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吃不到野菜的春夜,最難將息

每到這個季節,芍藥就喜歡重溫《梅酒香螺嘬嘬菜》這本書,號稱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當初也是沖著此書的清新顏值和吃貨本質才下手。自從做了公眾號之後,再看談正衡怎麼寫江南野味,又有了新體會。

如果一株植物有食用價值,那麼在正當好的時節吃掉它、用最美味的方式烹飪它,是不是才比較對得起人家?何況像艾草、馬蘭頭這樣的植物,沒吃到簡直是過了個假春天。

大大大吃貨沈宏非說:「沒有禿黃油的冬夜最難將息」。呵呵呵呵,對吃貨來說,哪個夜晚好將息了?

今晚就想誘惑你,談正衡(《梅酒香螺嘬嘬菜》作者)是怎麼把幾種常見野菜給吃掉的~~~

芍藥姑娘 Vol.282

x

煮野菜呀煮野菜

春天要吃的東西可真多啊,嘴巴和胃好忙哦。

真假吃貨,也是從春天見分曉的。會吃的孩紙都在買野菜、挖野菜。很多外地童鞋莫名被勾起了鄉愁。想到小時候吃到的滿嘴清野香,城市總歸是差了一口氣。

路邊買把山野菜,花了八塊五毛錢。

急火炒,掂幾掂,起鍋之前放點鹽。

甭提味道有多好,彷彿住在山裡邊

——可惜有點兒咸。

@老樹畫畫

炒個野菜倒是不難,菜夠新鮮、地兒夠偏遠,生嚼都清甜。不過,大晚上的,看看別的吃貨大談食野菜之法,也沒什麼不妥是不是?

芍藥要請出《梅酒香螺嘬嘬菜》的作者談正衡先生了,做職業編輯之前,早年他曾是鄉村赤腳醫生,經常要進山採挖中草藥,能挖到不少寶貝,首烏、茯苓、黃精啦,隨挖隨吃,個個兒都是氣血大補之物。(不要羨慕,你學不來)

所以赤腳郎中的美食經驗是極有發言權的,怎樣吃最地道?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民間吃法?都好想知道啊!我精選了春日最有代表性的幾種野菜,馬上來看!捧讀此書的夜裡,最難將息啊。。

還是最喜歡這版封面,和書名配一臉。想買的親,各大圖書市場、網站隨便一搜都是。

怎麼吃蘆蒿

蘆蒿是菊科蒿屬植物,《詩經》里把它叫做蔞蒿。和茼蒿有相似之處,茼蒿吃葉子,蘆蒿常吃莖。

蘇東坡那首婦孺皆知的詩里也提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不過,多少人忽略了蔞蒿,只記得河豚啊~

這種天生地長的野菜,散落在江灘和蘆葦沙洲上草長鶯飛的三月,正是蘆蒿清純多汁之時,有一股沖人的青蒿氣。《紅樓夢》中,晴雯也愛吃蘆蒿。

現在售賣的蘆蒿,有野生和大棚兩種,野地里採的,莖桿紅紫、細瘦有點老氣,嚼起來帶響,香氣清遠怡人。大棚摘的味道就淡許多。

蘆蒿炒食,最多的做法是配乾絲、肉絲、紅辣椒等,吃起來滿口鮮嫩。各路檔次的飯店,也都通行臘肉炒蘆蒿。

不過談先生最喜歡的是茶乾絲清炒,把蘆蒿掐成寸段,清水浸去澀味,再用鹽腌制;鍋內最好倒入土菜油,干辣椒熗過,蘆蒿倒入鍋中煸去水分,再加茶干細絲,鍋內跳躍記下就成了。

蘆蒿與臭乾子同炒,是安徽一絕,清香與臭味渾然一體,吃到嘴裡是一種鮮而悠長的香,真實可觸摸到的「新漲春水」。

是了,蘆蒿還可以燉湯,也是美味。

怎麼吃馬蘭頭

生活在包郵區里,春天不吃馬蘭頭還真是辜負了。

又是屬菊科的,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田邊菊、紅梗菜、紫菊。生於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所以俚語里說:「馬蘭頭,攔路生」。

馬蘭頭開的花是小紫花,想起那首跳繩兒歌:「馬蘭開花二十一」,誒,也合適?

