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俄羅斯蘇57沒法同殲20相比,隱身性能是致命的缺陷

作為世界傳統老牌航空強國俄羅斯,在搶先一步研製並服役四代機之後,終於開始正式將一直雲山霧罩里的T-50賦予了空軍編號-蘇-57。這也意味著蘇-57的服役未來不久就將實現,那麼這兩種飛機的隱身性到底誰強誰弱呢?

所謂的飛機隱身能力一般指三個方面,即:雷達隱身能力、紅外隱身能力、射頻隱身能力,有些科技讀物還將聲波隱身能力算作第四個,但一般設計師都不會考慮該方面的處理措施。

蘇-57的隱身能力比殲-20差幾乎是一定的,因為其機身處處都透著非隱身戰機的特徵。蘇-57採取了直通發動機,進氣道之內的發動機渦輪、壓氣機直接暴露在敵人雷達掃描之下,這些結構的葉片對雷達波形成鏡面反射,極大的增強了RCS。

由於持續處於旋轉狀態,該RCS信號會呈現周期性閃爍,殲-20甚至都不用再使用額外的敵我識別手段,單憑雷達掃描得到的該周期性回波,分析旋轉特性,就能確定對手一定是T-50。購買了AL-31F並即將購買的AL-41F發動機,兩種發動機參數特徵當然可以被記錄在飛機的資料庫里用於敵我識別。而殲-20的進氣道採取了鼓包設計,可以遮擋絕大部分發動機反射性RCS,這種設計還可以塗敷隱身材料,讓照射進來的雷達波經過幾次反射被吸收大部分,蘇-57這種直通發動機塗敷隱身材料都不濟事。

蘇-57的蒙皮和機體上充斥著大量的的縫隙、孔洞,給人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粗糙,這些起伏不平的縫隙尺寸大多數居然能達到厘米級,恰好是X波段雷達最好的反射源,在殲-20面前能隱身才怪。殲-20非常注重這一點,全機身非常平滑,根本發現不了肉眼可見的縫隙和孔洞。其實縫隙和孔洞在飛機設計時是不可避免的,但殲-20將其做到了毫米級以下,只有面對毫米波雷達時才會呈現較大的RCS,而毫米波雷達由於波長短,探測距離往往是傳統機載火控雷達的三分之一以下,也不能遠距離發現殲-20。

蘇-57上充斥著大量十字型螺釘,這和隱身飛機普遍採用的內六角形螺釘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簡直像是在五金店隨便買來釘上去的,這會形成一個個角反射器,讓蘇-57根本隱身不了。

蘇-57機艙蓋和蒙皮的介面縫隙沒有採用F-22和殲-20普遍使用的鋸齒狀隱身咬合結構,而是一條巨大的縫隙,這也是強RCS反射源。此外蘇-57的腹部來看,其進氣道——發動機艙和飛機機體之間完全沒有平滑過渡,這些近似直角的反射面會在側面成為巨大的鏡面RCS反射源。而後部就更別說了,裸露的尾噴管本身就是強RCS反射源,兩個噴口之間沒有任何平滑的過渡和一體化設計思路,實在看不出來哪裡隱身。

或許可以從蘇-57的彈倉尋找到俄羅斯這樣設計的理由。殲-20和F-22彈倉都位於機腹,是一個具有較大容量的方艙,而蘇-50彈倉是在發動機——進氣道艙旁邊的兩個側開彈倉,這樣小的彈倉根本裝不了幾枚導彈。從外形上可以看出,蘇-57就根本沒有打算走雷達隱身路線,也許人家就準備外掛呢!

飛機的紅外信號來源於飛機的整體溫度和材料發射率,信號強度與溫度平方成正比,與發射率成正比,可見控制機體溫度才是最主要的紅外隱身手段,控制方法一般是對尾噴管做降溫處理,採用遮擋、鋸齒狀噴口等方法最大限度的讓空氣與尾焰混合,降低溫度。但蘇-57卻根本不管這些,沒有做出任何處理,顯然不可能有任何紅外隱身能力。而在射頻隱身方面,雖然俄羅斯採用了N036有源相控陣雷達,但這種雷達有沒有低可探測度是存疑的。

從這些特徵可以明顯看出,蘇-57雷達隱身能力就沒有和殲-20比的資格。因為從細節來看,這架飛機就根本不隱身。二者對決時,殲-20可以在200千米左右先發現它,根據發動機旋轉信號識別機型,然後發射導彈攻擊,中距作戰難度比打F-16還小,至少F-16必須接近足夠距離才能識別目標屬性。你不是機動性好么,去和霹靂-12玩吧,我殲-20不奉陪!

全文完,謝謝閱讀。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