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論語現場 | 孔子的「盡善盡美」說

<

「論語五分鐘,人生基本功」。欄目「論語現場」彙集了孔子基金會理事長王大千多年研讀《論語》的心得。欄目以精鍊的講解,配以活潑的錄音形式向讀者傳遞《論語》的智慧之語。

盡善盡美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論語 述而》)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 八佾》)

《韶》樂是遠古氏族首領舜那個時代的一種樂舞,其內容是歌頌舜能繼承併發揚光大他的前輩堯的功德。傳說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竟然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孔子為《韶》樂感動,一是因為它美妙無比;二是他對古代賢君舜有無盡的嚮往。說《韶》樂,美極了,也好極了,是美與善的統一。而聽到周武王時的《武》樂時,孔子就認為它「盡美也,未盡善也」,因為宣揚的是武力,所以在孔子看來,就不那麼符合「善」的道德理念了。

韶樂為什麼能使孔子產生這麼大的美感呢?孔子認為,韶樂不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

《論語 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這是孔子在美善關係問題上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看法。這裡孔子首次將美與善區別開來,看到了美與善的矛盾性。他認為,美不同於善。因為從善的觀點看是完滿的東西,從美的觀點卻可能是不完滿的。美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盡善」並不等於「盡美」。但是孔子又認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雖然能給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須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內涵,才有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另一方面,孔子就「美」與「善」的統一也進行了闡述,「美」與「善」的統一在一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美」是形式,「善」是內容。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的也可以進一步表明這一點。《論語 雍也》中記載: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是講人的修養。「質」是指人的內在道德品質,「文」是指人的文飾。孔子認為,只有「文」和「質」統一起來,才成為一個「君子」「文」和「質」的統一,也就是「美」的「善」的統一。

論語現場,輕鬆懂論語。

今天你堅持學習了嗎?

去留言區打個卡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