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阿里釘釘和微信到底有哪些區別?

釘釘是一個工作方式(2B),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2C)。

釘釘在深圳離騰訊大廈最近的「深大捷運站」投放了一組「手撕X信」的捷運廣告(點擊這裡 觀看),不禁讓人感到好奇:

釘釘是誰?它和微信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釘釘和微信的話,我認為是這樣:

釘釘,是一個工作方式(2B)。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2C)。

那麼他們之間的具體區別到底是什麼呢?請看下方知乎網友的回答,希望可以為大家解惑一二:

知乎網友:文森特君(目前供職於釘釘)

釘釘是做什麼的?

一句話介紹:釘釘是以統一通訊為基礎的溝通、協同平台

溝通:

消息必達

  • 釘釘的消息具有已讀未讀功能,很多人覺得反人性,但企業溝通中確實需要。

  • Ding功能在應用內未讀是可直接發送簡訊,甚至電話直接通知。以後人事行政發個重要的多人通知方便多了。

  • 認證企業員工最多獲得1000分鐘免費通話時長,注意釘釘用得是運營商電話線路的通話,而不是流量的網路電話。

協同:

  • 企業市場包羅萬象,自己不可能都做了,所以推出ISV應用平台,類似於工作領域的App Store。

  • 除了第三方應用接入,企業自己也可以直接將原先的辦公應用通過Api介面接入。

放個圖:

知乎網友:彭砰砰

ToB 方向

【釘釘】

首先要肯定「釘釘」的切入點,也感謝有這樣一款產品誕生。 團隊溝通問題一直飽受人們詬病,高效溝通,高效協作,成了更多人共同的追求。企業級溝通應用誕生是必然,但這款產品難免有些不足之處。

1.「Ding」出來的工作方式,未免用力過猛

對應微信的「一個生活方式」的Slogan,釘釘喊出「一個工作方式」的口號。

顯而易見,釘釘面向的市場是企業級別,很多應用場景都是針對的是企業交流衍生出來的,比如組織架構、群聊、免費電話、Ding一下等等。

但縱觀釘釘的功能結構,它用力過猛的產品功能並未討好到所有用戶,倒更像是為了迎合老闆而設置。 對管理者來說,「Ding一下,使命必達」這句話是有相當的誘惑力的,因為「掌控」總是領導們最核心也最本質的需求。

每個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指示能直達下屬,甚至希望員工們立刻執行。在釘釘里,每條發出去的消息都有回執,如果有未讀的員工,老闆還能把信息通過電話簡訊等方式Ding出去,不用再擔心對方太忙看不到或者故意不回復,領導想要問的問題也能即刻收到答案。

但實際上這可能是一種 「偽高效」 。

員工收到一個Ding消息,必須即刻回復,因為忌憚老闆所以優先執行,原本的工作節奏被打亂,久而久之,員工很容易丟失自己的工作重點。另外,站在老闆的角度來看,雖然這個功能讓多數管理者獲得了安全感,但通過Ding消息發出的任務,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後續反饋機制不佳,反倒是拖累了工作效率。

從這裡不難發現,釘釘的市場策略和產品設計理念都是是從「打動老闆」下手,讓老闆成為最終買單者。

市場思路本身沒錯,可未免用力過猛,嚴重的打擊了員工的熱情。 (想哭.....)

2.功能太重,用戶體驗不佳 這裡先提一個問題,釘釘是做什麼的?

引用@文森特君的話:

一句話介紹:釘釘是以統一通訊為基礎的溝通、協同平台

but…...

現在的釘釘已陸續推出釘應用、釘雲盤、釘郵箱等功能,官方表示還可能提供財務管理,行政管理,雲儲存,ISV應用平台等多方面的服務。這樣繁重的功能似乎早已經打破IM軟體的界限。

協同辦公我們有傳統OA系統,更有專業的協同軟體,比如Teambition,Tower等,文件傳輸儲存也有百度雲,堅果雲等專業雲盤。在IM軟體中強行接入如此多繁重的功能,不僅剛開始會讓使用者迷茫,後續的用戶體驗也不會好。

另外如此繁重的功能對釘釘團隊來說,關注和維護的成本也會大得多,產品很難做到最好。

舉個例子,釘釘的移動端比 PC 端做的精良,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人辦公還是在電腦上,PC端實在太過簡陋,要應付日常功能略顯拙劣,這樣的體驗實在難以給高分。再者,澡堂模式,紅包功能等等一系列功能,許多偏社交娛樂的功能的加入,也讓產品走向越來越不清晰。

