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不了一年,這家公司將徹底改變網上支付…

8 月 4 日,人行支付結算司發布文件,要求各家銀行和支付機構在 2017 年 10 月 15 日前,完成接入平台和業務遷移的相關準備工作,自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的網路支付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這條文件,意味著持續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亂戰可能終將結束。

而各位讀者想必更關心的是:這次遷移對用戶的實際使用會有什麼影響?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們便來說說網聯。這家「含著金鑰匙」成立的公司將對我們的網上支付產生多大的變化?

網聯的創立之路

在幾年前,便有傳聞:人行對於目前各家支付機構「分頭接入銀行」的模式不滿。因為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但難以監管,還破壞了線下支付固有的分潤模式。

線下支付:手續費的分潤,發卡行 7 成,收單行 2 成,銀聯 1 成。

線上支付:第三方支付機構跟銀行通過「畫餅」和「放錢」的方式,商討一個固定的費率;第三方支付機構向商戶收取另一個支付費率,中間的差值全部歸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有。

因此,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競爭便會相當不公平。比如一家支付機構在每家銀行的資金存留有十位數,那麼它和另外一家每天交易金額幾百萬的支付機構的費率競爭,便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基本「統治」了國內的在線支付之後,將眼光轉向了線下,用「掃碼支付」搶奪銀聯線下支付的市場。而且目前掃碼支付的費率遠低於線下,因此許多商戶開始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開始收款;銀聯的壓力便越來越大。

在前些年,銀聯原本的願望是:銀聯統一接入銀行,然後第三方支付統一接銀聯;但這種支付方式在收單價格上比起銀行直連模式有著較大的差距,以及部分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並不會信任銀聯繫統的承壓能力,因此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僅有一些支付公司會用這種方式來擴充自己對於銀行數量的支持。

而大家口中的「網聯」,其全名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由支付清算協會發起設立。在網聯設立初期,曾經流傳過它將由支付寶和財付通主導,但由於其他支付機構的擔憂,最後這個方案並未通過。

在多次延期之後,網聯終於在 2017 年 3 月 31 日上線試運行。

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網聯的最終上線時間終於塵埃落定。

網聯,究竟是誰家的?

雖然網聯和銀聯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聯」字,但這兩家公司並沒有血緣關係。從最近披露的網聯第一期股東出資表中,可以看出主力是國家隊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固然銀聯旗下的銀聯商務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參與了籌建,但出資比例並不高,僅有 1.55%。另外,各家銀行均參股了銀聯,但卻均不在網聯中參股。

網聯的單一最大股東,是人行清算中心,然後外管局等各家國家機構都有出資,總共佔據了網聯 37% 的股權。而支付寶和財付通則並列第三大股東,再接下來是京東等第三方支付機構。

從股東架構中可以推測:人行並不願意看到銀聯「一家獨大」,因此選擇將線上收單清算和線下收單清算的權利分離至兩家機構、但網聯又不是一家清算組織,因此如果未來 Visa、MasterCard、Amex 等卡組織在國內發卡,那麼這些信用卡也存在接入網聯的可行性。是否能實現國內銀行卡在線上交易的「統一」?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值得探究。

下面這張表,是網聯第一期的股東出資明細表。有朋友點評:這張表代表了各家支付公司的「含X量」,頗為貼切。

網聯將帶來什麼變化?

無論是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還是用戶,網聯的入場,將帶來一場非常「徹底」的變化。

顛覆第三方支付收單體系

首先,網聯將「顛覆」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收單體系,加劇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競爭。

「顛覆」的關鍵點,包括價格、接入難度、風控……

我們先來說說接入難度:每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和銀行進行對接的時候,基本上都需要通過專線。每家銀行的對接基本都需要 1 - 2 個月時間,加上協議三個月下不來。因此一般支付公司能覆蓋的渠道只包括主流銀行 —— 國有、股份制和大型城商行。但在網聯統一接入之後,各家支付公司只需要統一接入網聯即可接入網聯所涵蓋的各家銀行,各家支付公司的支付接入難度瞬間降低了許多。

