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28幅世界油畫適合講給孩子聽

----- 柒藝 ◎ 藝術聚集地 ------

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達維特

此幅作品是達維特第一次刻畫現世的英雄,此前,作者只塑造和歌頌古代和已故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拿破崙的崇拜之情。本畫的妙處在於,遠景的簡約和近景的細膩,色彩的冷暖對比極為強烈,人物和戰馬的細節刻畫非常到位。對於這個理想化的形象,拿破崙本人也十分滿意。

作者:雅克-路易·大衛 - Jacques-Louis David
作品名稱:拿破崙·波拿巴穿越大聖伯納德山口,1800年5月20日 - Bonaparte Crossing the Grand Saint-Bernard Pass, 20 May 1800

作品尺寸:高: 271 厘米. 寬: 232 厘米.
作品年代:19世紀


盲女——約翰.埃.密萊

兩個相依為命的孩子,一個是盲女,另一個更小的女孩緊緊依偎在盲女懷裡,一邊抬頭去觀看天上的彩虹,一邊在給盲女講解大自然的美麗。雲際彩帶當空,原野一片金黃,空氣是潤濕的,在遠景的小道上有幾頭走動著的牛羊,近處有飛鳥起落。盲女只能傾聽小夥伴的講解,她連停歇在她披肩上的蝴蝶也無從感受,但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鮮的空氣,聽到了原野里生靈的聲音。

作品名稱:《盲女》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856年

作者:約翰·埃·密萊

規格86.6×61.6厘米

屬地:現藏英國伯明翰市博物館與美術陳列館

穿藍裝的小孩——庚斯博羅

新穎別緻的藍色調不但沒有任何不適之感,反而使人感到眼前一亮;活潑、跳躍的藍色綢緞,變幻莫測的衣紋、高光;不落俗套的藍色與含蓄、變換豐富的黃灰、藍灰、綠灰、紅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諧對比。

作者:托馬斯·庚斯博羅 - thomas gainsborough
作品名稱:藍衣少年 - the blue boy (jonathan buttall)

作品尺寸:121.9x117.8
作品年代:c1770

自由引導人民——歐仁.德拉克羅瓦

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裡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作者:歐仁·德拉克洛瓦 - Eugène Delacroix

作品名稱:自由引導人民(1830年7月28日) -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28th july 1830)

作品別名:自由女神,自由引導著人們
作品尺寸:325x260
作品年代:1830

吹肥皂泡的少年——夏爾丹

一個衣著破舊但不失整潔的少年正從室內向室外吹著肥皂泡,他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將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還有一個孩子,看上去僅有3、4歲,正踮著腳扒著窗檯使勁從室內向室外觀看……題材非常普通,情境極為單純,這是一種清閑、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層平民的孩子們自然、儉樸的快樂生活。

作者: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 - 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

作品名稱:吹肥皂泡的少年 - the soap bubble

作品尺寸:63x61
作品年代:c1739


拾穗者——米勒

作品無聲地傾訴著農民的貧困與飢苦,焦慮與哀愁。

作者:讓-弗朗索瓦·米勒 - Jean-Francois Millet
作品名稱:
拾穗者 - The Gleaners

作品尺寸:84x111cm
作品年代:1857
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紅磨坊的舞會——雷諾阿

這幅作品描繪出眾多的人物,給人擁擠的感覺。人頭攢動,色彩跳躍,熱鬧非凡,給人以愉快歡樂的強烈印象。

作者: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 Pierre Auguste Renoir
作品名稱:
紅磨坊街的舞會 - the ball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

作品別名:煎餅磨坊的舞會
作品尺寸:131×175 cm
作品年代:1876
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蒙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畢莎羅

畫於1897年,整幅畫視角寬廣、構圖宏偉、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很小,粗筆帶來,卻彷彿在畫中移動,生動形象。

作者:卡米耶·畢沙羅 - Camille Pissarro
作品名稱:
蒙馬特大街 - boulevard montmarte

作品別名:Boulevard Monmartre in Paris
作品尺寸:74x92.8cm
作品年代:1897
現收藏於: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日出.印象——莫奈

