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俄羅斯要買中國殲-20,真的假的?

最近有報道稱,美國空軍今年要在歐洲布署F-35A,而俄羅斯T-50研製進度遲緩,可能需要向採購殲-20來對抗F-35。

這個消息確實夠震憾的,以前都是購買俄羅斯飛機,從蘇-27到蘇-30,再到蘇-35,如今真的要倒過來,俄羅斯從購買飛機嗎?

如果僅從技術角度分析,殲-20相對T-50確實佔有優勢。

殲-20比T-50先進,也許有人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T-50至今仍沒有打開彈艙的照片,而殲-20和F-22、F-35打開彈艙的照片則早已滿天飛。要知道,隱身彈艙是四代機的標配,是其區別於三代機的重要標誌。見不到T-50打開彈倉的照片就無法判斷其彈倉能否使用甚至是否存在。

殲-20打開彈艙

F-22打開彈艙

F-35打開彈艙

T-50嚴重拖進度,仍在試飛,且延續了蘇-27系列的常規氣動布局。其氣動「亮點」,位於進氣道入口正上方的一對可動邊條並不神奇:一是其面積不大,作為襟翼或小邊條使用尚可,不能取代鴨翼,其機動性仍不如鴨式飛機;二是由於其位置特殊,作為進氣道可調斜板使用尚可,若在機動中大幅偏轉,則會引起進氣道氣流畸變,使發動機喘振或停車;三是其全機舵面達到了12塊(另有前緣襟翼、后緣襟翼、副翼、平尾和垂尾各一對),比常見飛機多2塊以上,工程技術上講究機構越簡單越好,越複雜可靠性越低,對於電子和控制技術較落後的俄羅斯,這不是優點。所以,其「亮點」應是無附面層隔板隱身進氣道技術未突破,又追求進氣效率的無奈之舉。無附面層隔板隱身進氣道早已成熟,現已多種批產機型上應用。

至今仍未見T-50打開彈艙的圖片

T-50外形隱身設計不明顯,拋開其他外形隱身設計缺陷——其進氣道為直通型,無S形轉彎,根據相關理論,單台發動機風扇正面即可造成3平米以上的雷達反射面積;雖可在其前面安裝吸波材料製作的傾斜導流格柵,但有代價:據大量公開論文,曾在殲-11飛機進氣道中試用該裝置,但隱身效果一般,進氣效率下降引起發動機推力下降,而俄羅斯相關研究公開報道較少。俄在外形隱身技術方面,明顯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已有外形隱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殲-20飛機服役,類似的「鶻鷹」飛機也試飛多年,還有多種大型隱身無人機裝備或試飛。

在等離子隱身技術方面,俄研究水平較先進,但仍未報道解決設備能耗高和體積重量大等問題,T-50應未採用。此外,等離子體發光暴露目標,會招致光電探測設備的跟蹤;其對飛機材料有腐蝕,其高溫也可損壞機體材料;其隱身的有效頻率範圍一般在20GHz以內,尚無適用更高頻段的報道;其本身有高能射線輻射,飛行員需全身重型防護才能在全機隱身狀態下飛行,這對操作飛機不利;其不僅吸收外來雷達波,對內部通信設備和雷達也有屏蔽作用,飛機與外界隔絕,無法進行態勢感知。這些明顯缺點決定等離子體用於全機隱身還需努力。

殲-20戰鬥機已經開始裝備部隊,並參加了對抗演練,將很快形成戰鬥力

俄在新材料、新工藝和結構設計新技術等方面落後較多,飛機空重較大,蘇-35空重最新公布數據已超過19噸。T-50尺寸接近,雖有改進,但空重應大於17噸,很可能達到蘇-35試飛時18.4噸,這對全機推重比和翼載荷影響惡劣。而這些方面進步很大,殲-20空重控制很成功——15噸級。所以別看殲-20發動機推力比F-22(空重19噸級)小一些,實際上整機推重比還佔優勢。假定未裝發展近二十年(2014年9月25日航空報報道軸對稱隱身矢量噴管研製成功)的矢量噴管,殲-20氣動特性仍優勢明顯,全機推重比較大,翼載荷較小,穩定機動性比F-22好得多。F-22瞬時機動性有一定優勢,二者各有所長。

另外,俄航電技術落後,與珠展上出口型航電相比差距已很大。

所以從技術上看,俄很想引進殲-20,以壓制歐洲F-35「肥電」,並有效抗衡美F-22。

據說以色列購買的F-35已經投入實戰

但是先進戰鬥機出口歷來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殲-20是沉重的砝碼,在任何地區,都會嚴重影響力量對比和平衡。與俄雖友好,但如果對俄出口殲-20,美歐國家必一片嘩然,雖不會開戰或斷交,但各種制裁少不了。這是個兩難問題,要看準備承受多大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代價。

另外,出口保密制度和許可證發放極嚴,中輕型飛機殲-10,2003年裝備部隊,但直到近兩年才允許出口!作為近兩年開始裝備部隊的大型機殲-20,按慣例2027年後才可能允許出口,而歐洲國家的F-35戰鬥機將會在2020年左右形成戰鬥力,所以時間上來看俄羅斯也等不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