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戰鬥民族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同樣是彪悍的俄羅斯人,東方人歌頌為戰鬥民族,西方人卻完全當一個笑話,誰的印象符合事實?又是什麼因素煉就了今天的戰鬥民族?

文|趙新宇

為什麼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

在如今的中文互聯網,這個問題已無需討論,總會有人甩出下面這張截圖,令大家心服口服:

俄航的勇武還不止如此,如果他們的班機實在降落不下去,還會在空中盤旋八圈半,直到大風吹散霧霾,成功抵達首都機場。

如果這些正式報道不夠生猛,不夠彰顯戰鬥民族的戰鬥力,還會有網友提供更威武的內容。某問答網站的一個高分答覆,就講述了兩個接待戰鬥民族飛行員的體驗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戰鬥民族開飛機的膽識。俄航一架「伊爾-76」被導航錯誤地指揮到了廊橋邊一個機位上,那個機位非但不是為「伊爾-76」這種尺寸的飛機設計的,還不是自滑機位,飛機前面就是隔離網,想走必須先用拖車推出。而且在那個民用小機場,根本找不到適用於「伊爾-76」的設備。中方一籌莫展,俄國飛行員卻毫不在意,他們開動右邊的兩台發動機,直接一個挑頭,順利地飛走了。

戰鬥民族的誇張操作,讓機場工作人員心臟提到了嗓子眼,因為「伊爾-76」的翼展比那個機位正常停放的「737」、「A320」長了將近 20 米,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旁邊的廊橋給撞下來。

故事二則反映了戰鬥民族狂野的修飛機方式。一架「伊爾-76」遇上鳥擊,機翼前緣破了個洞。在國內機場的工作人員看來,這肯定得等專家帶專門材料來修理。戰鬥民族卻不以為然,他們去機場外買了塊白鐵皮,用釘子釘上,當天就飛走了。

這類故事裡,俄羅斯人性情豪邁,不拘小節,技藝又高超非凡,被人們譽為戰鬥民族,豈不是實至名歸?

然而,俄羅斯人並不一直是「戰鬥民族」,他們得到這樣的稱謂,至今也不超過十年。

民族形象的逆襲

俄羅斯人在國際互聯網的形象,集中體現在 YouTube 網站的熱門視頻系列 We Love Russia中。該系列長盛不衰,2016 年 9 月發布的「We Love Russia 2016」,播放量已有九百多萬。

這些視頻的內容,可以從系列的副標題中看出:「Russian Fail Compilation」(俄羅斯人失敗集錦)。在視頻中,一個又一個俄羅斯人犯二犯蠢,並最終收穫倒霉下場。

We Love Russia的某些特點與今天盛傳的戰鬥民族故事相仿,只不過結局迥異:視頻里登場的俄國人多是彪悍勇猛,但他們把勇猛悉數用在了作死上;出場的俄國設施多為「傻大黑粗」,但戰鬥民族並不能靈巧地駕馭它們,反而被折騰得哭笑不得。

▍城市看海也是We Love Russia的調侃內容

自然,集結這些短片,把它們剪輯成We Love Russia的網民並不是俄羅斯人,而應該是美國人。它延續了冷戰時期美國人對蘇聯的印象,並以「俄國人自己的短片」呈現出來,可以說是蘇聯笑話集的視頻版。

但東方人沒有這樣的趣味,在日本、台灣、香港這些曾經的「冷戰前線」,人們反而沒有美國人那麼深刻的冷戰記憶,對蘇聯笑話集也興趣寥寥。

在這些地區的年輕人中,日本文化是重要得多的精神食糧。拿俄國人「傻大黑粗」開涮的網路潮流,傳到這裡時便和強人政治一起帶上了日本漫畫式的萌感。

遠東最早迷上俄羅斯的大概是日本人,在 2ch 論壇和視頻網站 nicovideo 上面,他們用「おそロシア」作為標籤傳播與We Love Russia相仿的內容,但多帶有中性或正面色彩。

同樣是俄羅斯人在大雪天後「跳樓玩」,We Love Russia里他們一定會狼狽地倒栽蔥著地,而「おそロシア」里他們常能保持優雅帥氣的姿勢。

▍在英文網路,俄羅斯人只是從很矮的牆跳下也會整個陷入雪中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登場應該是「おそロシア」與We Love Russia最大的區別。日本網民把這位政治強人描述成氣場超強的冷酷紳士,誰都會被他震懾住:政治反對派、財閥,還有美國總統歐巴馬。

