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

在古代哲學文化中,「道」是一個源起。

先寫一個「首」,再寫一個「走之」。「首」就是腦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動和步伐。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有行動,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道」字的結構已經說明了它的含義。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明了它在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規律。

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認為,這是老子寫給掌權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經典。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

……

《道德經》第十七章把我看樂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這是對領導的評價和劃分。最好的領導什麼樣?你不過知道有這麼一個領導存在,說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條理順暢,不用天天開會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還有一個版本更極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領導是感覺不到存在的領導--想想也是,感覺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這是多高明的領導藝術啊!排第二位的領導是被人讚揚的領導。排第三位的領導是被人畏懼的領導。最差的領導是被人天天拿嘴上罵的領導。

這種劃分非常耐人尋味。我記得「文革」後期,即使呼倫貝爾這樣的邊遠地區,教學秩序也基本恢復了。我媽在學校工作,說了這麼一句話:「其實咱們學校現在挺好的,哪怕校長不在,只要打鈴的人在,就可以正常運行。」可是這句話讓她挨了一通批,說她不講黨的原則,缺乏組織紀律性。

很多年後,他們老同學聚會,還總是提起我媽這句話,因為那其實是一種挺理想的境界。一個學校,如果只靠鈴聲,就可以各司其職,說明校長領導有方。用不著天天訓話、表決心、摁手印,但方方面面都很好。

我也發明過一個「白氏理論」: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無需揚鞭自奮蹄。或許員工10點才來上班,並沒有趕在8點打卡,但卻自覺干到第二天凌晨3點,不需要監督和催促。

《東方時空》剛創辦的時候,從來不打卡,沒有紀律方面的要求,我們卻幾乎住在單位。到了後來,非要強調打卡的時候,影響力就很弱了。

當然,這四句話不僅僅是評價領導或官員,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種秩序和境界。

我現在自辦「私塾」,叫「東西聯大」,收了十一個研究所,每月給他們上一天課,外加課後作業。所謂東西聯大,就是北京東邊的傳媒大學和西邊的清華、北大、人大四所學校,學生們都是這幾所學校出來的。從學新聞的研究所一年級帶起,兩年畢業。

有一項課後作業,是手抄《道德經》,並且選出印象最深的十句話。我發現學生們選得最多的一句話,出自第二十三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管多大的風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終有停止的時候。

隨後接著一句反問:「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颳風下雨是誰做的呢?天地。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

此外,這句話還給了我們另一個角度的啟示:當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順利、不如意,甚至慘重的打擊時,你要相信時間能夠稀釋這一切,對嗎?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挫敗和低谷也終將過去。

尤其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是突如其來的讚賞和表揚,一是時常會有的打擊和不順。這兩道關都要過,過不去就很難前行。表揚來得太早,毀人也毀得夠狠,我周圍有一些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穩,空中樓閣,他Hold不住。

第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要從你這兒拿走什麼,一定先給你什麼。

《道德經》對物質和人性有很深的探索。往小處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得到越多,失去越多。往大處說,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歷朝歷代的興衰,總有特定的規律,日不落帝國也會日落。

個體命運也會經歷周而復始的起伏。對於我來說往往是這樣:真正失意的時候,是我睡得最踏實的時候,因為我知道不可能再失去什麼;但是趕上特別得意的階段,反而會很恐慌,因為可能要下山了。

記得2000年,我似乎挺火,又是「全國十佳青年」,又是悉尼奧運會直播,回來以後中央領導接見,還沒跟教練握手,先來握我的手,這還了得?

之後我把手機關了,閉門研發新節目,整整一年。回頭看,要是沒有那一年的沉寂,就不會有後續的動力。

那時,作家劉恆大哥提醒我:「小白,如日中天,可要小心太陽落山啊。」我說:「大哥您放心,我換個地平線再升一回。」

2003年,在我生日的頭一天,我把自己擔任的三個製片人職務全辭了。我一走,身邊十多個人受益:三個副製片人升正製片人,N個主編升副製片人,又有N個人升主編。

《道德經》里有這麼一層含義,杯滿則溢,怎麼辦?把裡面的水潑掉。要是不潑掉這杯水,我恐怕也不會繼續走這麼長的路。因此「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有人說,那乾脆徹底無為,給的時候就什麼都不要。這不對。應該是種什麼心態呢?要歸要,但知足,懂得分寸。「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壽。」

