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寒門學子的自我救贖

在現代漢語詞典當中還沒有收錄"救贖"這個詞.但在國內外許多的文學作品當中出現過這個詞.代表的有美國著名驚悚小說作家斯蒂芬·金的勵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該小說被改拍成電影后曾被美國影評協會評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電影。

另一部小說是當代80後作家廖毅的《華夏救贖》:寫的是30年代上海大實業家梟龍從一個惟利是圖的商人走向一個抗日救亡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故事。

基督教的救贖之說:

人類始祖使其罪過傳至後代,致使整個人類都具有原罪,這種原罪和後天犯罪導致人間充滿罪惡,而人類自己解救不了自已。在這種情況下,上帝大發慈悲,派遣其獨生子耶穌降臨世間,拯救人類。耶穌基督為了贖世人的罪,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寶血洗凈世人的罪。人們為了贖罪得救,就要信仰祈求耶穌。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人與人之間的身份就有了天壤之別,家庭窮和富的分野就橫跨在我們面前。就像跑步,槍聲響了,其他人都在奮力往前跑,窮人家的孩子卻還在試圖搬開自己面前的絆腳石。

人們常說,出身無法改變,知識卻可以改變命運。因為唯有教育才能讓人擺脫這些先天「枷鎖」,讓人可以通過自身後天的努力實現向上流動。

如今孩子教育成為多數家庭的重大的投資項目,但是對於出身農村的寒門學子來說,他們的教育,不但輸在了起跑線,而且在漫長的求學之路上,這種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當前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城市人,更多的優勢資源也加速向城鎮集結。教育資源也只能順隨這樣的趨勢。生活在發達地區的城鎮孩子,從小就有著先天優勢接受著先進的教育,而貧困地區和家庭的孩子可能連一本讀物都是奢望。「寒門學子」要想成績好,光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起跑線已經低了一個級別,他們上大學要付出更多。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出身,沒有顯赫的家世。抱怨出身對於自己未來的命運只是徒勞的。決定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無論出身如何,機會總是會出現的。

八十年代年的,那時大學還沒有大規模擴招,農村的寒門學子是占絕對多數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刻苦,堅毅,有目標,有追求,也很懂事。很多人對王傳福並不陌生,王傳福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2002年首次進入了《福布斯》雜誌推出的「2002年富豪榜」;2010514日,「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以343.3億元資產排名第四位。從昔日的電池大王到今日的汽車大亨,王傳福的創業經歷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王傳福的成長道路充滿艱辛,卻同時磨練了他的堅韌意志。他的那種韌勁,讓一般的企業家難以望其項背,更是寒門學子學習的榜樣。

1966215,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一戶再尋常不過的農民家庭,在父母的關愛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在他讀國中時家裡發生了變故,父母早逝,讓他經受了心靈的創傷並從此沉默寡言。為了忘掉痛苦,年紀尚小的王傳福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形成了堅強忍耐的性格。靠著兄妹的接濟,艱難地長大成人,並完成了中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學業。雖然成長道路充滿艱辛,但王傳福憑著堅強的意志力走了過來。他相信,沒有比腳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他堅信,只要靈魂不屈,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康庄大道。

19877月,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研究所期間,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

與之相比,不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往往注意力放在領導、甚至上級考慮的「大事」上,而自己的「小事」卻沒有做好,毫無成就感。這樣下去,別說在崗位上精益求精、有所創新,連能否堅持下去都很難說。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17年,很多八十年代的大學規模急劇膨脹,原來一個校區擴成了三個,原來大學部生的公寓研究所住,而大學部生公寓挪到了校外。學費猛漲,最貴的藝術系一學年一萬六千元,外語系一學年6000元,普通點的也4000元。

付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寒門學子」,他出生於中原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上大學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離家50公里的地級市,上大學前未看過電影,很少有時間看電視。

通過自身的努力,他在鄉鎮念了國小和國中后,考入一所縣城高中。成績優異的他在聯考失利的情況下進入一所985大學,最終在研究所階段考入北京大學。

回想一路求學的經歷,他發現:自己國小和國中同學都來自農村,寒門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學中,寒門比例佔了50%左右;家庭條件的差距在大學部期間尤為明顯,「優越者每月有上萬元的生活費,貧困者只能靠幾十元的助學金勉強維持」,在他就讀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門的學生只佔到5%左右。

進入北大讀研后,他發現,自己身邊很多同學都從未參加過中考、聯考、考研,「一路保送而來,某某省狀元比比皆是」。「身邊可能有富可敵國的巨賈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權的官員之子,還有可能是電視上看到的明星之子,當然也有農民的孩子、下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測此比例小於1%

98%50%,再到5%1%,付林在這些數字的變化中意識到「寒門式努力」的難處:隨著學校層級的升高,「寒門貴子」比例越來越小,而最後的1%在社會這所大學校里還會有所削減,「如果人生是一次長跑,寒門學子在起跑線上就落後太多,起跑后動力不足、補給不足、身體素質差,能夠咬牙堅持下來的實在屈指可數」。

現在看來,他們都站到同樣一個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會發現他們走得很艱難,並且還有許多付出一樣努力的『窮孩子』已經『累』倒在終點前了。

在北大讀研究所時,一個班級20多個人,但真正的「寒門學子」只有付林一個。

與同學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閱歷——沒去過幾個城市、沒旅遊過、沒有唱過KTV、沒有去過健身房、也不知道紅酒還能分很多種類……「當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只能聽,無法參與其中」。

對此,「心態還算積極」的付林也曾試圖多看書、多與朋友交流、多參加他們的活動。可他發現,有些閱歷需要資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識里,最貴的相機也就幾千元,但一次郊遊中,他看到一個玩單反的朋友帶了好幾個鏡頭,「聽說每個鏡頭都幾萬元的時候,我驚呆了」。

現實或許已經殘酷到,我奮鬥了18年,還是不能與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時,一些人正在遠離「知識改變命運」的自我救贖之路……

當讀書的起跑線因為各種人為原因被分割成不同等級時,社會的公平談何企及?