其次是價格,鑒於各家主流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是網聯的股東,那麼對於每一位股東,網聯的定價應當「同享最惠國待遇」。但估計這個價格依然會高於目前大型支付公司拿到的價格,畢竟要保護銀聯的利益,因此各家支付公司統一接入網聯之後,很可能會讓「收單價格戰」告一段落。第三方支付機構再也難以利用價格差「碾壓」銀聯的線下支付。

最後是風控,目前各家公司的風控「各自作戰」,如果發生盜刷案件,那麼每家支付公司都會被「薅」一遍;而在統一接入網聯之後,如果網聯的風控系統能統一攔截此類交易,那麼對於降低客戶的損失,會有一些較為正面的影響。

對用戶的的影響

網聯將在遷移過程中,對用戶產生一定的影響。

原因很簡單:在支付通道的遷移過程中,用戶需要對銀行卡進行重新綁定 ——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用戶重新輸入交易密碼、簡訊驗證碼乃至有效期、 CVV2 ;鑒於每家銀行對於驗證要素的不統一,以及 ADSS 規定中明文指出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保存有效期及 CVV2 ,因此這個過程對於每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是一個「神坑」。

然後,雖然網聯採用「三地六中心」的分散式架構,起步容量每秒鐘處理交易 1200 筆,目標容量每秒處理 12 萬筆,但在 2016 年的雙十一,支付寶的峰值處理流量便已達到 12萬筆/秒,如果網聯在今年就需要承擔雙十一支付寶的一半流量,那麼這個技術挑戰還是相當大的,一旦出現問題,那麼第三方支付機構全面接入網聯必將承受很大的壓力,甚至會導致全面延期。

最後,各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代表著你在第三方支付的行為數據將統一納入人行監管;和最近的「境外消費1000元人民幣將觸發數據上報」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銀聯的衝擊

網聯的上線,還將對銀聯的業務產生嚴重衝擊。

在網聯出現之前,銀聯這位「親兒子」擁有國內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資格,加上近年來國內支付行業飛速發展,讓銀聯可以「躺著收錢」。但網聯的出現,卻讓銀聯腹背受敵。

銀聯一直在研究無卡支付技術,讓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通過這個技術來進行無卡支付。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 App Store 、銀聯錢包乃至於 Apple Pay 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銀聯的本意,是希望將這個技術作為無卡網上支付的標準,從而「一統」國內的線上清算市場。

但網聯的出現,打破了銀聯的夢想。在支付司 209 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辦理」,徹底堵死了銀聯無卡支付的路。

雖然網路上有文章稱:接入銀聯支付便不算「銀行直連模式」,以及線下掃碼支付(被掃)不算「網路支付業務」,但如果在「涉及銀行帳戶」層面規定,便完全堵死了這個方式。

目前各家支付機構的 POS 紛紛開始搭載掃碼支付功能,銀聯的線下支付便如藍翼在曾經的文章中預測的那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因此,銀聯開始用各種方式「自救」,比如推廣由銀聯錢包和銀行 App 做載體的二維碼支付,以及和 Apple Pay 等手機支付進行聯合推廣;再加上最近北京銀聯和京東聯合發布的白條閃付,使用虛擬銀行卡的方式,巧妙的將線上支付轉回到線下。

縱觀銀聯的各種創新,其本質都在於:讓支付更多的通過銀聯通道進行。固然這件事情極為艱難,但它是一件「不做就會死」的關鍵任務。

總結

支付,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戰爭。

無論是在盜賊和保衛者之間,或是在各家卡組織之間,乃至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都有無聲的硝煙在不斷蔓延。

在網聯上線之前,各家支付機構會更努力的爭奪用戶,因此在接下來一年中,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拉用戶促銷,比如說:支付寶和微信最近線下掃碼支付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機構加入戰團。

那麼你準備好買不用想剁手的暢快了么?

沒有,去嘗試年化12-15%的理財平台 ----天達金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