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GDP到底有沒有意義——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爭論

6月28日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兩位經濟學家和一位前國企的老總就GDP的問題展開了一場辯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兩位經濟學家都預測預測今年的GDP將維持在6.7%。李稻葵甚至表示,如無意外,明年GDP可以達到6.9%。

緊隨兩位經濟學家發言的傅成玉則直言,「我覺得你們討論這些問題好像沒多大意思,的問題不在GDP增長多少,而在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要引導大家老關注數字,數字最沒有意義。」

GDP到底有沒有意義?量子大學特意請來趙星宇教授給大家帶來一場關於GDP的深度解讀。

趙星宇法國諾曼底卡昂大學經濟學博士、量子大學事業合伙人

主修公共經濟學、公共選擇方向,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特別痴迷讀書和旅行,迄今遊歷過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具有國際視野;常常將他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融入課堂。

GDP到底有沒有意義?

GDP到底有沒有意義,讓我先講一個禪宗故事。

有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苦讀佛經,廢寢忘食,他能夠把許多經典倒背如流,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達不到解脫的境界。就去求助高僧。

高僧說:「今晚月色怡人,正好賞月。」

兩人來到庭前,高僧以手指月,說:「看!」那人便順著手指指示的方向仰頭望天,看見圓月,讚嘆不已。 高僧說:「你看到了什麼?」那人答道:「一輪明月。」「如果有人不看月亮,只看手指,你怎麼說?」「我說這是愚人。」「如果有人甚至把手指當成真正的月亮,你怎麼說?」「我說這更加愚妄。」

「那麼你認為念經就能解脫,是不是只看到手指而沒看到月亮?是不是把手指當成了月亮本身?」這位佛徒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死記硬背佛經字句,最終有所開悟。

這個故事叫做「以手指月,手並非月」。月亮是目標,手只不過是為了引導我們達成目標的一個手段、工具而已,很多人卻錯誤地將手當成目標本身。

同理,經濟的健康均衡發展是我們的目標,GDP是我們使用的工具,它不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無法衡量經濟增長的全部。如果將GDP本身作為發展目標,實際上是錯誤地將指標本身當成發展的目標。

當中央確定經濟增長的總體GDP目標之後,地方政府通常會為達到這一指標本身而不遺餘力,使盡渾身解數,除非力有不逮,否則決不罷休。這就是造成產能過剩、環境污染、重複建設的重要原因,經濟的健康發展並沒有因為GDP指標的提高而改善,相反卻惡化了。

數字到底有沒有意義?我講一個案例:

微軟CEO鮑爾默上任時微軟的年利潤是90億美元,卸任時達到220億美元,從指標看是成功的CEO。但是隱形成績單卻是不合格的,他主導微軟的十四年間是微軟失去的十四年。

因為有所謂的投資五連敗:

第一是搜索引擎BING(必應),完敗給了谷歌;

第二是智能手機,微軟曾經收購諾基亞,後來敗給了蘋果;

第三是操作系統,微軟曾經和INTEL實現聯盟壟斷,掌握著95%的市場份額。但是在後PC的時代,大家更多地使用移動終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WINDOWS系統,只知道ISO和安卓系統,微軟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是僅有1%;

第四是媒體開發,微軟開放的社交媒體MSN已經消失了;

第五是雲計算,微軟敗給了亞馬遜。亞馬遜則從一個網路書店成為一個雲計算的頂尖公司。

微軟在這五個競爭激烈的領域都失去了競爭力,他可能在未來失去更多的市場。稅後利潤的增長不過是過去企業發展實力的一個慣性而已,它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之後可能戛然而止。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和其最常用的衡量指標之間差異巨大。

另一個例子:

抗日戰爭結束時,崗村寧次認真檢討過日軍何以在戰場上難以取得勝利,他認為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戰術作戰是勝利的,但是戰略是錯的。

在戰爭中,日軍樂於佔領城市,幾乎成為惡習,每每作戰,無視國民黨軍隊,而以佔領底盤、大城市為榮,這樣戰爭被拖入了節奏,最終日本被拖垮。這就是毛主席的英明論斷——持久戰,打持久戰,必勝。

相反地,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是「不計一城一地得失」,避免遭到圍殲。例如台兒庄之戰獲勝之後,日軍組織你反撲,蔣介石果斷下令撤出徐州,保存有生力量。但是解放戰爭中,蔣介石重複了日本人的錯誤,最終導致失敗。導致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沒有認清戰爭的終極目標,而把佔領敵方領土這一戰爭手段當作目標本身。

在教育領域也有非常類似的問題:

有一個德國人在廣西做了十幾年的志願者,他從事教育從不計報酬,甘心無私奉獻,但是卻不受當地的家長的待見,原因是他培養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沒有顯著的進步,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悲傷的事情,我們的教育機構是以學習成績來衡量教育的成果的,卻不以培養真正的人才為目的。

這名叫盧安克的老師,經常和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同學們學習到了很多:例如對人性的關懷,有些原來羞澀的孩子變得活潑,有些孩子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樂趣,他們學習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卻無法體現在考試成績之上,但對一個人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而人才無疑是支撐社會進步的絕對力量。

一位曾參與建造上海一家生物學研究所的德國教授,和一些教授一起為研究所確定發展目標的時候,教授提出的觀點是,努力成為某某領域世界前十的研究所,德國教授說,我們是世界上唯一這個領域的研究所,哪裡來的前十名之說,他的觀點是讓我們的研究所,成為科學被好奇心驅動之地。

大家有沒有發我們每個領域的人都特別熱衷於這些排名、分數等等,缺乏真正想把事情搞好的態度,他們不是熱愛科學才從事科學事業,他們是為了想當科學家才從事科學事業,他們不是為了搞好經濟才從事經濟研究,而是為了想當經濟學家才從事經濟研究。

就好像當代作家木心在去上美術學院的時候,這樣批評他的同學們:「他們是來做藝術家的,不是來學藝術」。同樣存在著目標和手段的混淆問題。

是否可以徹底拋棄GDP?

如果GDP指標如此的不靠譜,我們是否可以將它徹底拋棄呢?

我再講一個例子。

我清楚的記得,是在2008年的時候,一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夾在西藏和印度之間的小國不丹突然吸引了全球很多人的注意,原因是他的國王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GDP的指標,叫做國民幸福總值GNH,並以實現幸福為政府目標。而不丹的國民幸福總值排名全球第八,這個國家的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

一時間引來那些忙碌在繁華大都市裡,忍受著汽車尾氣和交通擁堵的人們的無限感慨,就像一碗心靈雞湯,讓人有大徹大悟的感覺。

然而,在清醒之後,人們發現,不丹人民之所以覺得自己生活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家封閉,很多人並沒有機會領略現代生活的方便舒適,這樣的幸福感不能不說,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罷了,我們不也曾經認為我們是世界上最偉大人民最幸福人民地位最高的國家嗎?

看來GDP指標並非全部無用,畢竟沒有物質基礎支撐的精神信仰是空洞的和不牢靠的。

GDP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GDP的考核提標近些年來有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科研投入加入GDP考核體系,這是一個進步,而將GDP以及其他數字考核體系的重要性降低,佐以其他非標準化的衡量,則是一個覺醒。

量子大學量見 ▏聽見,看見,遇見,一個為您提供海量音頻與視頻專欄的線上平台。 掃描下方二維碼,聆聽名家觀點

每天學習一點點

進步隨時看得見

◆ 如有合作需要,請後台聯繫小編(微信ID:liangzidaxue)。爭取做為萬千企業家提供交流與學習的平台,歡迎關注量子大學。

——6月好文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