此畫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籠罩下,呈現出橙黃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紅被各種色塊 所渲染,水的波浪由厚薄、長短不一的筆觸組成。三隻小船在薄塗的色點組成的霧氣中顯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與物依稀能夠辨別,還能感到船似在搖曳緩進。遠處的工廠煙囪、大船上的吊車……

這一切,是畫家從一個窗口看出去畫成的。莫奈以輕快而跳躍的筆觸,表現出水光相映,煙波渺渺的印象。

作者:克勞德·莫奈 - Claude Monet
作品名稱:印象·日出 - Impression Sunrise

作品尺寸:48 × 63 cm
作品年代:1872
現收藏於:巴黎馬蒙坦美術館

晚鐘——米勒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彷彿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像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吃葡萄與甜瓜的少年——巴羅洛梅.埃斯巴特

光線從正斜面射來,穆立羅沒有程式化地用更多華麗的色彩,一切以寫實為主,破衣爛衫以及地上的瓜皮等物,展現得生動可信。這種樸實無華的筆觸,使得人物臉部的心理語言揭示得明白易解,從而加強了畫面的感傷氣氛。

作者:牟利羅 - 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作品名稱:吃葡萄和甜瓜的孩子 - Die Melonenesser

作品尺寸:146 × 104 cm
作品年代:1645-1655

意外歸來——列賓

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和各種複雜的感情。

作者: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 Ilya Yafimovich Repin
作品名稱:
意外歸來 - unexpected visitors

作品尺寸:167.5x160.5
作品年代:1884-1888

梅杜薩之筏——泰奧多爾.籍里柯

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人物饑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

背景介紹: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名官兵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率領艦隊的是一名缺乏實際能力的艦長,由於他指揮錯誤,在途經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時不慎擱淺,造成了慘重的災禍。

作者:泰奧多爾·席里柯 - Théodore Géricault
作品名稱:
梅杜薩之筏 - the raft of the medusa

作品尺寸:716x491
作品年代:1819

阿爾卑斯山的雪崩——菲利普.盧泰爾堡

這是一幅以嚴謹的手法描繪阿爾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風景畫。畫家十分注意造型與色彩的關係,近景的暖色與中、遠景的冷灰形成對比,產生了縱深的空間感,塊狀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線的構圖,造成了雪崩的動感與恐怖氣氛。畫家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雪崩的奇異與壯觀景象,形象地表現了山崩地裂、氣勢逼人的自然威力。

作者:菲利普·盧泰爾堡 - Philipp Jakob Loutherbourg the Younger
作品名稱:
阿爾卑斯山的雪崩 - An Avalanche in the Alps

作品尺寸:高: 1,099 厘米. 寬: 160 厘米.
作品年代:1803

無名女郎——克拉姆斯柯

這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畫家以精湛的技藝表現出畫中人物的精神氣質。無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著俄國上流社會豪華的服飾,坐在華貴的敞蓬馬車上,背景是聖彼得堡著名的亞歷山大劇院。畫家在這幅肖像畫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風格,即用主題性的情節來描繪肖像,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畫中的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比蒙娜麗莎的身份還要神秘。

作者: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 ivan nikolaevich kramskoy
作品名稱:
女士畫像 - Portrait of a Woman

作品尺寸:75.5×99cm
作品年代:1883

哭泣的女人——畢加索

刻畫了一位極其悲傷的女人,悲凄的命運和感情由粗放的顏色和勁利的筆觸反映出來。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雜亂無章,支離顛倒,具有常人難以理喻的特點。這幅人物畫是畢加索不朽巨作之一。女人臉部扭曲和斷裂的方式是立體派手法的一個發展。

作者:巴勃羅·畢加索 - pablo picasso
作品名稱:
哭泣的女人

作品尺寸:60cm x 49cm
作品年代:1937

向日葵——梵高

對於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而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作者:文森特·梵高 - vincent van gogh
作品名稱:
十五朵向日葵 -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

作品尺寸:100cm× 76cm
作品年代:1888
現收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吹笛子的少年——馬奈