這時候,社會機制要給弱者變強者的機會,就得由國家出面來補償慘輸在起跑線上的寒門學子。實際上,當我們審視當下的教育改革時,任何改革無論大小巨細,其改革方向還是應該得到認可的。

1977年冬,570萬人從車間里、從農田中,走進了改變命運的考場。到今天,政府再推一系列助學貸款的新政策:一是高校學生在讀期間助學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畢業后在還款期內繼續攻讀學位或在校期間因病等休學的,也可申請貼息。二是將貸款最長期限由原先的10年、14年,統一延長至20年。將還本寬限期從2年延長至3年,寬限期內只需還利息、不需還本金。同時簡化申請手續。三是建立還款救助機制,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等畢業借款學生,可申請代償應還本息。對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代償資金原則上由所在省級財政承擔。各級財政要在年度預算中足額安排國家助學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金,幫助貧困學子解決後顧之憂。

經濟狀況一般或較差的家庭,由於缺乏豐厚的社會資源,其子女在教育和就業過程難免處於弱勢地位。但這種現實不是要讓寒門學子放棄努力,而是告訴他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收穫成功。生活就是一個問題疊著一個問題,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體來說都是如此。大學是一個催化劑,可以讓寒門學子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充分證明了努力的真諦和價值所在,也讓我們看到了寒門子弟的希望。

2014年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2013年增加11.4%,圓滿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標。對農村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去年招收了5萬名優秀農家娃。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

對於出身貧寒的人來說,同樣不缺少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要你學會選擇,你的人生一樣可以獲得精彩。歐巴馬的家世可謂低微,他的童年和他的奮鬥歷程讓人聽起來也不免感到心酸,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從美國社會底層走出來的男孩,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過程,再現了一個真實、生動的「美國夢」。他的成功傳遞給天下所有心存夢想的人們一個信念:只要敢於選擇自己的人生,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你是怎麼樣的出身,在經歷了持之以恆的努力之後,你就會取得成功。

如今,「一畢業就失業」」「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等口號卻戲謔地調侃了教育,這個曾是渴望向上流動的人們賴以改變命運的獨木橋。許多令人困惑的情況出現了——

由於高等教育的擴張,獲得大學文憑不再是件困難的事情,但大學文憑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能。對於某些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好的學生來說,大學文憑可能只具有象徵性的功能,他們的就業不需要完全依靠這張文憑;而對於家庭社會背景差的學生來說,大學文憑則具有實在的工具性功能,是他們找工作的唯一資本。

現實中,擇優錄用的運作似乎被社會因素嚴重扭曲了。在學業成功和選擇某一教育與家庭環境不無關係的事實之外,社會出身繼續對教育水平相當的青年們的職業插入產生影響,並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繼續介入其中。」

在經濟高速發展、文化急劇變革的時代,許多國家的青年都曾遇到這種迷茫。比如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美青年,也曾集體迷茫過。嬉皮士、性解放等運動,都曾經被他們當做一種解決方案。只不過時間證明,這些方案都行不通。

但以當時德國、瑞士青年人為代表的一代人,最終還是走出了迷茫,成為西方社會現代化的生力軍。方法很簡單,就是他們確立了做強技能的價值觀。他們潛心鑽研一門技能,追求技能完美、精湛,哪怕是操持一個小工坊,也要做到精緻而有韻味,既追求經濟效益,也能通過展現卓越的技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做強技能的價值觀已經帶來了不少經典的商業案例。iPadiPhone的成功,就與西方年輕一代技術研發人員精益求精的技術理想密切相關。

年輕人缺乏的這種做強技能的價值觀,其實就是職業榮譽感。在一個良好的社會,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得近乎完美,就會得到充分的尊敬,自己也能體驗職業榮譽感與幸福感。這一點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社會已經相當成熟。目前社會很多人不是為技能提升而是為賺錢去努力,這實際上是將職業榮譽感淡化,讓功利思想滋長,最終導致精神荒蕪。當今,強化職業榮譽感勢在必行。

辛辛苦苦讀幾年大學出來居然連份工作找不到。究其原因,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一是高校盲目擴招,設置專業不合理,產業化教育培養出來的「產品」多為半成品。二是大學生個人不努力,本身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認為考上大學就完事大吉,臨近畢業又不關注就業形勢,最後淪為就業大軍。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影響極其惡劣,讓社會陷入讀書無用論的泥潭,讓寒門出身的孩子再難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真理,不會尊重知識,不會尊重人才,不尊重知識的國家民族是危險的。

當今時代,一定是往「精細化」、「高技能」、「精緻品牌」的方向發展,所以做強技能,不單是對個體的救贖,也是對整個民族的救贖。做強技能不但能解決精神的迷茫,同時也能創造價值、奉獻社會,消融時代的浮躁和短視。全民技能提升之後,其共振、複合效應,必定推動創新的發酵,促進變革與發明。

當然,寒門學子的自我救贖之路不止一條。但我還是覺得鑽研一門技能,更簡單、易行。既解決苦悶,解決生存和發展,又符合社會需要,同時讓寒門學子可以通過自身後天的努力實現向上流動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