我相信如果把《道德經》翻譯成白話文,給「反腐」中進去的官員一人送一本,全得號啕大哭,後悔死了。但是得意的時候看這些文字,又怎能悟出其中的意義呢?很難。

本文摘自《白說》,

白岩松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9

閱讀延伸:白岩松:讀書,才剛剛開始

書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可能會給出千百個答案!還是我在中間選擇兩個吧:一個是生命前行時候的推動力,一個是生命回望時候的坐標。

在詩人食指寫下《相信未來》的那一年,我出生了 ——1968年。上世紀 60年代所剩下的那兩年,在文字上對於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時的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

那麼當我拉開 70年代的書架,我會把哪一本書從我的生命坐標當中拿出來呢?確切地說,在 70年代我沒有書架,或許只有一本書可以供我選擇,那就是《新華字典》。

有很多人問過我,那你走到現在,在你的生命歷程當中,哪一本書或哪一個人對你影響最大?我永遠會有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新華字典》,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我媽。

沒有我媽,就沒有我;沒有《新華字典》,我走不進浩如煙海的文化——在這樣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當中,讓我從文化的意義上開始一步一步地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新華字典》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曾經很湊巧地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甚至都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對比:在歷程的這幾十年當中,《新華字典》非常奇妙地跟一斤豬肉始終是伴隨著的。

1957年,《新華字典》一塊錢一本,當時的豬肉是九毛四一斤;到了 1998年的時候,《新華字典》是十一塊錢一本,而豬肉是十塊錢一斤。

現在的《新華字典》有很多版本,但大致平均下來是二十塊錢一本,而豬肉居然也達到了二十塊錢的標準。我們很難說一斤豬肉會改變哪個人的命運,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具有同樣價值的《新華字典》卻推動著一個又一個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

對於我同樣如此,這是我七十年代最重要的一本書了。

當我拉開 80年代的書架的時候,會把哪本書抽出來呢?我印象太深了,那是 1986年的春天,我來到了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當時王府井新華書店幾乎是所有讀書人的天堂,在那兒我看到了一本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的《朦朧詩選》。

那一年我剛剛走進大學校園半年,當我打開《朦朧詩選》,撲面而來的是兩句話:「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當我讀到了這兩句詩,當我讀到了這一本書里那麼多詩之後,我才真正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從草原上來的一個年輕人變成了一個北京人,從一個中學生變成了一個大學生,從一個人變成了開始思考各種各樣問題的有責任感的、並且開始擁有自己獨立思維方式的人。

有時激情和愛不僅僅要用一些讚揚的話語去表達,有時質疑、甚至憤怒,依然也是期待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變得更好時候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因此在詩裡頭,有美的文字,同樣也有憂心忡忡的文字,但是加在一起,把責任給了你。

90年代,如果讓我在我的書架里拿出一本書來會是什麼呢?90年代的中期我走進了《東方時空》,二十多歲的年齡,開始要成為《東方之子》的節目主持人,我要去面對一個又一個資深的「東方之子」們。

我知道我從自己的生命歷程當中當然是沒有這樣的底氣,因此要不斷去學,太多的書在幫助我。其中有一套厚厚的書對我來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唐浩明先生與嶽麓書院和《曾國藩家書》打了太多年的交道,最後寫成了這樣三卷本的小說。

我非常幸運地走進《東方之子》欄目的時候,伴隨我的始終是在閱讀這一套書。最初我的閱讀非常快,因為它太好了。

但是,當我知道這本書快要讀完的時候,我戀戀不捨。我永遠記得那是一個秋日的下午,太陽光在我的出租屋牆上留下的斑駁光影一寸一寸地在移動,而這本書我也一頁一頁地陸續要告別了。

每一個喜歡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概念,當你真的喜歡一本書,並且這本書真的深深打動了你的時候,告別是一件依依不捨的事情,但是終究要告別!