馬奈是最早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使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的畫家。這幅畫在總的暗調子中,突出幾塊明亮鮮艷的色彩,使之更加響亮耀眼。

作者:愛德華·馬奈 - Edouard Manet
作品名稱:
吹短笛的男孩(吹笛者) - The Fifer

作品尺寸:160 × 98 cm
作品年代:1866

倒牛奶的女僕——弗美爾

該畫作於1685年,構圖不很複雜,輪廓較清晰,環境純樸。將一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觀者產生不同的懷舊心理。女佣人是個非常健壯的村婦,她塞起了胸前圍裙的一角,忙著準備早餐。所有人和物的質感都很強烈。

作者:約翰尼斯·維米爾 - johannes vermeer
作品名稱:
倒牛奶的女僕(倒牛奶的女傭) - The Milkmaid

作品尺寸:高: 45.5 厘米. 寬: 41 厘米.
作品年代:1660
現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美術館

白樺叢——列維坦

作者嘗試描繪陽光照在樺樹林中的光感和空氣感,具有鮮明的印象派畫風。

作者:伊薩克·列維坦 - Isaak Iliich Levitan
作品名稱:白樺林
- Birch grove

作品尺寸:30 x 50 cm
作品年代:1889

星空——梵高

試試,自己理解一下這幅梵高名作

作者:文森特·梵高 - vincent van gogh
作品名稱:
星夜 - the starry night

作品別名:柏樹和星空
作品尺寸:92.1x73.7
作品年代:1889
現收藏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列賓

畫中的縴夫共有11個人,約略分成三組。每一個形象都被列賓仔細推敲過,畫過人物寫生。他們的年齡、經歷、性格、體力以及他們的精神氣質各不相同。畫家把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統一在主題之中。在畫家本人的記述里,他對每一個人的背景都有詳細介紹。

作者: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 Ilya Yafimovich Repin
作品名稱: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 Bargehaulers on the Volga

作品尺寸:131.5 × 281 cm
作品年代:1870-1873

睡蓮組圖——莫奈

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養睡蓮、畫睡蓮,讓全世界都跟著他為這種植物著迷。他的《睡蓮》系列畫作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精品。

作者:克勞德·莫奈 - Claude Monet
作品名稱:
睡蓮

吶喊——愛德華.蒙克

非常有名的一幅畫,它描繪了一個面容近似骷髏的人,雙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條看不見首尾的公路橋上,似乎由於驚嚇而大聲吶喊。畫家以版畫的方式,把紅、藍、綠、赭石的色線,組成流動的河水與天空的形狀,造成—種遊動與飄忽的動態,給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場「惡夢」的再現。它象徵著「世紀末」人們的彷徨情緒。

作者:愛德華·蒙克 - edvard munch
作品名稱:
吶喊

作品尺寸:91x73.5cm
作品年代:1893

維蘇威火山爆發——路易斯.埃克托爾.勒魯

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手法,刻畫了維蘇威火山爆發瞬間人們的驚恐與絕望。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約翰內斯.維米爾

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看到這幅作品時一下子被打動了,她將其改編為同名小說並立刻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佔據高位。導演彼得·韋伯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又立刻將其改編為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並大獲好評。這張畫超級神奇吧?

作者:約翰尼斯·維米爾 - johannes vermeer
作品名稱: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作品尺寸:44.5 x 39 cm
作品年代:1665-1667
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館

最後的晚餐——列奧納多.達.芬奇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彷彿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作者:達芬奇 -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稱:
最後的晚餐 - the last supper before restoration

作品尺寸:880x460
作品年代:1498
作品材質:壁畫 fresco
現收藏於:格雷契修道院食堂

蒙娜麗莎——列奧納多.達.芬奇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作者:達芬奇 -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稱:
蒙娜麗莎 - mona lisa

作品別名:焦空達,焦孔達
作品尺寸:53x77
作品年代:c1503-c1505
作品材質:楊木板油畫 oil on poplar panel
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END-

感謝關注,感恩分享

❖柒藝 · 資料庫

返回平台窗口回復「71——78」之間的任意數字

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