經營糾紛中,法律制度會保護您的合同和財產權的可能性為多少?用0-10來衡量,0代表最不可能」。91%的企業給法制環境的評分在7分以上,平均評分為7.7,較去年有所上升(2015年:7.3)(圖5C)。法律制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

企業更傾向於用非正式渠道或社會關係來解決問題,這與東方文化一致。當發生商業糾紛時,企業會請法律顧問(79%)或自行(10%)進行庭外協商,1%的企業請雙方的朋友或合作夥伴進行調解。8%的企業訴諸法庭。

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隨著戰略重點的轉移,工業企業得到的政府支持在2016年有所下降。13%的企業回答得到過政府的幫助和支持(2015年:16%)。最常見的支持方式是減稅,9%的企業曾獲得減稅(2015年:13%)。其它重要方式包括:幫助給予產業創新資助、給予低價土地的產權或使用權、提供貸款擔保(各佔1%)。毫無意外,高新技術企業更有可能獲得政府支持(30%,2015年:35%)。

四、結論

2016年四季度產業經濟最顯著的變化是因成本上升而導致產品價格有較大幅的上漲。此外,生產量經歷了六個季度后開始首次擴張。

整體而言,2016年仍是產業經濟困難的一年,景氣指數仍未好轉,擴散指數連續四個季度為46,呈輕度收縮狀態。這主要是受疲軟的投資拖累,進行了擴張型固定投資的企業佔比每個季度僅為2%-3%。

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仍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覆蓋面和嚴重程度均處歷史高位,且企業也不認為情況下季度會有好轉。此外,儘管前三季度成本上升不是一個主要矛盾,但是在四季度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均有較大幅上升,這與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脹壓力有關。

多數企業對其未來三到五年的前景都保持樂觀(9%)或謹慎樂觀(53%)。當前商業環境對企業運營提供了較好的法律保障。91%的企業給法制環境的評分在7分以上,平均評分為7.7。企業整體研發投入較少,其中高達80%的企業在研發方面沒有任何投入,而且從趨勢上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較過去兩年有所下降。

我們的調查結果預示著2017年的產業經濟仍然需要以去產能為核心,同時應嚴密關注通脹壓力造成的企業成本和價格上升。在企業無法通過研發投入以實現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應在去產能的同時,促進行業整合,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此外,如我們在過去報告中多次指出,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真正提振產業經濟,並會造成通脹壓力,不利於產業恢復。最後,在政府對經濟轉型的政策支持下,我們對經濟長遠發展持樂觀態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