當合上那一頁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我開始更有勇氣去面對一個又一個攝像機前的「東方之子」了。

為什麼?因為在這套關於曾國藩的書里,我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讓我尊敬的曾國藩,有讓我氣憤的曾國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國藩,也有擺不開、鑽進了牛角尖的曾國藩。在一個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複雜,這讓我對人,對人性開始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到了新世紀這十年,如果在書架中讓我抽出一本,記憶中的書會是什麼呢?那當然就要回到老祖宗那兒了。我們遠遠沒有老祖宗聰明,人家沒有讀萬卷書,也沒有行萬里路,但是像老子就寫出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經》。

當你有機會再次重新回頭去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也許才發現,老祖宗幾乎把今天的什麼都寫入了其中。當一打開《道德經》,可能人都知道 ——「道可道,非常道」。

但是有一個人跟我開玩笑地說:「別這麼讀!那個時候沒有標點符號,你換一種方法 ——『道可,道非,常道』。」對於一件事兒,有人說對,有人說錯,這是常理。這個解讀也許是錯的,但是它卻給了我一個思維的開啟。

原來有很多問題你可以換個角度去想,更何況《道德經》幫助快進中年的我把很多事情想得越來越開。比如說,它裡頭會告訴你杯子如果滿了,你就把它倒掉,否則再也裝不進去任何東西了。

於是,我就在 2003年的時候,把我還擔任的三個製片人的職務全部辭掉了。這就像計算機一樣,不管你運作多大的數,都要把前面的運作歸零,然後才可以重新開始。我想《道德經》幫助我明白了這一點。

當然最最重要的,其中還有五個字讓我對其中很多的事情豁然開朗 ——「無私為大私」。是啊!當你真正做到無私的時候,你得到的是最多的,這是與人生有關的。

那麼好吧,今天我們在談到讀書的時候不妨把這五個字給它轉化一下:「無私為大私」,我把它轉化成「無用為大用」。回頭看我過去提出來的在眾多書籍當中,選出了四個坐標和四個代表,其中可能只有《新華字典》是真正被人們認為叫有用的書,是工具書。

後來讓我受益的還有三本書,其中有一本詩集,詩有什麼用呢?有人會開這個玩笑:詩沒有用!小說有什麼用呢?老祖宗的《道德經》都泛黃了!在現今的人一心為錢,一心為名,一心為權的時候,人們只去相信有用的學說,於是你到書店里會發現迎面而來的都是「有用」的:考級要用的書、考試要用的書、有關健康的書等等,還有工具書。而「無用」的書卻顯得很寂寞,賣不出多少本,在各處擺放著。

一個只為錢、為民、為權而閱讀的民族,終究有一天會沒錢的,也會有惡名的,更重要的是會失去推動人類進步的權力。如果當初牛頓要不是有無用的時間,閑散地躺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會有萬有引力嗎?

現今的人有誰會像牛頓那樣躺在樹下呢?因為他認為那沒有用。當我們只讀有用的書,有可能就會把讀書變成一番苦役。要知道在真正很多「無用」的書里,卻真正有「大用」!

這個民族要向更大的夢想去前進的時候,每一個成員都應該多讀一些彷彿「無用」的書,在「無用」的書裡頭有思想,有哲學,更重要的是有樂趣。

在任何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後,當你很鬱悶的時候,翻開一本書,你就不會孤獨了。在那麼優秀的文字裡頭,你會看到美。我剛才列舉的很多的書,或許都只是前四十多年的時候生命中的一些路標,而沒有列到的書,我都會感覺委屈了它們。

人生還長,當我看著前方,總會有一些忐忑不安的時候。一想到還會有那麼多美妙的音樂等著我,還會有那麼多沒有打開的書在等著我的時候,我的心就慢慢平靜下來,就會非常喜悅和好奇地去等待著前方將聆聽到的音樂和將打開的書。

所以我總相信,富起來的人,吃飽了穿暖了的人,不會天天只是唱 KTV的,不會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物質中。當我們已經在物質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的時候,也許一個真正與精神、與靈魂、與信仰有關的人追求的時代就真正開始了。

也許好多人會沮喪著說:「在讀書的好時代過去了!」我想說:「不,它可能才剛剛開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