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普洱茶致癌?一篇文章教會你如何用它嚇唬公眾吸引眼球

編者按:本文由「弘益茶道美學」授權說茶網轉載發布,其他媒體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以下為原文:

在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有毒物質」,比如細菌真菌毒素、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等。對於健康而言,我們自然是希望它們在食物中「不存在」。然而,它們在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氣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於是我們就只能希望它們的含量「儘可能地低」。

黃曲霉毒素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它在糧食中廣泛存在,比如大米,的標準規定其含量不超過10ppb就可以上市銷售。之所以選定10ppb,是因為為了實現它而付出的社會代價可以接受,而它帶來的健康風險也可以接受——這就是「儘可能低」的真正含義。更低的標準,比如5ppb,意味著約有10%的大米因為「黃曲霉毒素超標」而不能食用——那是一億多人的口糧,至少在目前是我們的社會承擔不起的。所以,5ppb的含量就是「不可能地低」。

那麼,這個10ppb帶來的癌症風險有多大呢?

在食品風險評估中估計的是「最大可能性」。也就是說,假定一個人每天吃的大米很多(比如500克)、而且吃的全都是「臨界超標」的大米(即黃曲霉毒素10ppb),那麼每天攝入的黃曲霉毒素是5微克。假設他的體重是60公斤,按照黃曲霉毒素與肝癌風險劑量關係,他每年得肝癌的可能性將增加十二萬分之一。如果按照全國13億人來算,那麼每年光是因為吃米飯增加的肝癌人數就將超過1萬人!

驚悚不驚悚?意外不意外?

這演算法當然不靠譜。十二萬分之一是「最大風險」,是在各個參數都取極限值的時候得出來的,表示實際情況不會比它更糟。比如說,一個人很難每天都吃500克大米,更不大可能吃的所有大米都是黃曲霉毒素10ppb的「臨界合格產品」。把這個風險拿去乘以全國總人數,從而得出全國每天因為吃米飯而得肝癌的人數,就更是大大高估了實際情況。因為10ppb只是「可能遇到的最大含量」,實際上的絕大多數大米是不會有那麼高的。

看明白了這個例子,就該知道騙子是怎麼玩弄普洱茶的黃曲霉數據來嚇唬人的了吧?

如果還是沒明白,我就再來掰開了講一遍:

根據公開報道,有許多數據顯示規範生產倉儲的普洱茶中並沒有黃曲霉毒素。而在引用最多的那份數據中,是「某市場的70份濕倉普洱樣品」。這些樣品基本上是廉價(甚至可以說劣質)的普洱茶,並不能代表「普洱茶」的整體情況。即使是這批檢測,結果也是大多數沒有超過5ppb,只有11%的超過了5ppb。為了估算「最大風險」,我們取了10ppb這個「幾乎不會達到的含量」,並假定一個人每天都要喝10克這樣的普洱茶,還假定其中所有的黃曲霉毒素都泡到了茶水中——在這種極端的假定下,得到了這個人每天攝入的黃曲霉毒素是0.1微克。如果要拿這個「最大可能值」來說事兒,那麼就相當於米飯問題的每天5微克,意味著吃飯攝入的黃曲霉毒素是喝普洱茶的50倍;如果要考慮吃的大米中大多數不會有那麼高的含量,那麼也就得考慮實際的普洱茶中大多數沒有黃曲霉毒素,而即便是檢測的這些「濕倉普洱」,多數也在5ppb以下。

也就是說,這個0.1微克的數字,是作為風險評估所考慮的「最大可能值」,跟大米的5微克相對應的。

而騙子嚇唬人的伎倆,是採用0.1這個「極端數字」去得出「10萬人中每年增加0.14個肝癌患者」的可能性,再把這個可能性乘以全國總人口得出了「全國每年增加1800肝癌患者」的數據去嚇唬公眾。(其實,黃曲霉毒素與肝癌風險的劑量關係不同來源的數字不盡相同,對於一般人口是「每天攝入1納克/公斤體重的黃曲霉毒素千萬人中大約增加一例肝癌」,只有對乙肝患者才會是「百萬人中增加一例」量級。而騙子得出的「10萬人中增加0.14例」,需要針對乙肝患者才能得到。然而,即便是按照他的計算,與「喝普洱每年增加1800個肝癌患者」相對應的,就是「吃米飯每年增加9萬名肝癌患者」。

這樣的結論,你信嗎?

實際上,「食品安全」的定義不是「零風險」,而是「把風險控制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這一點對於食品安全的專業人士是常識,但跟公眾的心理期望不同。因為公眾普遍有這種不符合現實的認知,也就給了騙子玩弄數字嚇唬大家的機會。

即便是騙子計算出的「10萬人中每年增加0.14個患者」的風險,在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中,又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看下面一份WHO的文件:

這是WHO制定飲用水中溴酸鹽標準的文件。紅線部分是說:如果終生飲用溴酸鹽含量為所推薦標準的水,一生下來增加的得癌症的可能性上限是是萬分之一。按一個人70歲來算,每年增加的得癌可能性是10萬分之0.14。也就是說,WHO認為這個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實際上,飲用水中的溴酸鹽是消毒時產生的——如果認為這個風險不可接受,那麼可以不採用這種消毒方式。

在專業的食品安全科普中,我們討論的是「風險有多大」「是否值得擔心」。只有騙子嚇唬人公眾吸引眼球,才總是用「有沒有」「會不會」這樣的判斷。朋友圈、微信群里蔓延的「自來水致癌」「隔夜菜致癌」之類的經典謠言,外行或者騙子們也就是用這樣的思路去嚇唬人的。(作者:雲無心,來源:弘益茶道美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