路邊看到此花,就意味著有馬蘭頭可以挖了。采馬蘭頭是個力氣活,「輕攏慢捻抹復挑」,至少得采一兩個小時,才小有規模。

古人吃馬蘭頭沒有那麼多講究,飽腹而已,不過馬蘭頭卻經常得到文人墨客的讚賞。正所謂「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也是一種很阿Q的心理暗示。

撿去老莖、雜物,只留下葉嫩頭。江浙人喜歡切碎了,加醬油、香醋、麻油、五香茶干、花生碎末拌勻,講究碧綠色中點點潔白,這一口泥土氣息,最是撩撥心扉呀。

談先生說,若是將馬蘭頭和春筍嫩頭一起焯水切碎,拌上臭豆腐乾,就此菜喝啤酒,就是拿魚翅來都不換了。(嗯,他真的很愛吃臭豆乾)~

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可以解油膩,對宿醉人士來說也是一劑良藥。拿馬蘭頭配白粥,清平淡泊,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是人間至味了。

怎麼吃香椿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椿天,香椿樹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香椿芽就是樹上長出來的菜,臨風流韻,恣意高揚,有點另類。

每逢冬去春來,布谷鳥一叫,大大小小的香椿芽就開始噴芽。三五日春風一吹,更是爭先恐後鑽出來舒展脛骨。姑娘和孩子便可以拿起竹竿和頂叉,歡聲笑語打起椿頭來。

打香椿頭很有講究,穀雨前椿頭最嫩。最好打側枝和旁邊逸出的將舒未舒的芽葉,不去碰主枝頂端的壯實椿頭。打下一時吃不完,就晾乾腌起,放入吸水罈子封好,可常保鮮香。

香椿芽有股沖沖竄竄的清氣,敗火功力很強。人食用香椿的歷史由來已久,最出名的菜莫過於香椿炒蛋。

香椿頭洗凈開水一燙,切碎與豆腐涼拌,澆點小麻油,真是一筷入口,三春不忘。

早年記憶里,談正衡的外婆會把香椿頭切成細絲與煎黃的蛋皮同拌,碼在白瓷盤裡,淋上熬熟的菜籽油。光是看著,就很養眼了。

涇川當地人喜歡把香椿頭當香菜、蔥花用,煮魚湯時加一點,提鮮去腥。吃了魚肉之後,魚湯可以連喝兩大碗。

香椿面

香椿芽還可以用來做「天婦羅」,瀝干水分,在調好的麵糊里沒頭沒腦地拖一下,丟入熱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咸酥脆香,也是一道有個性的小零食。

香椿豆腐

怎麼吃艾草

艾草恐怕不用多說,又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我們常見的艾灸,熏艾之物,就是艾草製成的。

清明前後生長最猖狂,大部分地區都有吃艾草的習俗,艾草採回來蒸煮成汁,撈除廢渣,將艾草汁和麵糰和勻,做法與元宵相同。

江浙一帶叫吃「青團」,渾圓滾滾,分甜口、咸口,甜口內包紅豆沙、黃豆沙或黑芝麻,夾雜碎花生,咸口內包豬肉餡兒,艾草不像湯圓,可水煮,一般是上鍋蒸熟后隨吃。

青團隔夜后,可用微波爐或蒸鍋再加熱,也可以直接吃。加熱時千萬不要將外層薄膜撕掉,否則要鬧人間慘劇的。(這個四月已經親身示範了)

芍藥家鄉喜歡做扁的艾果,名叫「艾巴巴」,也是每年小時候媽媽必包的春日點心。

談正衡倒是沒提到艾草的吃法,不過這是芍藥小時候很深的記憶。淋著雨也不忘摘幾把艾草回家,摘時很辛苦,久久才得一小袋。

媽媽忙活到三更半夜,白色水蒸氣冒滿了整個廚房,和氤氳的春天混在了一起。

極少人知道的小野味

倒是還有一些植物,也值得一吃。

比如天門冬,潤肺養腎常用中藥,也是人們愛養在庭院的觀賞植物,花卉市場就有售。

每當二月,令箭嫩莖就竄出來了,尺把長時掐下,切寸段與臘肉同炒,入口也是滑膩清脆。

又比如野薔薇也能吃,也是春二三月里從老桿或地下抽出嫩莖,顏色有青有暗紅,掐下來,撕去連夜帶刺的表皮,直接送入口中,甜絲絲的很好吃。

如果用紹興老酒、老抽、油等調味料腌制,與裡脊肉同炒,也是極好吃的。

這是談先生傳授的獨門吃法,他還舉一反三,按「葯食同理」的說法,花壇里的月季、情人節上售賣的玫瑰都是近親系列,也是應當能做相同處理的,膽大的不妨一試,自創一道「薔薇莖刺身料理」。

為什麼今晚來得這樣晚?

因為一邊寫一邊腦補了很多畫面。。

尤其最後一道充滿想象的,

薔薇莖刺身料理,

讓我恐怕很難將息了。

對於這些野菜,

你們還有哪些獨門吃法?

也貢獻一個~

(就,不要睡了,互相傷害啊)

END

圖片來自pinterest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