這裡,自己也體驗了釘釘,我個人來看,很多功能與OA和協作軟體重複,但只當成IM使用又顯得不夠專業。釘釘這樣一把抓搶佔市場,拚命的往同一概念上靠,未免顯得太過浮躁,同時也讓人覺得釘釘有些不自信。

或許開發人員應該沉下心來想想,團隊溝通中的痛點難點,以及自己究竟要打造一款怎樣的產品。

【微信】

1.天生就不是為工作而生

如果說釘釘的功能設計「少有人情味」,那微信便是把「人性化」做到了極致。

在這個一開口就「談情懷「的世界,微信顯然比釘釘要更有溫度,但也正是這樣的溫度,讓微信註定不可能成為適用於工作的IM軟體。

首先, 微信的定位就不是一款工作軟體,而人們會將其應用到工作中來,完全是因為習慣驅使。

由於平時習慣用微信溝通,對ToB的溝通產品並不了解,很多人就將這一習慣延續到了工作中。但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把微信當作私人生活的通信工具,而不是工作道具,這便是用微信談工作難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癥結所在。

大部分的人會靜音工作群,因此如果你在微信里交代工作,對方很可能根本看不見,即便是通過私信傳達,很多人也可以選擇「裝死」,等到回復尚且困難,更別談執行和跟進的問題了。

對比釘釘的「消息必達」,微信的情懷倒像是 「讓 打工族有機會對領導的信息視而不見」 ,信息傳遞過程中損耗太大,很多溝通自然就成了「無效溝通」。

再者, 微信會降低人們對工作的專註度。

第十二次全國閱讀調查表示,人均每天讀微信超40分鐘,多數人基本上每12分鐘看一次微信。

設想一下,原本只需要保持2個小時的專註度就能完成的工作,由於你工作途中不經意刷刷微信,打亂了原本的思路,看完后不得不重新整理思緒和靈感,完成工作的時間很可能從2小時變成了3-4個小時。

再設想一下,如果在微信群里討論開會,親朋好友的一句消息,公號里推送的一篇文章,朋友圈裡一則有趣的動態,都可能奪走你的注意力,很多人有一搭沒一搭的回復,可能一句:「中午吃什麼?」就能帶跑整個討論主題,最後花了時間還一事無成。

這讓人不得不疑問:」微信到底是讓人利用碎片時間工作,還是工作時間碎片化了」

由此可見,不論是微信的功能特性,還是它引導人們產生的使用習慣,都決定了它不適合為工作服務。

2.在C端越強大,離B端就越遠

團隊溝通是為了讓工作變得有效率,但溝通的重點並不在於說話,而在於協作。

而微信,除了基本的「說話」,並沒有一些適用於協作的功能。

例如,在微信里,沒有組織架構,沒有群發功能,統一交代事情只能靠微信群,這一設計應用在C端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針對B端,難免捉襟見肘。另外,在微信里傳輸文件十分不便,也沒有多人在線會議的功能,更不能查詢聊天記錄,重要信息也無法在線的儲存......

可見,微信並沒有針對團隊工作的功能設計,「一個生活方式」的微信,它強調的是私人溝通體驗,在乎的是個人的興趣和社交,若脫離了「個人」這個場景,微信就顯得很是笨拙,你會發現它在其它方面並不擅長,而這些短板也必將會拖累工作效率。

太偏向於C端,也註定無法服務好B端。

但即使如此,我也並不提倡像釘釘那樣增加很多類似於團隊協作軟體的功能(比如任務,雲盤,審批,簽到,考勤等), 或許我們可以有一些提高溝通效率的手段。 (比如,我在這裡提到的一些功能:在工作中,即時通訊軟體(IM)的好處都有什麼? - 彭砰砰的回答)

「總而言之」:

企業級IM軟體是剛需,也是必須要有的

釘釘比較酷的一點就是免費網路電話,直接接通運營商,通話質量很穩定,在同類軟體中獨領風騷。另外一點是搜索,上面有人說了:「會優先出現你聯繫頻繁和近期聯繫以及強相關的同事,其次才是其他重名的同事,也很人性化」。拋開釘釘一些欠缺考慮的地方,也不可否認它確實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ToB產品從打開市場再走向贏利,會比ToC產品難度更高。不得不說,一個企業級工具產生很容易,但存活困難,可是,不存活下來又談何服務企業?釘釘團隊的市場策略和產品功能設計雖然顯得「急功近利」,但卻值得理解。

文章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

請聯繫修改

作者:佚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