▍「普京把歐巴馬嚇尿了」

而在We Love Russia中,普京的光輝形象則要可疑得多,甚至淪為黃色笑話的主角。

跟隨日本人的步伐,繁體中文網路也開始流行帶正面色彩的俄國視頻。伴隨這些視頻,「戰鬥民族」作為一個愛稱,從《龍珠》里的賽亞人挪到了俄國人頭上,在 PTT、高登討論區等港台論壇率先流行開來。

▍2004年至2017年,關鍵詞「We Love Russia」、「おそロシア」、「戰鬥民族」的熱度曲線(數據來自:Google)

許多今天已經人盡皆知的戰鬥民族事迹,如俄國人與熊搏鬥,就是經他們之手弄假成真的英文洋蔥新聞。比起始作俑者的日本人,台灣青年對普京的愛更加熱忱,他們經常拿普京的宣傳照與馬英九對比,感慨自己怎麼就沒擁有一位硬漢領導人。

戰鬥民族的一體兩面

We Love Russia和戰鬥民族愛好者描述的俄羅斯,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呢?

發生在 1978 年 5 月的一次「圖-154」飛行事故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當時,飛機的三個引擎突然間同時停止,機組五次嘗試重啟都失敗了,在飛機高度和速度快速下降,且找不到機場降落的情況下,機組人員發揮他們的高超駕駛技能,把飛機停在了一片種著大麥和土豆的田裡。儘管遭受樹木、電線杆和溝壑的撞擊讓飛機近乎解體,這次傑出的迫降還是挽救了飛機上 130 人的生命——僅有 4 人不幸遇難。

如此優秀的機組人員,豈不是該頒發勳章,廣為宣傳?蘇聯官方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事後調查卻給他們潑了冷水:發生事故的原因是機組的工程師誤把油箱的燃油供應給關了,而發現不對勁后,機組也沒有按飛行手冊的規範處理,他們最後的迫降神乎其技,卻只是給自己之前的愚蠢擦屁股。

俄羅斯網民在地圖上繪製的「圖-154」飛行路線圖

藝高人膽大和顢頇作死,不過是戰鬥民族的一體兩面,共存於俄羅斯的日常中。他們總不把規範和標準當回事,質量與安全又是最容易被他們放棄的規則。當人們強調他們成功的幸運一面,他們就是勇敢得令你稱奇的戰鬥民族;當人們強調他們失敗的倒霉一面,他們就是We Love Russia里供你嘲笑的蠢貨。

但規範和標準之所以被制定,就是因為它有意義:作為一個航空大國,俄羅斯百年來青史留名的高超飛行員不在少數,但整個俄國的飛行安全記錄卻常年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競逐世界最差,在俄羅斯乘坐民航的死亡率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4 倍。

蘇聯幾乎不會公布空難的發生,蘇聯媒體第一次公開報道空難已經是 1991 年 5 月

同樣的,作為一個軍事強國,「戰鬥民族」擁有大多數領域的高精尖技術與人才,但其部隊的戰術執行能力卻少有值得吹噓之處。他們用異常野蠻的手法驅趕士兵奮勇上前,雖然打贏了二戰,代價卻是遠超敵人和盟友的傷亡。

計劃經濟成就戰鬥民族

那又是什麼塑造了這樣的戰鬥民族,讓他們非要無視規則,活得如此粗野呢?

流行的解釋指向俄羅斯人的「蒙古血統」、生養他們的寒冷地域以及他們對伏特加酒的熱愛。但在一百多年前,俄羅斯人同樣擁有這些特質,卻沒有今天的形象,他們在那時的代表是托爾斯泰、普希金、門捷列夫和柴可夫斯基,是一個比西歐鄰居貧窮、卻取得了輝煌科學及文藝成就的國度。

真正成就今天的戰鬥民族的,是一件他們從 20 世紀 20 年代才開始擁有的東西:蘇聯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最大的特徵在於不讓市場需求束縛生產。在資本主義國家,企業唯訂單是從,生怕來了顧客沒有產品。為此,他們時常堆砌 120%的生產力來給 100%的需求待命,原材料、工人都備有一定余量。尤其在不景氣的時節,總能讓評論家發現: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因為需求不足,就把資源給閑置了,沒能物盡其用。

大蕭條時期,與大批工人失業相伴的是大量工廠被閑置

社會主義國家則剛好相反,他們能為 100%的生產力制定 120%的生產任務,讓整個社會都處在強制高速增長的氣氛中,不再為需求犯愁。但這也就造成了社會主義特有的困難:畢竟資源最多只有 100%,不可能無中生有。

蘇聯人在其建設初期便發現了這個困難,20 年代曾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席的經濟學家克里茨曼描述說:「在商品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普遍的滯存,在無產階級自然經濟中則是普遍的短缺。」實際上,「普遍的短缺」也只是理想中的狀態,在現實運作里,資源並不會恰到好處地分配到每個單位,因而最常見的情況是總有那麼一種原料用光了,而其他倒還有餘。

這時候,若死守生產手冊的規範,企業的生產線就停頓了,上級交代的任務也泡湯了。雖然也可以直接告訴領導他們的指令不科學,但絕大多數蘇聯人並沒有這麼勇敢。靈活地找到替代方案才是一個社會主義標兵應有的素質,沒有生產螺絲釘需要的中檔鋼材,就用高檔或低檔鋼材代替;沒有監管某精密儀器需要的五年經驗老工人,就用七年或三年經驗的工人代替……絕大多數時候是低檔鋼材和三年經驗的工人頂上去了。

燃燒的 T-34 坦克,從紙面數據看,它速度快、裝甲強、火力猛、續航長、易於量產,但實際操控性卻不如人意,二戰中,蘇聯生產了約 55000 輛 T-34,其中差不多 45000 輛都被擊毀

而且,這些靈活的替代方案會在一環套一環的社會主義生產鏈上傳遞放大。有工廠拿低檔鋼材造了螺絲釘,拿到這批螺絲釘的機械廠就不得不放寬他們製造機器的生產標準,再下游的汽車廠又必須為這些按新標準造出的機器制定一套新辦法,最終,使用汽車的人要是還把原定標準當回事,一定會迅速被社會主義新生活淘汰出局。

而在社會主義運行多年後,保留下來的各路替代方案至少也是看上去行之有效的。由於在此過程中,質量與安全要求是最容易被放棄的,於是煉就了外人嘖嘖稱奇的戰鬥民族特徵:We Love Russia愛好者嘲笑的「傻大黑粗」,會由戰鬥民族愛好者發現「並不影響實用嘛」;而放棄安全標準養成的那些大膽行為,成了戰鬥民族愛好者歌頌的武德。

但話說回來,很多時候,一個戰鬥民族的模範之所以作而不死,依靠的其實是其他搭檔不像他這麼模範。當幾乎所有人都表現出自己的戰鬥民族精神時,再高明的俄國人也總會倒大霉。

1984 年 10 月,蘇聯民航 3352 號班機在鄂木斯克機場著陸時,與跑道上三輛地勤車輛相撞(其中一輛滿載燃料),造成了機上 174 人死亡,地面 4 人死亡的慘重事故。至今,這仍是俄國境內發生的最嚴重空難。戰鬥民族的特徵在這次空難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因為雨天濕滑,地面控制員批准了跑道乾燥作業,就自顧自地睡著了,也沒記得打開跑道佔用警告;乾燥作業的車輛本該開燈預警,但維修工人嫌燈光太亮,把它關掉了;機長感覺跑道不太對勁,與進場控制員聯絡——按規定,進場控制員在與兩位地面控制員確認之前不可放飛機著陸,但他聯繫不上那兩人(一個睡著了,一個當天缺席),便沒有遵守,只是看了一眼跑道佔用警告沒有打開,遂通知機長,「沒有問題!請放心降落!」

鄂木斯克機場

事實上,人只不過是太健忘,在被市場經濟嬌慣 30 年後,就忘了自己曾經才是最英勇的戰鬥民族。

在其革命初期,就制定了一套人定勝天的英雄敘事,人民英雄一定能打破自然規律是這套敘事的核心。而那些向人民英雄學習的普通模範,也至少強過今天的戰鬥民族典型。

比如讓今天的網民點贊不已的白鐵皮修飛機技術,空軍剛在組建之初就掌握了,而且我軍戰鬥民族程度遠勝俄國人,他們不光能用白鐵皮修補飛機,還能拿白鐵皮加宿舍窗玻璃生造一個飛機座艙蓋出來。

不過,這套技術也不是我軍原創,而是東北老航校的上野師傅教導的,這位師傅被中共收編前隸屬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練成飛行大隊,當時的日本人,也是個實施計劃經濟,堅信精神大過一切的戰鬥民族。

▍初創時期的老航校

跟日本人相比,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反倒很少向傳授戰鬥民族精神,他們派來的專家經常扮演畏畏縮縮的書獃子角色,作為我們戰鬥民族的襯托。

與蘇聯顧問合作過的聶鳳智就回憶說,蘇聯人的友好援助和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都給人留下美好的記憶,但他們有時用兵墨守成規……都是依據書本記載,十分教條,不懂得有什麼條件打什麼仗。而在研製導彈的過程中,蘇聯專家居然被偏二甲肼的毒性嚇到,反對使用;專家卻經過大膽口服試驗,發現毒性「能被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